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將舉報人約到一個茶樓,進行了詳細了解之後,他說:“你把材料按這個地址寄一份過去吧,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天之後,李之奎把王新舉叫到他辦公室,沮喪地說:“這事麻煩了,省監察廳王廳長在舉報材料上作了措辭嚴厲的批示,要求迅速查處,並將結果上報給他……”
王新舉一臉驚訝地說:“看來舉報人是鐵了心了,那,我們怎麼辦,金穗集團可是市裏的重點企業啊……”
“你說怎辦,你敢違抗王廳長的批示嗎?我可沒那膽……”
正說著,李之奎的電話響了,一接,竟是王廳長打來的,正是追問金穗集團的事。李之奎在電話裏小心翼翼地說:“這事,是我們的錯,我們不該地方保護主義……是,是,舉報材料我們收到過……”
因為工作關係,王新舉和王廳長正麵打過幾次交道,他接過李之奎的話筒,說:“王廳長,我是監察室的小王,這事是我的錯,我把材料瞞了下來,沒有向李書記彙報,請求您處分我……”
“你不把這事辦好,就等著瞧……”
由李之奎任組長的紀委工作組迅速進駐金穗集團,當然,主要工作都是王新舉來做。經過半個多月的內查外調,金穗集團的小金庫黑洞果然令人震驚。近五年來,該集團的小金庫金額達四千多萬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白條開支。經細致工作,可以鎖定其中有一千五百萬元直接流入了集團主要領導的腰包。
很快,金穗集團董事長伍秘、財務部長楊三義和副總經理李大軒被雙規,在鎖定三人的主要犯罪事實後,三人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金穗集團腐敗窩案很快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市委宣傳部給本地媒體和相關部門打了招呼,不得就此事接受媒體采訪。可是,省報記者直接找到紀委,說要采訪王新舉,詳細報道此案,以警示那些鯨吞國企資產的腐敗分子。
是否接受采訪,這得領導表態。李副書記對前來請示的王新舉說:“你給那倆記者安排好一點,每人送四條極品香煙,打發他們走,你以前是媒體的,你處理這事應該有經驗吧?”
李副書記的話讓王新舉很驚訝:堂堂的紀委竟然給記者行賄,這不是太荒唐了嗎?但這又的確是當下的現實。
思索再三,他決定再次抗命。
幾天後,省報以及中央紀檢係統的報刊同時以顯著版麵刊發了王新舉與兩位記者共同署名的長篇通訊《紀委亮劍,碩鼠入籠》。該文的重點不在案件本身,而在市紀委如何排除阻力,清除國企腐敗分子,文中用較大篇幅寫了李之奎親自指揮破案的細節。
李之奎看到報道後,把王新舉叫到辦公室,說:“怎麼說你呢,你這人啊,讓人哭笑不得,不知道你是在抗命還是在拍馬……”
王新舉忙給李副書記杯裏的茶續上,笑著說:“我哪敢抗命啊,算是拍馬吧……”
年底,這一篇報道獲得全國紀檢係統優秀新聞獎。第二年,王新舉被提拔為市紀委專職常委,分管辦公室、宣教室和監察室。
一次,李副書記和王新舉一起參加全市各行業英模表彰大會時,發現中學校長伍雲鼎不僅仍是那所學校的校長,還是全市教育係統的英模。聽完他的事跡介紹後,李之奎捅了一下身旁若無其事的王新舉,說:“這個名字,有點熟啊……”
王新舉做了個鬼臉,小聲說:“首長,那一次,我還真是抗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