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女性名人(3 / 3)

我親愛的約瑟芬:

是你激發了我的愛情,並奪走了我的魂靈,使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我既不願再注意我的朋友,也不願留戀戰場,但我現在要爭取勝利,因為我知道你是歡迎勝利的。如果不是為了這個原因,我會立即離開軍隊,急忙趕回巴黎,跪在你跟前。

是你的愛激發了我,令我不得不狂熱,不得不興奮。我每時每刻不在用我的嘴遮蓋你的……

我們讀過拿破侖的日記,也讀過許多拿破侖寫的東西,但是當我們再次讀到上麵這封信時,確實會覺得拿破侖變了,使我們不再敢相信他就是那個勇敢蓋世的英雄,反而會覺得他是一個溫柔而馴服的情郎。這封信的確寫得太癡情了,大多數女性讀了,都會燃起火一般的熱情。

可是,約瑟芬讀了之後,並沒有什麼感想,她隻不過淡然處之而已。

這是不是太讓拿破侖失望了呢?不錯,這確實太令拿破侖傷心了。而約瑟芬此時正和另一個男子熱戀著,一封信也不肯給拿破侖回。這怎麼能不讓拿破侖惱怒呢?

拿破侖回到法國之後,他們之間難免爭吵。結果,拿破侖把她鎖在房外,而拿破侖的姐妹們也嫉妒約瑟芬,認為她的待遇比她們還要優裕,然後,她們又發生了劇烈的爭吵。她們嘲諷她,稱她為“老太婆”,還慫恿拿破侖和她離婚,另娶一位美貌的少女。

但拿破侖對約瑟芬總是百般寬恕,因為他難以抑製心中對她燃燒著的愛情。

最後,拿破侖終於下定決心和約瑟芬離婚,而離婚的唯一原因,是他想另娶一個妻子給自己生一個兒子。這件事讓拿破侖太傷心了,當他在離婚協議上簽字的時候,不禁失聲痛哭。

3天後,他一個人沉默地坐在宮殿裏,拒絕見任何人,也沒有心情做任何事。

離婚不久,他又與奧國的瑪麗·露易絲小姐結婚了。但是對於這一次婚姻,拿破侖比前次更煩悶。

原來,這位瑪麗·露易絲小姐和其他的奧國人一樣,一直很看不起拿破侖。她曾向上帝禱告說:“我不想嫁給他,可是為了政治上的緣故,我父親強迫我嫁給他,而我卻沒有見過他一麵就和他結婚了。我對他沒有任何感情,這讓我如何活下去啊?上帝啊!求你指引我……”當拿破侖屢戰皆敗的時候,這位瑪麗·露易絲小姐不但拋棄了他,並且還教唆他的親生兒子恨他。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拿破侖一生中,最初的愛人是約瑟芬,最後的愛人也是約瑟芬,唯一的愛人仍然是約瑟芬。在約瑟芬死後,拿破侖曾到她的墳墓前痛哭說:“我親愛的約瑟芬,是我錯了。憑良心說,你確實沒有拋棄我。”

據說,拿破侖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還是喊著“約瑟芬”。

《小婦人》作者阿爾科特

《小婦人》是全世界最受女性歡迎的傑作,可是它的作者的誌向並不在寫作,她隻是為了養家糊口,才從事賣文寫作的。

在許多年以前,當《小婦人》影片在紐約賣座達到盛況之際,即使是放映到了第17天,等候買票的人還是排成了長蛇形隊伍,以至於堵塞了好幾條馬路——這是紐約有史以來都不曾有過的現象,因此震驚了整個美國影壇。

由《小婦人》影片,我不禁想起了這部名著的作者阿爾科特女士,以及她寫這部名著的經過。

阿爾科特年輕的時候,是一位十分喜歡吹口哨的頑皮小女孩,頗有些男子氣概。她長大成人之後,從事寫作工作,但是因為對女性不感興趣,所以她的作品裏從不涉及女性。

後來,因為經不起出版商的強烈要求,她才提筆著手寫《小婦人》這部作品,可是因為沒有興趣,她在寫作中間又停了好幾次。

《小婦人》完稿後,阿爾科特認為這是她最失敗的一部作品。但她想不到的是,這部作品出版後銷售一空,僅僅在美國,就擁有2000萬以上的讀者。一些文學家曾公開評論說:“小婦人》是全世界最受女性歡迎的一部傑作。”她自己這時被弄得莫名其妙,在些懷疑地說:“這到底是怎麼搞的?”

