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打造獨特的說話風格(2 / 3)

另外,許多人總喜歡注重細節的描述。你可以描述細節,但是必須注意一個前提,即不能影響你的主題的表達。如果你過於重視這些細節,你的信息重點就會不清晰。千萬不要讓對方以為,在理解你的觀點時需要付出多麼艱難的努力。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這麼去做。通過你的表達,使對方得到重要的信息,這才是最重要的。

語調:化乏味枯燥為生動有趣

據說,一個意大利演員用悲愴的語調朗誦阿拉伯數字,聽的人居然被感動得淒然淚下,而一位中國藝術家朗誦菜譜則像詩歌一樣動聽。

語調就是說話人的語氣和聲調的變化結合,它表達了話語中包含的情感。在說話的時候,你需要讓語調來表現出比你說話的具體內容更多的信息,或者說,語調實際上也是你說話內容的一部分。比如,當你的話聽起來很真誠的時候,你實際上是在對對方說:“我所想的就是我所說的,我所說的就是我所想的,我這樣做實際上是對你的尊重。”這樣一來,對方自然會更加相信你所說的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我因為同事德瑪斯的原因逗留在阿拉伯。一天,我閑逛進了海德公園,走到了大理石拱門附近——我知道經常有各式各樣的人在那裏談論關於各種宗教信仰和政治的話題,並且想聽聽他們的談話。當時我看到一位天主教徒正向人們解釋教皇無謬論,之後又聽了一位社會主義者對卡爾·馬克思的意見。最後,我還聽了一個男人關於多妻製的高論。

我注意到在這三位主講人周圍的聽眾人數的變化。一開始,那位鼓吹一夫多妻製的演講者的聽眾最多,但是到後來,他的聽眾越來越少,而圍繞在另外兩個演講者周圍的人卻越來越多。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難道是因為話題的原因嗎?

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我發現:那位多妻製的鼓吹者,自己好像對討三四個老婆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他的語調聽起來也一點都不高興,人們因此覺得他講得很枯燥無味;那兩位擁有完全對立觀點的天主教徒和社會主義者,卻都沉浸在自己的演講當中——他們情緒高昂,並且揮動著手臂,聲音高亢而充滿信念,散發著熱情和生氣,這種熱情感染了人們。原來,正是演講者不同的態度和語調引起了聽眾人數的變化。

你可能也聽過不少類似那位鼓吹一夫多妻製的演講者的講話。他們的語調平淡、生硬,沒有激情,他們對自己所講的題目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好像在有氣無力地念書稿一樣。這樣的說話方式能吸引你嗎?當然不能。

實際上,語調傳達的信息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語調就像說話者的表情一樣,向對方傳達著某種言外之意的感染力。當你聽到一個人的電話的時候,如果他的口氣熱烈,那麼你即使沒有見到他,也可以判斷出他很高興,但是如果他的口氣很平淡,那麼即使他告訴你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你也會認為這沒什麼好高興的。

一個說話高手不僅聲音悅耳,他的語氣和語調也很有感染力,總能撥動人的心弦,引起對方的共鳴。據說,一個意大利演員用悲愴的語調朗誦阿拉伯數字,聽的人居然被感動得淒然淚下,而一位中國藝術家朗誦菜譜則像詩歌一樣動聽。又比如,一個“啊”字,運用不同的語調,可以分別表達“我明白了”、“沒聽清”、“驚訝”、“終於知道了”等諸多含義。正是語調使得你的說話變得聲情並茂。

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語調有問題,或者他們認為語調和嗓音一樣,都是天生的。沒有語調或語調不當的聲音會讓對方很麻木,失去對說話內容的注意力,從而沒有心思去思考你說話的內容。而有語調的聲音則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很多時候我們費力地對說話的內容冥思苦想,殊不知我們的語調已經把一切都搞砸了。拿起聽筒,聽到一個“喂”字,無需再多說什麼,從這一個字裏,我們就已經知道男朋友是不是還對我們擁有火一般的激情,母親是不是沒有睡好覺,好友是不是已經順利通過了考試……“嗓音是身體的音樂,語調是靈魂的音樂”,這句話說得很對。我們悲傷的時候,語調是蒼白空洞的;經過一夜狂歡,我們的語調變得有氣無力、底氣不足;一個星期的海邊度假,又可以讓我們的語調重新恢複活力和彈性。

