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在伐齊的五國聯軍形成過程中,蘇秦也曾親自上陣操刀。例如,他直接與魏國執政的孟嚐君(原來是齊國的相國,後來與齊湣王關係破裂,逃到魏國為相)密謀聯合攻齊,誘使齊國背趙,從而讓趙國加入反齊陣營。
故事最終的結局是不可一世的齊國在其國力達到巔峰的時刻,戲劇般地成為了天下公敵。在名將樂毅的指揮下,五國聯軍一舉打垮了齊國,大破齊軍主力於濟西,攻克齊都臨淄,連克齊國七十餘城,幾乎滅亡了齊國。而偉大的間諜蘇秦此時的身份也就徹底暴露了,他被氣急敗壞的齊湣王處以車裂極刑。不過殘暴的齊湣王也沒有比蘇秦多活多久,就在同一年被前來趁火打劫的楚將淖齒殺死。
雖然是間諜,但蘇秦的四類活動中除了最後一類直接組建反齊聯盟外,其他三類活動幾乎都沒有用“陰謀”。滅宋也好,伐秦也好,交惡趙韓魏也好,說起來其實都是齊國自己的決策。蘇秦隻不過是因勢利導,從旁煽風點火而已。
因此,說到底,最終導致齊國大國崛起失敗的,還是齊湣王自己。是他在齊國崛起的過程中被取得的成績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看不清自己的真正實力和“國際”形勢,自以為可以不再韜光養晦,可以不必考慮別國的想法,不需要妥協讓步,不需要盡最大可能的建立統一戰線。當時秦齊實力相若,而秦國就沒有像齊國這樣成為“威脅論”的主角,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蘇秦對齊國所做的,拿今天時髦的用語來說,實際上就是“捧殺”。而如果不是自己內心裏埋藏著驕傲自滿、狂妄自大的種子的話,“捧”其實是殺不了人的。
(摘自《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