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有這種刻板印象。男孩摔倒了不可以哭,女孩哭媽媽趕快哄哄,摔疼了,這是社會建構。波伏娃就在講嘛,所有的女人是建構出來的不是天生的,這是她的名言。在咱們中國比如說奉獻、輔佐,你得做家務、伺候丈夫、相夫教子。包括就業行當,護士怎麼淨是女的呢,女的就是這樣,給人家端屎端尿、擦身體,都覺得從生理上就適合女的做,其實是社會建構。從小對男孩的男性氣質教導,心細如發老被貶低,他就往粗的那方麵發展。一個小男孩在三歲的時候就一定喜歡藍色,就不會喜歡粉色?不可以這樣說。但是所有的社會都這麼建構。西方女性主義還會去分析小學課本。凡是出現女的時候不是母親就是姐妹,一個領袖的夫人或者什麼,咱們中國的也是這樣。男的就是一個科學家、一個戰士、一個大企業家、一個外科醫生。這也是社會建構,從小學課本上就可以看出來。
男色消費是女權高漲的表現
很多人批評中國女人的韓劇病,這種電視劇是女性的意淫,看這個就跟男的看A片一樣,但在時間和經濟上的花費比男的大得多,您怎麼看?
單方麵的批評是不合適的。要是管大家迷男主角叫意淫的話,那所有迷女主角的是不是也可以叫意淫。推而廣之,所有被一個劇或一個電影的男女主角吸引了,都可以叫意淫,不要單方麵批評這是女人的意淫。世界上有多少人喜歡安娜·卡列尼娜,你們這些人都是意淫,太貶義的批評我不讚成。
大學宿舍裏邊男生集體看A片,如果這個事情換成女生,媒體報道肯定是不一樣的。
這個情況屬於性的雙重標準。男性的性欲不特別受壓抑,可以非常激烈地、赤裸裸地表達出來,可以更有攻擊性、更野蠻,他喜歡性還是一個好男人,甚至全是正麵評價,這個人特別有錢有權或者是有魅力,至少他身體好吧。看馮唐的小說裏,淋漓盡致,他經常用自摸之類的,很少女作家會寫“自摸”。女的你就不能喜歡性,喜歡的話全是負麵評價。一個男人又是搞了情人、二奶,亂七八糟,弄好多女的,這是風流倜儻,也是褒義的。你試試,如果有一個女的有好多男人都是貶義。像木子美有好多男人,說這個人很下賤,很下流,很墮落,是個蕩婦妓女之類的。很強大的雙重標準這麼建構,女孩對於自己喜歡性這件事就特別含蓄,我覺得是非常壓抑的。做性調查能發現,國人歲數比較大的女人,會以自己不喜歡性來炫耀,說真惡心,真髒,這樣顯得她特別高級。就是說一個好女人她不應該喜歡性。我看到2004年的一個調查,在60~64歲年齡組的女人有28%終身沒有經曆過性快感。這個比例實在太高了,她們幹嘛呢那是,生了那麼多孩子,就從來沒有體驗過性的快樂,這裏頭可以看出來一種非常非常壓抑的東西,挺可悲的。女性的性愉悅是一個非法的東西。雙重標準對女人是一種非常大的壓迫。這個和對都敏俊的癡迷,可能也有點關係,跑這兒宣泄宣泄。
以前女人隻注重男人的政治性,他是否正直、聰明、有錢……現在開始更看重臉蛋、身材,喜歡花樣美男,有了男色消費,這意味著什麼,是對雙重標準的衝擊嗎?
對了,我覺得這是女權高漲的表現,女的社會地位提高了。我最近看到一個材料,就是英國出現女性專門來消費,男性做侍者的酒吧。那個照片特有意思,比如說幾個男的,從背後看全是裸的,隻有前頭腰那兒生殖器遮了一下。還有一個照片,一個女的正在摸男的屁股,過去酒吧裏是男的摸女的。而且是特高雅的,王妃、貴族什麼的都到那消費,就是消費男色。這就是女權高漲,為什麼女的就不能消費男色呢,光男的消費女色。女性消費男性的酒吧,男性脫衣舞在西方早就,性革命以後就興起了。
《星你》裏男主角非常多金。有一種觀點認為,消費男色貌似很女權,但實際上對金錢、力量、權勢還是很崇尚的,並不能體現女性的自尊跟獨立,您同意嗎?
人往高處走,肯定金錢和權勢是有吸引力的。寧願坐在寶馬車裏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世俗的心理就是這樣,大家後來不是都說這是傻姑娘,把實話都說出來了。其實從這個劇情看它還是刻意批評了光看錢。在她(千頌伊)那麼困難缺錢的情況下,還是忠於自己的感覺,並沒有就委屈自己嫁了輝京,這是浪漫愛情至上,這個觀念挺棒的。
性感這個東西在中國影視裏從來不是追求的標準,是要掩飾的標準。這就是中國的電影電視都不好看的一個原因。
男性的性欲不特別受壓抑,可以非常激烈地、赤裸裸地表達出來。女的你就不能喜歡性,喜歡的話全是負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