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傾聽別人說話
最有價值的人,既不是聽到什麼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人,也不是聽到什麼就從嘴巴裏說出來的人,而是那個把話放在自己心裏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最關心自己,這是人的本性。我們都非常喜歡講述自己的故事,也喜歡聽到與自己有關的東西。在這種心理影響之下,我們總喜歡獨自滔滔不絕,完全不顧對方的感受,或者當別人說話的時候心不在焉,根本不去關心對方講的是什麼。即使是看起來沉默寡言的人,他們也很喜歡談論自己。這種做法是跟別人交談時最大的忌諱。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那麼就要學會傾聽,要鼓勵別人多談自己;當別人要告訴你一些東西的時候,要認真地傾聽。這樣,他會認為你是一個明智、領悟力強,並且很有同情心的人。
一次,我參加了一個紐約出版商組織的宴會。在宴會上,我碰到了一位很著名的自然科學家。以前,我從未和這類科學家談過話,但是跟他談話之後,我覺得他所說的話頗有吸引力。他和我講了大麻、布置室內花園和關於馬鈴薯的一些我以前從未聽過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知識。當我提到我有個室內花園時,他馬上告訴我應該怎樣解決室內花園裏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這次宴會上,我因為一直在傾聽這位自然科學家的話,因此忽略了其他的客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談了幾個小時。在宴會結束的時候,那位科學家語氣堅定地對主人說:“卡耐基先生真是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是我見過的最有魅力的一位。”
事實上,那個晚上,我自始至終都沒有說幾句話,而是大部分時間在聽他說話。所以他對主人說的那句話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傾聽是適合任何人的、最好的恭維和尊重。
在古老的東方,充滿智慧的中國人用下麵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傾聽的價值:
一個小國給中國的皇帝供奉了3個一模一樣的金人,皇帝非常高興。但是使者也給皇帝和大臣們出了一道難題,那就是:判斷出這3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這讓皇帝和大臣們十分為難。他們想了很多辦法,請來珠寶匠稱重量、看做工,用盡了各種辦法,但是卻發現3個金人是一模一樣的。
皇帝和大臣們束手無策,於是把這個難題公布到全國各地。皇帝答應,答出來的人將得到重賞。終於,有一位隱居的智者說,如果能讓他見到3個金人的話,他就有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皇帝將信將疑地把智者和使者請到宮殿。智者仔細地看了看3個金人,發現每個金人的耳朵裏都有1個小孔。於是他拿出3根纖細的銅絲,從金人的耳朵裏穿了進去。
結果,插入第一個金人耳朵的銅絲從另外一個耳朵出來了;插入第二個金人耳朵的銅絲從它的嘴巴出來了;隻有插入第三個金人耳朵的銅絲掉進了肚子裏。於是,智者告訴皇帝說:“第3個金人最有價值。”那位使者連連點頭稱是。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既不是聽到什麼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人,也不是聽到什麼就從嘴巴裏說出來的人,而是那個把話放在自己心裏的人。心理學家也告訴我們,傾聽的價值就是了解對方的心理,使人和人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係。有人說:“上帝給了我們一個嘴巴,卻給了我們兩個耳朵,那就是用來聽別人說話的。”這種說法雖然過於誇張,但是的確很有道理。
多年前,從荷蘭來到美國的巴克非常貧窮。在13歲的時候,巴克就不得不離開學校去當童工。他的工作十分繁重,工作時間很長,並且每周隻能得到6.5美元。但是巴克從未放棄學習,而是用省吃儉用節省下來的錢買了一本《美國名人傳全書》。他抓緊時間讀完這本書後,寫信給這本書上的名人,請他們說說童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14歲的巴克是一個善於傾聽的人。他鼓勵名人講述自己的童年,並把它們記了下來。他請過愛默生講述自己的童年;格雷將軍給了巴克一張地圖,並且邀請他一起吃飯,和他談了一整夜;他還詢問過當時正在參選總統的加菲大將,問他是否在運河上做過童工。他把這些資料整理起來,並且成為這些名人的座上賓客。同時,他吸取了這些名人成功的經驗,最後終於也走向了成功。
麵對那些激烈的批評者,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忍耐和沉默——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這也正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