她有了這樣卓著的聲譽,不但出乎她自己的意料,連一些熟悉她生平的人也出乎意料。因為她幼年時,由於性格粗野,和普通女孩子不同,曾被許多神經過敏的人預言她將來不會有善終。

她的誌向並不在寫作上麵,但是因為父親不會賺錢,她不得不承擔起撫養母親和幾個妹妹的重擔,於是才逼迫自己從事賣文生涯。起初,她的作品到處碰壁,有人勸她幹脆放棄寫作,改當縫紉師。幸虧她沒放棄努力。

在阿爾科特特女士的故鄉康考德,矗立著一棟古老的白色房子,現在每年都有好幾萬人去瞻仰它,因為這裏正是她的誕生地。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一位婦人在參觀這座古老而破舊的白色房子時,忽然哭了起來。有人好奇地問她為何這樣,她說:“我想起了《小婦人》中的四位主角:梅格、紹爾、佩斯和艾美,她們不都曾在草屋中共同經曆過悲歡嗎?書中的紹爾不正是阿爾科特特小姐自己的遭遇嗎?看了這麼動人的書,又見了書中常常提到的白色房子,我能忍住不哭嗎?”

《小婦人》的偉大動人,又得到了一個有力的證明。

當然,《小婦人》還在不停地再版,每年的讀者也在不斷地增加,這使得拜訪康考德那座白色房子的人也在不斷地增加。許多人都承認,康考德已成了一處聖地。

被逼賣文的女作家蕾妮哈特

她是美國著名的多產作家,也是稿酬最豐的作家,但她認為寫作是最辛苦、最艱難的賤役。

瑪麗·羅伯絲·蕾妮哈特的作品,現在至少擁有100萬以上的讀者。她開始寫作時,已經是3個孩子的母親了。她一生中至少寫了44部以上的著作,而且在雜誌報紙上發表過上千萬文字。

她真的成名了。然而,她的寫作動機最初卻是為貧窮所迫。

她的處女作隻得到34美元酬勞,但是後來同樣的一部作品,至少要賣34000美元,而那些出版商們還都樂意向她爭購。

她是美國著名的多產作家,也是當代稿酬最豐厚的作家之一。但她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她說:“寫作是一種最辛苦、最艱難的賤役。”

起初,她把已經寫好的劇本成捆成捆地賣給電影公司,但是每捆隻能賣75美元。後來,當她成名之後,好萊塢一家電影公司願意每年付給她50000美元的報酬,請她專門為自己編寫劇本,誰知道竟被她拒絕了。

許多人都擔心她的健康,因為她經常生病。但她自己卻毫不在乎,有時盡管生病了,她還是繼續不斷地寫作。無論在床上、病椅上,甚至在醫院裏,她都不停地寫。有一次,她的白喉症才剛剛痊愈,就開始寫詩。由於她擔心病菌傳染,就先將詩稿消毒之後,再寄給編輯先生。這可說是一段別具風味的文壇佳話。但是讓她感到遺憾的是,這篇消毒過的詩稿,竟被編輯先生退稿了。

另外,她曾替孩子們寫了一首長詩,為了找到出版社,她親自從彼得斯堡跑到紐約,誰知道她找遍了所有的出版商,連腳底都跑出了水泡,卻沒有人願意出版。這真使她傷心極了,甚至想從此放棄寫作。幸虧她在3小時後又執筆繼續寫作了,否則,她怎會成名呢?

蕾妮哈特常常對人說:要是她不經常生病,她就不會老是躺在床上,那麼她也許就不會寫出這麼多的作品了。

我前麵說過,她的寫作完全是為貧窮所迫。不過,她本來是很富有的,但是有一天,就像遭到颶風的襲擊一樣,她竟突然破產了。不錯,因為這一天之內,發生了金融危機,使她失掉了所有的錢財,並且還負了12000美元的債。在她心中12000美元,就像是1200萬美元;可是,她又能怎麼辦呢?

她的丈夫是一個普通醫生,以前不論他賺多少錢都可以,因為不用他的錢來維持家用;然而現在,她丈夫的收入成了全家僅有的收入了,何況他們還欠了那麼多的債?她急需找一份工作,以減輕丈夫的負擔,但是她又能做什麼呢?

她突然想起來了,她可以從事寫作。但是她一天忙到晚,一到了晚上就疲倦得直打瞌睡,而且在夜裏還要常常起來,熱牛奶給孩子喝,她哪有時間來寫作呢?