大致有以下這些語調,你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來變換:

慷慨激昂的語調

慷慨激昂的語調能夠給人以氣壯山河的氣勢,從而增強語言的震撼力。

抑揚頓挫的語調

抑揚頓挫指的是句子裏語調升降、輕重緩急的變化,它包含說話節奏的一部分內容。同樣一句話,語調升降和輕重緩急的變化會使表達的意思有所不同,在某個時候甚至完全相反。

平和舒緩的語調

當置身於一些不宜高聲說話的場合的時候,你需要用平和舒緩的語調來說話。比如主持某人的葬禮,如果你運用得當的話,不僅能夠表達你的敬意,還能感染其他人。

體態:無聲語言是有聲語言的輔助

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並根據自己的思想和興趣來培養的。唯一有價值的手勢,就是你天生學會的那一種。

體態語指的是通過表情、身體姿勢和手勢傳達信息的一種肢體語言。據說,在講話者所要表達的所有信息中,通過非語言渠道——聲音、語調、表情、身體姿勢和手勢等——傳遞的信息占了很大一部分。

因此,如果你不想對方對你產生“他懶嗎”、“病了嗎”、“累了嗎”之類的猜測的話,那麼,你最好不要顯得那樣。當然,如果你想發揮出色的話,這樣還遠遠不夠。

為林肯作傳記的柯恩登這樣寫道:

“林肯更加喜歡用腦袋來做姿勢,他會經常甩動頭部。當他想要強調某個觀點的時候,這種動作特別明顯。有時,這種動作會戛然而止……隨著演講的進行,他的動作會越來越隨意,最後趨於完美。他有完全屬於自己的自然感和特點,這使得他變得很高貴。他瞧不起虛榮、炫耀和做作……有時為了表示喜悅,他會高舉雙手大約成50度,手掌向上,看起來好像要擁抱那種情緒。當他想表現厭惡時——比如對黑奴製度——他就會舉高雙臂、握緊拳頭,在空中揮舞,表現出強烈的厭惡感。這是他最有效的手勢,表現了他最堅定的決心,看起來他好像要把這些東西扯下來燒了一樣。他總是站得很規矩,雙腳並齊,絕不會一腳前一腳後,也絕不會扶在什麼東西上麵。在整個演講中,他的姿態和神態隻有稍微的變化。他也絕不亂喊亂叫,不會在台上走動。為了使雙臂輕鬆,他有時也會用左手抓住衣領、拇指向上,而隻用右手來做手勢。”

聖·高等斯根據林肯演講時的一種姿態為林肯雕了一座雕像,立在林肯公園內。你沒有必要一定要模仿林肯的姿勢,但是需要注意你的姿勢卻是一定的。

麵部表情

你首先要注意你的麵部表情。如果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的話,那麼臉就是心靈的外觀。你的所有情緒都寫在你的臉上——如果你不是一個善於控製情緒的人的話。無論如何,你可以而且往往會通過表情傳達更多的信息。表情有喜怒哀樂,但是對說話的人來說,一般情況下最重要的表情是微笑,它是拉近你和對方距離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當然,還有更多,這要看你的說話內容而定了。

身體姿勢

在你講話之前、聽話的過程中——尤其是在演講的時候——如果你必須麵對對方坐下,你就必須注意坐姿。不要四處張望,那非常像是一隻動物在找一處可以躺下來過夜的地方,而不是對與對方談話更加有興趣。

在你坐下來的時候,不要玩弄衣服或別的什麼東西,這會分散對方的注意力,而且這樣會使人覺得你不夠穩重、沒有自製力。所以,你必須保持靜止狀態,控製自己的身體。

當你準備講話的時候——不論你是站著還是坐著——挺起你的胸膛,顯出你很有自信的樣子。不要等到麵對聽眾時才這麼做,你平時就需要這麼做。

正像羅瑟·古裏柯在《高效率的生活》一書中所說的那樣:現在,10個人中都找不出一個能讓自己保持最佳狀態的人。他建議我們平時就要注意這方麵的練習,在演講的時候更要“把自己的脖子緊緊貼住衣領”。

