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線訂餐:“五大挑戰”背後的爭議(1 / 2)

在線訂餐:“五大挑戰”背後的爭議

警戒

作者:黑十

近期,有關在線訂餐生意的爭論不絕於耳,甚至演變成專家間的論戰。正反方各執一詞,針鋒相對。其實結論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因為無論正方反方的論據對投資者來說都有價值,可以幫助你全麵地看問題。

這場辯論的高潮因一篇《五大挑戰考驗在線訂餐網站未來》文章而起,看看後來的實戰專家是怎麼針對此文逐條反駁的吧。

原文觀點1

餐館硬件設施準備不足

不論線上訂餐網站能為餐館帶來多少收入,如果餐館裏麵沒有一台電腦,這些無疑都是空談。而在線下絕大多數餐館都是沒有電腦的,甚至於像永和大王這種比較有實力的連鎖店,我都沒在店裏麵看見電腦的存在。如何說服線下商家能夠投入幾千元購買一台電腦,這對急於拓展線下商家的線上訂餐網站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於消費者來說,網絡訂餐可以查詢到更多的餐館外送服務,擁有更多不同的選擇。但如果隻是極少數的餐館能夠和線上訂餐網站合作,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還有什麼熱情去使用網絡訂餐?

【反駁】

第一,關於餐廳有沒有電腦。誠如作者所說,大多數餐廳是沒有電腦的。但是如果作者因此就認為“讓商家購買一台幾千塊的電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那就有些太想當然了。配一台可以接單的電腦撐死2500塊,對於大點的餐廳隻是一個小時的營收,對於小餐廳也不過是幾天而已。這能算是個挑戰嗎?

第二,電腦對於餐廳來說到底是不是必要的。雖然在線訂餐是讓用戶通過網站進行下單動作,但這並不表示餐廳也隻有上電腦接單這一種方式。沒有電腦餐廳就不能接單了?網站可以做個餐廳端的手機app不?網站可以做個短信接口直接把訂單發過去不?最原始的辦法人工呼叫總行吧?所以討論餐廳有沒有電腦從本質上來說就沒多大意義。

原文觀點2

消費者享受的服務高度同質化

就拿中關村來說,附近能提供外賣的餐館,其所提供的菜單,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大變化。對於線上訂餐網站來說是非常大的硬傷,他們所能為消費者提供的餐館都基本相同,對用戶來說在這家訂餐和去那家訂餐,實際上吃到的外賣沒有多少區別。

而線上訂餐網站是不參與物流這個過程的,送外賣的人還是來自於線下的實體店。消費者在不同的外賣網站訂餐後,餐館的反應時間基本上也不會相差太多。一句話,在不同的線上訂餐網站訂餐,所能夠享受到的服務可以說是完全一致。這直接導致線上訂餐網站進入到價格戰的怪圈。通過價格驅動的消費者很難形成固定去某家線上訂餐網站訂餐的消費習慣。

【反駁】

第一,認為訂餐網站之間最終都會通過價格戰定勝負是個硬傷。打價格戰雖然是個在任何行業都通用的好主意,但如果你不想和競爭對手打價格戰的話,你至少也可以:①考慮如何優化你在線訂餐項目,讓用戶訂餐更順暢。②考慮如何在收錄更多餐廳的同時也不讓用戶陷入選擇困難。③考慮是否有可能提高你的配送速度。一樣是買iphone,為啥淘寶有些店更便宜,大家卻要去京東買?訂餐網站也是一樣,最後會影響用戶選擇的,絕對是一個綜合因素,而不隻是價格。

第二,原文認為由於配送不受網站影響,所以在這一點上大家都不用比了。雖然現在主流的訂餐網站很少有自己配送的,但這既不能代表這麼做行不通,也不能代表他們以後一定不會這麼做。雖然很難做到像京東那樣對整個城市全區域的配送(事實上也沒有這個必要),但對於訂單比較集中的區域和商圈,組織地麵配送團隊也未嚐不可。這樣做一可以提高配送速度,二可以拿下一些本身不提供送餐服務的餐廳擴充網站內容,三可以加深餐廳的依賴度更好地把控餐廳。

原文觀點3

餐館服務能力準備不足

線上訂餐網站幫助合作餐館帶來了額外的收入(每單5元利潤),看似形成了一種雙贏,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卻並不如此。餐館的廚師數量是固定的,一定時間內能夠做出的飯菜數量也是確定的。當線上訂餐網站為他們帶來50—100份新的訂單時,勢必會與到店來的消費者產生衝突。來店消費者之前等待時間可能隻有10分鍾,但是現在經常都在30分鍾以上。雖然照顧了線上訂單用戶,但卻給線下去實體店消費的顧客帶來極其不好的服務體驗,而線下顧客大多是一些忠實客戶,所以這裏有點顧此失彼。此外,不同於公司統一訂餐的外賣服務,網上的訂單用戶地點相對來說更為分散,這無疑又會造成人力成本的上升。線下餐館麵對來勢洶洶的互聯網,其實絕大多數並沒有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