有一天,丈夫告訴她一件很奇怪的事:最近他給一個精神失常的老人治病,這個老人自以為是個年輕力壯的少年,而且不認識自己的太太了。曾有人和他開玩笑,指著在屋子裏跳躍的孩子們,說他們是他的親生子女,他高興得哈哈大笑。

蕾妮哈特覺得這位老人很有趣,以此為題材,當晚就寫好了一篇短篇小說,將它寄給一家文藝刊物。使她興奮的是,該刊不但錄用了這篇小說,還給她寄一張34美元的支票,更有一封編輯先生寫給她的信,請她多替他們寫些小說。

於是,她開始利用空閑時間寫小說。

你以為她一定有很多的空閑時間吧?其實正好相反,她每天都要做許多事。早晨,她要把寢室收拾幹淨,還要照顧丈夫和3個孩子起床。雖然家裏雇了女傭,但她堅持親手準備一日三餐。就連丈夫和孩子們的衣服等等,也都是她一手操辦的。她不僅替丈夫保管賬簿和核算賬目,還要幫助丈夫進行各種慈善工作。還有,她十幾年來,一有空閑的時候總要去照顧她年老孤獨的母親。除了每晚丈夫外出為人治病,她沒有時間寫作。

可是,蕾妮哈特的寫作速度很快,她在一年之內竟寫出了45篇小說,得到了8000美元的稿酬。

當蕾妮哈特的丈夫去世後,她和孩子們搬進了他的辦公處居住,她住在他死去的那間房子裏。然而,奇怪的事情開始接連不斷地發生了:例如電鈴時常無故地響,房門往往會自動打開,在門窗都關閉的時候,竟會有鳥兒時常出現;到了深夜,床頭會有東西沙沙作響,房門也老是有東西敲擊;打字機沒有人使用,卻會自動打起來;偶然闖入家裏的狗,也會立刻驚恐地逃出,而且嚇得狂吠不止;花盆裏栽的花,有時竟被連根拔起,拋在30米之外,而花盆卻仍在原地沒動;有時候桌子、椅子也會自行跳動,每天晚上還可以隱約地聽到恐怖的喊聲……

蕾妮哈特實在是害怕極了,每晚都不能安睡。有一位相信幽靈的朋友勸她,如果再發生這種怪事時,她應該和幽靈們對話,並且問他們究竟想要什麼,並答應幫助他們。這天晚上,房屋的窗戶又忽然自行打開,她十分恐懼,偷偷地從床上爬起來,又慢慢地走到牆角,然後發抖地問:“你們究竟想要什麼?”

她的話聲未停,忽然鈴聲大響——她幾乎嚇得暈倒了,她錯疑是幽靈們在發怒。但她馬上神誌清醒過來,原來她自己靠在牆上時碰到了電鈴。

她絕對不相信人死了真的會變成鬼,但她卻無法解釋她所經曆的怪事,因此她隻好這麼說:“我想,看不見的世界中,或許會有些小鬼會跳出來戲弄我們。”

但也有人說:“因為她寫的神怪小說太多,所以才招來了這麼多的鬼怪。”

科學女傑居裏夫人

一個為科學奉獻了一生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就叫居裏夫人,她的科學美名已滲透到每一個具有科學素養的地方。

身為女性,卻能留下永垂不朽名聲的人物並不多,但居裏夫人(Madam Curie)是其中傑出的一位!她出生於多難的波蘭,是位羞怯、靦腆的女孩子,她因為發現新元素——“鐳”,而成為舉世皆知的科學女傑。

即使在今日,人類仍然不斷地與癌症搏鬥,而鐳的發現,提供了最大的貢獻——鐳可治療無法醫治的癌症、可破壞有病的細胞、可治療毒瘤和癌腫。

她在巴黎大學攻讀物理及數學時一貧如洗,曾因饑餓而暈厥。52年後,電影公司投下百萬巨資將她的生平搬上銀幕。

她以傑出的科學成就榮獲兩次諾貝爾獎。

第一次是1903年的物理學獎,第二次是1911年的化學獎,這些榮耀恐怕是她夢想不到的吧!

她年輕時,曾在故鄉波蘭富豪家擔任過家庭教師,如果沒有受到他們的歧視,恐怕她不會立誌成為科學家,也不會發現鐳元素的!

19歲時,她擔任家庭教師,聖誕前夕,這家讀大學的兒子回家度假,他和住在家裏的家庭教師一起跳舞、滑冰,深深喜愛上她的美麗與端莊,以及充滿智慧的詩人個性,他向她求婚。然而,他的母親卻大吃一驚,幾乎氣絕而死,他的父親也大發雷霆:“什麼?我們家的兒子竟然向一個一文不名的女孩求婚!豈有此理!”

這對她而言,無疑是迎麵一擊,於是她放棄結婚的念頭,前往巴黎求學,並將其一生奉獻給科學。

1891年,這位波蘭女孩——瑪麗亞進入巴黎大學研究科學課程。她非常羞怯膽小,而且一心一意求學,不願浪費時間交朋友,因此沒有任何朋友。大學4年,僅以當年任家教時省吃儉用存的一點錢,以及父親偶爾籌措寄來的一點錢維持生計。生活費一天隻有6角錢——因此,她隻能租住簡陋的房子,沒有煤氣、電燈、火爐,嚴冬裏若能買兩袋煤炭度過寒冷算是最奢侈的了。

