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命”的藝術(1 / 2)

“抗命”的藝術

文 | 周光曙

王新舉升為市紀委監察室主任後,與紀委常務副書記李之奎的距離就近了一步。王新舉辦事靈活,善於協調各方關係,李副書記外出調研時,常喜歡帶著他。而王新舉卻不是很樂意跟著李之奎,他深知這個李副書記的脾氣,但凡喝了一點酒,或遇什麼突發情況,總喜歡當場表態,這讓王新舉心裏有些發怵。

到紀委工作前,王新舉是當地黨報跑政法線的記者,從新聞工作者到紀委幹部,角色的轉換讓他有段時間覺得迷茫,但很快他就找準了自己的定位。在紀委工作七年,他從一般幹部到監察室副主任、主任,靠的就是自己的清醒。

來紀委上班的第二年,王新舉和李副書記到下麵區縣搞調研。那時並沒有午餐禁酒的嚴令,李副書記在縣裏喝了幾杯,返回時,在當地國道堵車近一個小時。晚上有一個重要活動,眼看就要遲到了,李副書記要王新舉下車去了解一下堵車的原因。王新舉到現場一問,竟是國道旁的一所縣完中拖欠了建築工程款,包工頭久討無著,帶著一幫農民工把國道給堵了。

得知堵路的原因,李副書記很生氣,借著酒勁,他給這個縣的紀委書記打電話說:“你先想辦法把路給我疏通,我急著回去開會。這個中學校長伍雲鼎太不像話了,就地免職!”

掛電話後,李副書記對一旁的王新舉說:“小王,這事你督辦一下,我說的話不能打水漂……”

按官場規矩,市紀委副書記要免一個縣級中學校長的職,是小菜一碟,下麵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可是,隨後王新舉了解的情況是,基建項目是縣教育局為了達標搞的形象工程,教育局沒把錢下撥到學校,學校也沒有辦法。更重要的是,校長伍雲鼎在當地名聲很好,學校業績在全市名列前茅。盡管如此,縣裏經研究後仍決定按市紀委領導的指示將他免職。

得知此情,王新舉決定來一次陽奉陰違。

王新舉來到縣紀委,對正要蓋章下發處分意見的工作人員說:“文件我帶回市裏,不要往下發,這事由我來處理。”他和縣紀委領導一起來到縣教育局,要求馬上解決當事學校的基建欠款問題,並宣布撤銷對當事校長的撤職處分。

回到市紀委,王新舉將縣紀委還沒來得及蓋章的文件交給李之奎,說:“事情處理好了,您放心。”

那時,王新舉還是監察室副主任,李之奎也沒有升為常務副書記。

升為主任後,王新舉感覺到棘手的事越來越多。監察室的主要工作職責之一是查處各單位的小金庫,其間牽涉到各方利益,上級領導或明或暗地向他發話,他多半都裝聾作啞。

那次,王新舉接到群眾舉報:本市大型國有企業金穗集團涉嫌私設小金庫,每年揮霍上千萬公款,公司主要領導涉嫌私分小金庫現金。

就在王新舉準備組織力量開展初步工作時,已是常務副書記的李之奎把他叫到辦公室,說:“新舉,金穗集團是市裏的重點國企,目前正準備上市,這事先放一放,等我跟市裏主要領導彙報了再說。”

王新舉隻好暫時作罷。然而,舉報人不依不饒,有時一天打幾個電話給他,而李之奎那兒似乎再無下文,甚至,宣教室還利用市紀委簡報,編發了一期金穗集團黨風廉政建設的先進事跡,而簽發人正是李之奎。

王新舉明白,那是市裏主要領導要保金穗集團,而作為監察室主任,王新舉覺得自己不能對此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