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讓自己的語言更有說服力(1 / 3)

滿足對方的心理需求

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之一約翰·杜威認為,人性本質中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但是這顯然還不夠全麵。

拿破侖26歲的時候,已經是法國意大利方麵軍的總司令了。當時,全軍正處於軍需供應十分緊張的困境之中。但是拿破侖卻在這樣的時候作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攻打通往意大利的要塞,然後占領意大利。在部隊出發之前,他向他的士兵們這樣演說道:“偉大的法蘭西的士兵們,我知道你們現在的處境十分困難,我們的共和國虧欠你們太多了。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們並不能為你們做更多的事情。而現在,我將要帶領你們到敵人最富足的地方去。到那裏之後,你們將豐衣足食,你們將擁有富饒的城鎮和鄉村,你們將擁有美好的前景。為了你們美好的生活,鼓起你們的勇氣吧!”

拿破侖的演講激勵了那些原本身心俱疲的士兵。最後,他們在統帥的帶領下,終於一鼓作氣攻進了意大利。《拿破侖》一書的作者雷特伊評論道:“正是他的說話魅力,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

我們知道,人們做一件事情——無論他有多麼高尚——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這可以說是常識性的知識了。奧福斯教授在《影響人類行為》一書中寫道:“行動,總是由一定的基本欲望而引起的……不管是在商界、家庭、學校還是在政治界,那些能夠引起別人渴求的人,才真正是不敗的高手。”我們看到,拿破侖正是因為抓住了士兵們的心理需求,才能發表富有煽動性的演講,從而在那麼困窘的條件下建立戰功。

那麼,一個人究竟需要什麼呢?美國學識最淵博的哲學家之一約翰·杜威認為,人性本質中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但是這顯然還不夠全麵。一般來說,大多數人都希望擁有以下這些東西:

1.健康。

2.食物。

3.睡眠。

4.金錢以及用金錢可以買來的東西。

5.未來生活的保障。

6.性滿足。

7.兒女的幸福。

8.被人重視的感覺。

能夠讓人做一件事情的辦法,就是滿足他想要的那種需求。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甚至簡單到人們容易忽視的地步。據統計,在我們這個號稱發達的時代,有90%的人在90%的時間裏忽視了它的作用。

用來證明的事例不難找到。下麵這件事能夠突出地反映出人們對這種常識的忽視。這是廣播公司發給無線電代理商的一封信,而括號裏的文字則是一位叫做布蘭德的部門經理讀信時的感受:

親愛的布蘭德先生:

我們公司希望能夠繼續保持無線電行業內廣告業務的絕對領導地位。

(你們公司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自己的事情都忙不完:作為抵押,銀行正準備沒收我的房子;昨天股票大跌,我損失慘重;我的花草被害蟲吃得隻剩下幾根主莖;早上我誤了火車,上班遲到了30分鍾;我的頭皮現在還在發癢,醫生說我血壓高、有皮炎、頭屑多,好像我全身沒有一處好的器官。天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倒黴的事情。一大清早就讀到這樣的信,簡直倒黴透了。這個家夥還在向我絮叨他的破公司,滾他的吧!如果他知道這封信帶給我的印象,他肯定會離開廣告界,改行去賣消毒液了。這樣我就不會讀到這樣讓我煩心的信了。)

“本公司的客戶是無線電台。我們每年的營業額是全行業首屈一指的。”

(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那又怎麼樣呢?你的公司有多大關我什麼事?即使你把全世界聯合起來了,我也不會管的,我隻管自己有多大。你們公司非常大、非常成功,可是,就我自己而言,你們公司簡直太渺小了。)

“我們希望把有關無線電台的最新消息及時提供給我們的客戶。”

(你們希望!你們希望!你這個不知深淺的家夥。你有什麼希望關我什麼事呢?我告訴你吧:像你一樣,我隻對自己感興趣!但是你卻隻字不提“您的希望”。)

“你應該把本公司當做優先對象。”

(我“應該”?我應該怎麼做用得著你來告訴我嗎?你以為你是誰?你自吹自擂,讓我把你作為“優先對象”,居然連一個“請”字都不說。)

“立即回信。告訴我你們最近都有哪些活動,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愚蠢的家夥!這樣一封絲毫沒有禮貌的複寫的信件,就想讓我在擔心我的房子會被抵押的時候給你寫信?真有意思。我們做了什麼,用得著告訴你嗎?你說說,這樣做對我有什麼好處?)

你會指責布蘭德自私嗎?即使是這樣,其實我們每個人也都跟他一樣。問題的關鍵在於,這家廣播公司發出的這封信——我們知道,都是一樣的內容——會收到多大的效果,這是我們可以預料到的。他們在寫信的時候沒有考慮讀者的心理,從不去想別人想要的是什麼,而隻是大談特談自己想要什麼。每個讀者的心理跟這位布蘭德應該都是差不多的。

作家歐文說過:“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了解他人的心理,這樣的人不必在意自己的前途,因為他們是不會沒有前途的。”這句話的確不錯。社會交際學上也有一句名言與此對應:先滿足別人的需求,然後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幼兒園的那些老師應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曾經在幼兒園開學的時候去過一次幼兒園,成百上千的孩子隨著父母前來,再加上孩子的哭聲,整個場麵顯得十分混亂。當時我感到頭皮發麻,但是那些老師卻鎮定自若。我曾經問過一個幼教是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的,她說:“這一點都不難啊!”

她的回答讓我吃驚。如果換作是我,我會認為這簡直是天底下最難做的事情了。於是我問她:“對於那些初來的孩子,他們總是有很多麻煩事,比如大小便、哭哭啼啼、害怕等等。你們是怎麼應付的呢?”

“隻要你知道了他們的心理,知道他們需要什麼、對什麼感興趣,這些就都不是問題了。”那位老師回答道。

這位老師接著告訴我,孩子們經常需要家長陪同來上課,但是如果老師說:“約翰,你看瑪麗都不需要媽媽陪同了,你讓媽媽留在家裏,給你做最好吃的午餐怎麼樣?”這樣,小約翰多半就會主動要求不再讓媽媽陪同來上課了。而應付那些愛哭的孩子,老師會說:“傑克,你看大家都沒有哭,就你一個人在哭了。等一會兒,我會給那些不哭的孩子發一塊好吃的蛋糕。”那個孩子會馬上停止哭聲。

同樣的道理對大人當然也很適用。

律師威廉·埃米爾就因此而得到過“意外之財”。那是他頭一次陪著自己的妻子去長島看她的姑媽,妻子有事離開了,剩下埃米爾一個人陪著姑媽聊天。因為他看到獨處的姑媽實在沒有多少快樂可言,於是就想辦法使她高興起來。

“你的這座房子非常古雅,”埃米爾說,“是不是建於1890年前後?”

“是的,”姑媽回答說,“正是那一年建造的。”

“拉蘇爾以前就經常跟我描述你的房子,我開始還很懷疑,現在我卻一點兒都不懷疑了。現在已經沒有房子像這座房子這麼漂亮了。它的設計結構簡直太完美了!它讓我想起了我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