為了節省珍貴的煤炭,在冬夜裏,她不用火爐取暖,常常凍得手指不聽使喚,且雙肩也拚命地發抖,她在這樣的環境中仍然研究數學。睡覺時,把毛巾、床單、枕頭套、甚至外套也拿來蓋在身上取暖,即使如此也止不住寒意。有時候,甚至把椅子壓在身上,以減少寒冷——這的確是一場艱苦的決戰。

在飲食方麵,也是困難的,她不僅沒錢吃飯,而且還怕做飯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因此,她曾經有數周僅以麵包塗奶油,加上淡紅茶果腹。有時因為神誌不清、步伐不穩而倒在床上失去意識。有一次她在課堂上昏迷,當她恢複意識後向醫師坦白承認——“事實上,我已經有好幾天隻靠少數櫻桃和蘿卜充饑……”

這位住在閣樓裏的窮學生,努力潛研學問,10年後,她成為全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她完全埋首於研究中,追求知識的熱情不會因饑餓而改變,也不會被寒冷毀滅。

到巴黎3年後,瑪麗亞結婚了。對象是和她非常匹配的人——和她一樣致力於科學研究,他就是皮耶·居裏。雖然才35歲,但他已是法國一流的科學家。二人結婚時,財產隻有兩輛自行車,當時二人所謂的蜜月旅行,就是並肩騎著自行車,在法國鄉下瀏覽風光。中餐僅以麵包、乳酪和水果充饑,晚上投宿於簡陋的旅舍。

過了3年,居裏夫人著手準備博士論文,她決定把新發現的問題當做題材——鈾,為何能放出輻射線呢?——這就是她的題目。

這是一個契機,她開始向化學界的神秘之海起航。

她測試所有的化學物質,以及近百種的金屬,研究是否有何種金屬能放射不可思議的放射線。她終於得知,強有力的放射線,是來自一種未知的新元素。

皮耶·居裏停止了自己的實驗,幫助妻子共同研究這種新元素。

夫妻反複試驗數個月後,他們向學術界發表新的成果:發現一種比鈾的放射能多200萬倍的金屬。這種金屬的放射線可穿透木材、石材、甚至鋼鐵。唯一能擋住放射線的隻有厚鉛板而已。如果這個發現成為事實,那麼幾個世紀以來,科學界的基礎理論將被徹底推翻。

居裏夫人將這個放射性金屬命名以“鐳”。

但是,鐳的本質和所有的金屬完全不同,所以不可能有鐳金屬存在。此時,學術界提出反論,並且要他們提出證據,要求他們提煉純粹的鐳,仔細地研究、測試,並且測定其原子量。

從1898年1902年,整整4年間,居裏夫婦為了證明鐳的存在繼續努力研究。4年苦心的成果,隻得到了0.1克的鐳,體積是半顆糖的大小而已。

兩人是如何提煉成功的呢?那是從8噸的礦石中提煉出來的。他們的實驗室是早就不堪使用的破舊倉庫,既沒有床板,屋頂也會漏水,屋裏雖有一個老舊的火爐,卻不能使用,所以屋內和屋外的寒冷度沒有兩樣。又因為煮礦石、化學藥品所冒出來猛烈的煙使眼睛受到感染,並使喉嚨發痛。在這慘暗的倉庫中,居裏夫婦持續了4年的實驗。最後,丈夫失望了:“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做吧!”但是妻子卻頑強地不肯停止實驗,在妻子一再堅持之下,終於成功地提煉出0.1克的鐳。

這個成果,使居裏夫人成為全世界最傑出、最有名的女性。但是,得到榮譽的時刻,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嗎?“不,錯了。”她說,“在家徒四壁,連床板都沒有的時刻,一麵被貧窮所逼迫,一麵潛心研究的時候——那一刻才是最幸福的。”在寒冷裏打哆嗦,累得支持不住,卻全心全意投入所喜愛的研究中——她認為那才是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1902年,居裏夫婦徘徊於歧路上,大家都知道,鐳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的物質。鐳的需要量逐漸增加,而製造法卻隻有居裏夫婦知道。因此,如果得到鐳的提取專利,那麼,世界各地要生產鐳,她都可抽取專利金。

這麼一來,出售鐳元素可獲暴利,或者讓營利單位去生產鐳,再收取專利金,那麼無論誰都不會責難居裏夫婦的!如果得到專利金,就可改善全家的經濟狀況,自己也不必辛苦地工作了。而且還可以建立一個設備良好的實驗室,從事更進一步的研究。但是,居裏夫人舍棄了這條路,她並沒有因為發現鐳,而接受一便士的錢。“可以那麼做嗎?”她說:“如果那樣做的話,就違反了科學精神。那是用來治療疾病的。”

基於這種無利無欲的精神,居裏夫人作出了慎重選擇——不作百萬富豪,而寧願過樸素的生活;不願無所事事地生活,而選擇了奉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