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小贏靠智,大贏靠德(1)(1 / 3)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無論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作為基礎,隻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孔子說:“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即使有周公那樣的才能和美好的資質,隻要驕傲、吝嗇,他其餘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這其中,才能、資質屬於才的方麵,驕傲、吝嗇屬於德的方麵。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才高八鬥而德行不好,那麼聖人連看也不看他一眼,隻有德才兼備才是完美的人才。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時,德是熊掌,才是魚。孟子舍魚而取熊掌,聖人舍才而取德。

可見,孔子的人生哲學注重養成道德的品行。無論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作為基礎,隻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有一位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漸漸地,老鎖匠年紀大了,為了不讓自己的技藝失傳,他決定為自己物色一個接班人。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隻有一個能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櫃,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裏,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隻用了不到10分鍾就打開了保險櫃,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

老鎖匠問大徒弟:“保險櫃裏有什麼?”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師傅,裏麵有很多錢,全是百元大鈔。”老鎖匠接著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裏麵有什麼,您隻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一個‘信’字,尤其是幹我們這一行的,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隻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保險櫃取錢易如反掌,最終隻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老鎖匠的話著實耐人尋味,他把道德作為權衡徒弟的最終標準,所以二徒弟雖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終因為品德高尚而被師傅選為接班人。

孔子教育學生注重自身的道德修養顯然涉及倫理道德教育,目的當然還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孔子的心目中,有高尚道德的人是有仁愛之心的人,也就是能博濟眾施之人,是能為他人著想的人。

西萊·福格認為,決定一個人價值和前途的不是聰慧的頭腦和過人的才華,而是正直的品德。品德就是力量,它比“知識就是力量”更為正確。

我們的確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如果品質不好、能力差也就算了,對別人對社會的危害還不會太大。恰恰是一個能力非常強、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質敗壞、野心很大,那他造成的危害就會非常大,有時候甚至會達到致命的程度,斷送一個單位、一家公司,甚至一個國家。2001年9月11日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帶給我們這樣一個重要的啟示:沒有靈魂的頭腦,沒有德行的知識,沒有仁善的聰明,固然是一種力量,但它們是隻能起壞作用的力量。它們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或者也能給我們一些趣味,但是你很難尊敬它們,就好比我們對待扒手的敏捷或攔路強盜的馬術一樣。

反之,一個人品質很好,能力雖然差了點,但他隻要虛心好學,提高自己,也就會逐漸有所進步,把事情做得更好。當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此走向另一個極端,忽略人的能力,不尊重知識,不尊重人才。畢竟,德行是你行走人生的前提,才能是你創造人生的手段,兩者結合,才能使你的人生絢爛多姿!

以德立身,做人之本

做人必須從“德”字開始,樹立有德之人的品牌,這樣才能成大事。

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成功靠的是什麼?勤奮、學識、智慧、機遇、天才,等等,每個人都可以列出自己成功的理由。在邁向成功的征途中,上述因素或多或少,會為你指出前進的方向。但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偉大的品格不可或缺。一個人成就大事,置於首位的是他的品格和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