手勢

我將重點講述手勢語,主要講當你站著講話時的手勢。這個時候,手勢是最自由和最強有力的體態語,也正是這個原因,人們往往也最容易犯錯誤。

在你開始講話的時候,最好忘記自己的手,你不用擔心會失去它。它們會很自然地下垂在身體兩側,那是最好的一種姿態。當然,在需要的時候,你會記得用它們來做出恰當的手勢的。

但是,你可能會把你的手放在背後,或者插入你的口袋裏,或者放在桌子上,因為這樣做能減少你的緊張感。這時,你更沒有必要在乎它。許多人都是這麼做的,即使偉大如羅斯福總統有時也會這麼做,好像這種姿勢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似的。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曾經依照教科書裏麵所說的東西來教授我的學員,讓他們學會如何采用姿勢。我隻是照搬老師灌輸給我的那些理論,從而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我永遠無法忘記第一次上演講課的情形:

老師叫我把手臂輕輕地垂在身體的兩邊,手掌朝後,所有的手指蜷曲成一半,大拇指碰著大腿。然後,我舉起手臂,畫出一道弧線,以便讓手腕優雅地轉動。接著,我再張開食指,然後張開中指,最後是小指。當我全部完成這套看起來相當完美的動作後,手臂還要回到剛才的那道弧線,再放到身體兩側。

實際上,這套生硬的動作在我講話的時候沒有絲毫用處,而我卻用它來教我的學員。有一次,我看到20個人同時在做這樣的姿勢,他們都像打字機一樣機械地做著動作,顯得十分可笑。其實,從來沒有一套標準的手勢是適合所有說話者的,除了一些經驗之外。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並根據自己的思想和興趣來培養的。唯一有價值的手勢,就是你天生學會的那一種。

手勢完全不同於衣服:衣服可以穿上換下,而手勢卻是發自內心的,就像大笑、腹痛、暈船一樣。一個人的手勢,是屬於他個人的東西。

在講話的時候,政治家布萊安經常會伸出一隻手,把手掌攤開;格雷斯頓則經常拍桌子或者踏地板,發出很大的聲響;羅斯伯利則會高舉右臂,然後用力向下揮動。

這些演講家都具有深邃的思想和堅定的信念,都使他們的姿勢強而有力、出於自然。自然和有活力正是行動的最佳表現。我們既不能邯鄲學步——身材高大、動作笨拙的林肯不能用短小精悍、動作敏捷的道格拉斯的手勢,也不能刻意地讓自己做出某種姿勢。

多年前,我有幸聽到了吉普希·史密斯的傳道——他曾使幾千人信奉了基督。他使用的手勢很自然,一點都不做作。隻要你練習運用這些原則,你就會發現,你也是用這種方式在做出你的手勢。我無法舉出任何法則好讓你去遵守,因為這一切都取決於講話者的氣質、他的熱情和個性、他準備的情況,以及講話的主題、對象和場合的情況。

以下有一些建議,對你會有幫助:

不要過多地重複同一種手勢,那將會讓你給人枯燥的印象;

不要用肘部做短而急促的動作,由肩部發出的動作看起來要好很多;

手勢不要結束得太快。

總之,你要使用那些發於自然的手勢。隻有那些你內心當中的衝動和欲望才是最值得信任的,這些東西給你的指導最重要。

形象:讓別人更容易接受

她隻知道打扮自己,卻忘記了人最要緊的是麵部表情。

東方有句話叫做“人不可貌相”,說的是我們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人們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往往還是最先從一個人的外貌去作判斷,揣測這個人是什麼樣的。盡管這種方法十分片麵、很不科學,但是卻形成了一種社會現象。因為我們在與人交往時,給我們直接的、真實的感覺的就是一個人的形象。至於他的內在,比如涵養和性格,都隻能經過較長時間的觀察才能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