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秦間諜案啟示錄(1 / 2)

蘇秦間諜案啟示錄

謀略天地

作者:張劍鋒

在不太熟悉古代史的普通人眼裏,似乎整個戰國的曆史就是強秦如何一步步擴張、東方六國如何被各個擊破直至最終滅亡的故事,其實不然。在東方六國中是曾經有過大國崛起希望的。齊國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早在春秋時期,齊國就曾經成為中原霸主,擁有較強的實力。進入戰國之後,奴隸製的薑姓齊國為封建製的田姓齊國所取代,經過齊威王、齊宣王等幾代明君的努力,齊國對內整頓內政,對外先後擊破魏國,大敗楚國,幾乎滅亡燕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成為當時僅次於秦國的“天下”第二。秦國甚至邀請齊國共同稱帝,以秦為西帝,齊為東帝,儼然形成了秦齊共治之勢。然而,就在齊國在民族振興的崛起道路上大踏步前進之時,公元前284年,爆發了秦燕趙韓魏五國聯軍伐齊之役,齊國幾乎滅亡,並從此一蹶不振,“齊國夢”徹底破滅。齊國的崛起為什麼會失敗?還是讓我們從蘇秦這位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間諜說起。

公元前314年,齊國乘燕國內亂之機,出兵伐燕,幾乎滅亡燕國,從此與燕國結下了不解之仇。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念念不忘複仇。恰在此時,身負宏圖大誌的蘇秦來到燕國,與燕昭王一拍即合,燕昭王派他作為戰略間諜出使齊國,肩負起了弱齊破齊的使命。

蘇秦弱齊的工作做了很多,但總的來說,可以歸納成幾條思路:

首先,利用齊國處於國力上升期的心態,刺激其自信心和野心不斷膨脹,對外擴張,窮兵黷武。這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蘇秦勸說齊國滅宋。當時宋國是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強國,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秦齊等大國號稱“萬乘之國”)。在蘇秦的一再勸說下,齊湣王先後三次發兵攻宋,並最終於公元前286年將其滅亡。齊國滅宋之役,一方麵嚴重消耗了齊國國力,另一方麵極大改變了當時整個“國際”局勢的均衡,使齊國一下子成為出頭鳥和眾矢之的。果然,在齊滅宋之後兩年,就爆發了五國聯軍伐齊之役。

其次,離間齊秦關係,誘使齊國不斷向當時的第一大國秦國發起挑戰。原本秦國是不想跟齊國鬧翻的,而蘇秦卻巧妙地利用了齊湣王想當第一的心態,先是誘使齊國拒絕了與秦國一起稱帝的共治方案,然後又讓齊國牽頭,糾集燕趙韓魏等國攻秦,徹底毀掉了齊秦關係。後來五國聯軍伐齊之役中雖然燕國是幕後策劃者,但是秦國卻在戰爭中起到了五國之首的領導作用。

再次,破壞齊國與趙韓魏等三晉的關係。夾在齊秦這東西兩個大國之間的趙韓魏三國,其處境是極為微妙的。他們既有可能倒向西方,聯秦攻齊,也有可能倒向東方,聯齊攻秦。至於到底怎麼做,全看秦齊兩個大國對他們的態度如何,以及給他們帶來的威脅如何。事實上,在蘇秦間諜案期間,發生過兩次五國聯軍合縱事件,而且兩次都是蘇秦組織的,隻不過第一次是齊國帶領其他四國攻秦,第二次是秦國帶領這四國攻齊。然而,這兩次的力度卻截然不同,頭一回是點到為止,在函穀關外搞了個武裝大遊行就算了,後一回卻真正是往死裏打,如果不是後來田單的火牛陣挽回一局,齊國就要亡國了。這裏固然有蘇秦在控製力度的原因,更重要的卻是齊國和秦國給趙韓魏三國的感覺太不一樣了。就拿趙國為例,其權相李兌本來是親齊的,然而,在蘇秦的忽悠之下,齊湣王忽而想甩下趙國單獨與秦國媾和,忽而又拒絕履行滅宋之後將重要城邑送給李兌的諾言。這種反複無常,絲毫不把趙國的利益放在眼裏的做法,最終徹底激怒了趙國,使其成為五國聯軍伐齊中的重要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