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國後,沈輝與其他留學生一樣,半工半讀,最後取得了波士頓麻州大學的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沈輝來到紐約,在一個小型谘詢公司謀到了一個職位。
當時,沈輝所在的公司正在給大通銀行做管理谘詢服務,包括建立圖片、文件管理係統等等,因為她具有計算機的專業背景,所以公司派沈輝到大通銀行去幫他們解決技術問題。兩年裏,沈輝不僅努力工作,而且在解決技術難題的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在建立管理係統時,沈輝還做了個小小的創新。
工作完成後,大通銀行對沈輝的工作非常滿意,並立刻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其實沈輝當時所在的公司雖然小,但待遇卻不錯,並且因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很有升職的希望;而JP摩根大通是一家大公司,進去之後肯定會麵臨激烈的競爭,而且要加大知識的儲備量。但是毫無疑問,後者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不管如何,在大公司裏總是能接觸到更多的專家和新穎的思想,從而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
取舍之後,沈輝正式跨入了華爾街,成為大通銀行的IT部門的一名小職員。可以想象,投資銀行的IT部門是一個龐大而重要的技術支持部門,沈輝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負責計算信用風險體係,並給投資風險部門提供數據支持。
如沈輝所料,進入大通之後她常常感覺到自己的知識不夠用,沒辦法隻能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周末假日的時候,當別人都在休息她卻泡在書店、圖書館艱難而努力地死啃厚厚的專業書籍。隨著知識的豐富後,她的工作日漸有了起色。因為業績出眾,沈輝到JP摩根大通銀行3年後便被提升為副總裁,工作方向也從純粹的IT轉向了商業和投資分析。
沈輝覺得正是不斷抓住機會,不斷努力學習,自己才能夠不斷地成長和發展。
著名的英特爾公司的一位高層領導人說過,對於有創新能力又善於學習的員工,不論他是否已經為晉升做好了準備,英特爾都會直接授予他更高的位置,讓他接受更高的挑戰。“因為重點在於一個人學習的速度,而非他以往的經驗。”善於學習、學習速度快的人,便具有無限的創新能力,授予他更高的職位,給予更大的挑戰,激發他更快地學習,從而迸發超強的創新力,做出驚人的業績。
如果努力去做的話,也許我們每天都能夠去創新。但是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做到,所以想要逃脫在知識匱乏時我們與一個絕妙的創意擦肩而過的窘狀,就需要進行改變,從微小的改變逐漸積累,變成大改變,再由改變形成創新,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在辦公室裏成為最受領導青睞的人,從而成就輝煌晉升卓越。
每當我們走進辦公室就可以先想一想,今天應該怎樣來把工作做得更好些,較昨天有所進步,當下班時一切都應安排得比昨天更好。工作的時候可以先想一想,哪些環節比較薄弱,急需補充知識;哪些工作還不太熟練,需要反複學習。快要下班的時候可以想一想,今天我學到了什麼新知識,工作上是否還存在疑問,是否還有沒解決的難題,怎麼做才能盡快提高自己……能夠堅持這麼做的人,不用很久的時間,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一定會有驚人的提高。
隻有善於學習,在學習中改變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會時刻都警覺到自己的無知及能力的不足,才會不斷地發展完善自我,向成功的目標邁進。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創新是一種特殊的手段,隻有在特殊的情況出現時才有必要使用。事實上,培養創新能力應該是隨時隨地進行。創新不是什麼特殊的手段,也不用非要等到情況不可收拾時再進行。創新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尋找新方法,改進現有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想要“小改變”變成“大創新”,隻需要我們每天學習一點。
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職員,他的魄力、能力、工作態度、負責精神都將會為他帶來巨大的收益。現在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在整個世界都在變革的大環境下,主動學習勝於被迫改變,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辦公室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為晉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