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小勝靠智,大勝靠德(1 / 2)

蒙牛集團總裁牛根生曾經說過:論私,自然是養父養母影響最大,我的父親養牛送奶38年,我是子承父業;我的母親教育了我,她囑咐我兩句終生難忘的話,一句是"要想知道,打個顛倒",多想想別人的疾苦難處,你就知道該如何為人處事;另一句是"吃虧是福,占便宜是禍",寧願虧自己不要虧大家。論公,他覺得自然是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對他影響最大,沒有共產黨的好政策,怎麼會有現在的牛根生和蒙牛?

在母親的影響下,牛根生在童年時期就形成了"財聚人散,財散人聚"的觀念。假如媽媽給他一兩毛錢,他都分給夥伴們花,當然大家都樂意聽他指揮,一起去教訓欺負過他的"混小子"。這時候,他體會到了"人聚"的力量。自己吃虧,號令群小,領導才能逐步形成。

1978年,20歲的牛根生繼承父業開始養牛。1983年,進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總廠。在伊利,他從一個小小的洗瓶工幹起,憑著自己與眾不同的品行,又從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分廠副廠長、分廠廠長,一直做到生產經營副總裁。

1987年的一天,牛根生興致勃勃地把新出品的雪糕拿給兒子嚐,不料兒子才咬一口,就將整支雪糕扔在地上。他並沒有責怪兒子,而是默默地進行自我反思:產品做不好,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會喜歡,更何況是消費者呢!正是從那時起,他發誓要把雪糕做成中國第一!

為了做出品牌,牛根生去求教一位著名的策劃人。三番五次登門拜訪,然而三番五次地被推辭。牛根生急了:"我雖然是賣冰棍的,但是我有個非常了不起的表哥。"策劃人一臉狐疑:"你表哥是誰?"牛根生答:"賣汽水的可口可樂——賣冰棍的和賣汽水的是孿生兄弟,既然可口可樂可以做品牌,那麼賣冰棍的為什麼就不能做品牌?"

幾年後,他的品牌理想終於成功:1994年他策劃並發動了針對武漢市場的"昭君歸故裏,伊利送深情"大型營銷活動,采取了毛澤東的戰略戰術,策劃了"進軍東北","解放石家莊","攻打太原"等活動。"戰爭"全麵爆發,雪糕風靡全國,銷售額由1987年的15萬元增長為1997年的7億元,成為中國冰淇淋當之無愧的第一品牌。他所統轄的領域,占到企業總銷售額的80%!

8年來的副總裁生涯,使牛根生完全成了中國冰淇淋界的"大哥大"。

1998年之前,業界傳說,全國冰淇淋大會召開時,大家首先會問"牛根生去不去",如果他不赴會,大家就會感到"特沒勁",於是大家也都不去。故事雖是民間傳說,但卻說明牛根生"品德"之外的"商業才智",早已為業內人士所折服。

但是1998年,牛根生卻突然被伊利免去了職務。

雙方三緘其口,牛根生被免職的各種原因便不得而知,可能這將成為一段永遠難以理清的"草原公案"。

總之時年41歲的牛根生失去工作,自己投奔人才市場,無一例外因為年齡太大被企業拒絕了。牛根生思前想後,終於決定自己創業。

牛根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重操舊業:在市場方麵,中國乳品市場方興未艾,全國人均牛奶需求量正在上升;就資源而言,內蒙古大草原充足的奶源,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從自身條件看,他從事乳業多年,有著相當豐富的生產營銷經驗,加之在中國乳品市場已算得上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多年來積累了相當豐富的人脈資源,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