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說過:“一個人如果善於學習,他的前途就會一片光明,而一個良好的企業團隊,要求每個組織成員都是那種迫切要求進步、努力學習新知識的人。”
雖然科學已經證明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無限的創新能力,但是更多的職員卻在煩惱如何將自己潛在的創新能力挖掘出來。當我們眼看別人憑借一個又一個巧妙的創意而取得令人羨慕的好成績時,我們也會在內心深處自問:為什麼我就不能像他們那樣,腦子也冒出好的創意點子呢?
其實,想要擁有無限的創新能力,必然需要我們有著足夠得知識和靈活多變的頭腦,新的創意和知識是相輔相成的,隻有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和個人的素質及能力,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升的職員,相信無論到哪裏都可以得到領導的讚賞。
古語有言: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想要成為領導眼中最出色的職員,就需要不斷地去學習,積累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在需要運用的時候如魚得水。而知識往往是創意的能量來源,能夠掌握其他人所沒有的知識,就能夠讓自己在眾人之中成為擁有價值的職員,從而在晉升路上行走無障。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想要讓自己在職位上立足腳跟,就必須不停地充實自己,擁有了知識才是最大的競爭力。創意的擁有往往需要知識的積累和靈感的萌發,而靈感的來源就是不斷攝取入腦的那些知識。所以,想要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就需要不停地吸取新的知識,這樣才能在辦公室穩坐釣魚台,得到晉升機會。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麵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曆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
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
據說,齊白石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如白石老人一樣,那些渴望得到發展和成功的人總是會把自己變成一塊海綿,不斷努力地從周圍發生的事情中吸取營養。他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追求把工作做好並且更好。“未來最成功的公司,將是那些基於學習型的公司。”那可想而知,未來最成功的人才,顯然是那些學習型的員工,他們一直都讓自己的知識儲備處於“新陳代謝”的狀態,更因他們具備優秀的能力、豐富的知識、高效的業績而成為領導的左右手。
現在每個公司、每個人想要獲得發展就必須不斷學習,因為隻有不斷學習才能促進創新,而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現在有能力的人,不管他是博士、碩士,還是高級工程師,如果不注重學習終有一日也會落後,也會因缺乏創新能力而被淘汰。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現代,人們的核心競爭力源於創新能力。而人的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在前人發明或發現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發現或發明,或者是改進這個發現或發明的能力。當然,這裏的發現和發明不單單是指事物,還有我們的思想和意識。
殼牌石油公司董事長皮雷特曾經說過:“年輕人就業初期應該懂得,他們正在為自己的職業打基礎。大學畢業後的最初5年內,他們在自己的工作領域還有許多東西要學。他們應該樂於學習。”
沈輝是中國重慶人,現在是JP摩根大通銀行IT部的商業分析師,副總裁職位。
沈輝給人的印象是:思維條理清晰,說話娓娓到來、不緊不慢,處事注重細節——也許正是如此嚴謹的個性,才成就了這樣一個果斷、敢於創新、永遠學習的華爾街女強人。
在1990年,那時沈輝21歲正在念大學三年級,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可以去國外留學,擺在她麵前的選擇是:要麼留在大學等待分配;要麼就是給學校補交3年學費,放棄中國學位去美國留學。
“補交3年學費7500元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我認為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再回憶起那次選擇,沈輝依舊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