樸宗慶打開文契匣的蓋子,從裏麵掏出一張紙,展開看了看。那是林尚沃作為賻儀進獻給樸宗慶的銀票。
“前些日子,家父不幸棄世,本人收到了這張銀票。等看了來客清單,才知道送銀票的是你。”
“是的,大人,這銀票正是小人所獻。”
“那麼,”樸宗慶欲言又止,很認真地問林尚沃,“你送來的這張銀票,是一張空白銀票。也就是說,上麵沒有寫支付銀兩的數目。所謂空白銀票,就是持票人可以任意填寫數目,就算他在上麵寫上1000萬兩,出票人也有義務照付,難道不是這樣嗎?”
林尚沃最後具體開出數目的那張銀票,麵額是一張萬兩。
作為職場員工我們不是要學林尚沃大筆一揮,簽字百萬的豪氣,而是要學林尚沃對待金錢的態度,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和金錢觀。如果僅僅隻看到錢,隻認準錢,就會得不償失。
一個商人,他的經商手段非常高明,賺了很多錢。同時,他又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無論什麼事,都首先問一下自己能得到什麼好處,然後仔細算一筆賬,隻要能盈利,無論贏利多少,都要不擇手段地達成;而無利可圖的買賣是絕對不做的。長此以往,大家對他的行事方式都很反感,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一天,他聽說附近村莊發生了火災,許多村民的存糧被燒,他立刻到村北去高價兜售糧食,路上要經過一條河,糧食太多,仆人擔心船承受不了,商人卻說賺錢不等人,全部裝到船上,結果剛到河中央,船就沉了,商人掉進了水裏。這時,他看到一條漁船駛過來,連忙喊道:“船家,快救我,我會報答你的。”船家本來就是趕來救人的,一看是他,卻停了下來,故意不救,想讓他多吃點苦頭。商人一見船家無動於衷,連忙出價道:“我給你半吊錢!”船家還是不動,商人趕緊加價:“一兩銀子!”“二兩!”“五兩!”……
船家本來隻想讓他吃點苦頭,並沒想要錢,但隨著商人不斷加價,他不禁起貪心,想再等等,說不準商人出價更高。商人最後急了,在水裏掏出算盤劈裏啪啦算了一通,最後,艱難地說:“20兩,再也不能……”還沒說完,就已經沉到水裏去了。
商人的唯利是圖雖然為自己積累了萬貫家財,卻也因此激起了船家的貪念,最終栽在“利”的手裏。
可惜很多員工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在工作中像商人那樣被“私”與“貪”陷入眼前的蠅頭小利中,以至無視最基本的職業道德,結果因小失大。
一個人的“私”與“貪”給個人或組織帶來極大的傷害,倘若這種行為傳播開來,形成風氣,對組織和個人更是致命的打擊,這也是所有公司都不想看到的。
因此,無論是為了社會風氣和企業文化,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我們都必須堅守職業道德的底線,克製“私”與“貪”,避免因小失大,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