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傳統的思想道德中,修身列於最前麵,是築起“家國天下”的傳統理想的基礎。“民無德不立”,“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德不正則事不興”,一個有道德的人,能夠自覺遵守各種社會道德規範,是誠實守信的,是被人尊敬的。人們首先相信這個個體,認同這個個體,然後才認同和接受依附於這個個體身上的其他要素,如能力等。如果一個個體缺乏作為人的基本道德素質,就算有再大的能力都無法在一個體製完善的社會中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其能力也無法得以實現,就不可能取得成就。
作為家裝行業的知名企業,東易日盛樹立了“先做人、後做事、再賺錢”的理念。
東易日盛的用人觀念:在用人方麵首先要講人品,講誠信,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我們可能不選最聰明的,但會選最誠信的,人品好是根本前提。行業特點決定了這一點:我們的客戶與我們所做的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是講誠信、有責任心的人。
如果人品出問題,我們堅決不用;能力出問題我們可以給他換崗位。這是東易日盛的用人原則。因此,在招聘過程中,東易日盛會對候選人做相應的背景調查,了解以前的工作業績和個人品質以及前雇主的評價。利用這個手段並不一定證明候選者是一個誠信的人,很多時候還要從日常工作中考察。
東易日盛現在有員工1300多人,相關職位也比較多,如果一位員工覺得現在的職位不適合,但因為有很好的人品,有敬業精神,我們就挖掘其在其他方麵的能力,提供一個其他的舞台,使其可以在那個舞台表現得很優秀,所以我們設了一個內部小型人才市場,如果員工覺得自己不適合現在的職位,可以進行內部流動。當前東易日盛最缺的就是管理人才,公司準備建立一個獵頭部,凡符合東易文化的,符合公司要求的就可以推薦,並對推薦者進行獎勵。
東易日盛為員工提供競爭性的薪酬,對於高層管理者,還提供購車、購房計劃、健身補貼、安家費等,此外還增加了伴侶補貼。在東易日盛,優秀設計師的車、房已不是問題。
錢財與物質,不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反而可能成為一個人奮鬥進取的阻力。那麼對於成功者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李嘉誠曾經說過:“我首先是一個人,再是一個商人。”這句話說得很樸實,卻耐人尋味。在李嘉誠看來,做人先於為商,做好了“人”,才能做一個好商人。把人做好才是根本。這句話,正是李嘉誠對企業、成功和為人的感悟。在李嘉誠看來,盡管公司的管理流程按照西方模式,但是中國人的企業自然應該有中國人的精神:誠敬、懂得感恩、重視信用、富有人情味,等等。得益於中國文化的潤澤、企業德行的修養,李嘉誠才能在風雲際會的商場中脫穎而出,成為華人企業家成功的典範。
李嘉誠因經營企業的卓越能力,被人稱為“李超人”。他如何將商場的心得經驗傳授給兩個兒子,也為人們所關注。李嘉誠坦承,在教導子女時,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使他們長大了,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為真正重要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本傑明·富蘭克林說:“道德是鋪就成功之路的基石。”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做人開始的。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麵臨競爭,個人同樣經受市場的優勝劣汰。企業需要培養核心競爭力,而個人也同樣要培養競爭力。個人競爭力包含了道德和能力兩個要素。能力是知識、技能、職能的總和,決定一個人的工作效率,是評判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而道德則是個人價值發揮體現的起點,是得到他人認可、社會支持的基本條件,是個人競爭力的源泉。人品出問題企業是堅決不會用的。
本章小結
通過本章的學習,你應該獲得以下認識:
·品質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也是企業存亡的決定性因素。
·要成大事,創大業,要做一個百年品牌,還要靠眾人所稱道的道德品質。有德商才能築高遠,高德商才能計百年。
·不論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以道德規範自己的行為,不斷修煉自己,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
·要成為一個真正優秀、受社會歡迎的人才,除了重視專業知識外,還要注重品德修養,塑造完美的人格。
·重用什麼人,提拔什麼人,體現出公司對人才的態度。如果提拔的都是德才兼備的人,其他人就會努力往這個方向走。
·要想把生意做好做大,就必須真正學會“做人”。
·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從做人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