紐約電話公司最近遇到了一個麻煩,一位顧客毫無理智地大罵公司的接線員,並且拒絕繳納電話費。他向媒體寫信,惡毒地攻擊電話公司,最後還向公眾服務會投訴。電話公司不想惹這樣的麻煩,於是派了一個說客拜訪這位顧客。那位說客後來對我說: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那位老先生說了3個小時。以後每次去,我都隻帶耳朵不帶嘴巴。我先後去了四次。第四次去的時候,我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向我們道了歉,答應撤銷訴訟,並且繳納了電話費。”
這說明了什麼?那位顧客可能並非真的願意跟電話公司作對,而是想要得到一種被尊重的感覺。當那位高明的說客滿足了他這個要求後,他就立刻不再為難公司了。
享有“世界第一保險推銷員”美譽的哈默裏,是做保險生意獲得成功的第一人。他成功的秘訣就是真誠地傾聽客戶的談話。一般情況下,他同客戶談話的時候,往往主要是做一個善於傾聽的人;而當客戶沉默寡言的時候,他就會想辦法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鼓勵對方說話。哈默裏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使自己在一年之內做成了幾千萬美元的保險業務。
攝影記者伊斯阿克·麥克遜采訪過世界各地的許多名人,他成功的方法也是善於傾聽。他說:“人們之所以不能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就是因為不善於傾聽。我們隻關心自己要說些什麼,而從來不會等對方把話講完。許多名人都曾告訴我,他們喜歡的是那些善於傾聽別人說話的人。傾聽別人談話的習慣,跟優秀的品格一樣重要。”
你在認真傾聽的時候,最好能讓對方知道這一點。這不但能夠鼓勵對方繼續說下去,而且也能夠使自己更容易集中精力。你可以通過以下這些方法來做到這一點:
進行目光交流
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你的眼睛最好能夠注視他。無論你的地位和身份如何,你都必須這麼做,因為隻有那些傲慢、輕浮、缺乏勇氣的人才不去正視別人。
用語言配合對方
你可以簡單地說“是”、“太好了”、“真的嗎”這樣的表示你的態度的話,你也可以問一些問題,以鼓勵對方繼續往下說。這些都表明你對對方的談話很用心。但是,千萬不要把別人說話的機會搶過來,除非對方已經說完了。
不要隨便糾正別人的錯誤,因為你不能保證對方說的一定是錯的;即使他錯了,你的糾正也可能會使他難堪,從而失去談話的興致。如果過激的話,你們還可能會爭執起來。這樣的話,談話就更沒有辦法繼續下去了。
用肢體語言示意
在和對方說話的過程中,不要讓對方以為你已經睡著了。微微地點一下頭,或者欠一下身子,好像你要更加仔細地聽他說話一樣。但是千萬不要動作過大,這會使對方認為你在故意搗亂,或者至少分散了對方的注意力。
重複重點詞句
比如,對方在說“尼亞加拉大瀑布很美”的時候,你可以說“確實很美”之類的話。這樣,不僅讓對方知道你在聽,而且也說明你知道他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對要點進行解釋
很多說話者擔心對方沒有聽懂他的意思。因此,你要對要點進行適當的解釋,借此來說明說話者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你已經明白他說話的意思了。
關注肢體語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就將是無窮無盡的。”
在你說話的時候,你的形體應該有也一定會有活動和變化,構成不同的姿態和動作,從而表示不同的含義。
你的姿態和動作就是感情的語言,正如我們在前麵說過的那樣,這些肢體語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你麵對聽眾的時候,挺直腰部反映出你情緒高昂、充滿自信;凸出腹部,表示自己感到滿足;在說話之前解開上衣,如果不是因為天氣太熱的話,那麼就表示你鎮定自若;聳肩,配合搖頭和雙手動作,則表示你很疑惑。就頭部動作而言:抬頭表示你在遐想,當然,也可以說明你很傲慢;點頭表示欣喜、同意、致意等;搖頭表示否定;側頭表示疑問……
早在2000年前就有一位古羅馬的政治家說過:“一切心理活動都隨著手腳等動作的變化而改變。人的麵部表情尤其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一個沒有學過英語的中國人到了美國後,與一群聾啞兒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手語跟他們交流。這個中國人事後說:“用手勢跟他們交流,比專門去學英語方便、簡單得多!”而羅斯福在演講的時候,他的身體就好像變成了一架表現感情的機器。
表情
當你和一個陌生人見麵的時候,對方伸出他的手來和你握手,在這一瞬間你感覺到的是他的整體形象。你可以看到他瀟灑的氣度、高雅的氣質、得體的打扮等。之後,你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臉上,這並不是因為對方的臉特別吸引你,而是因為麵部表情是一個人的感情的晴雨表,你可以從他的臉上讀出他的各種心理活動。
如果你想和對方建立一種深入的關係,在你們的談話中,你必須掌握他的臉上所表現出來的情緒。
下麵舉出一些常見的麵部表情所表示的情緒:
1.眉毛上拋、嘴角向下、口張開、瞳孔放大,表示的是有興趣、快樂、高興、幸福等積極的表情;
2.視角斜下、眉毛放平或者抬起麵頰,表示蔑視、嘲笑的表情;
3.皺眉、眯眼、張嘴、嘴角下拉,表示痛苦等表情;
4.眼睛睜大、眉毛倒豎、嘴巴拉開等,表示發怒、生氣的表情;
5.眉毛高揚、眼睛和口張開、吐氣等,表示驚愕和恐懼的表情。
6.我們在前麵已經說過,微笑是最常用到的一種麵部表情。我們通常在表示下列情緒的時候,用到微笑這種表情:
1.讚美或歌頌對方時;
2.鼓勵對方時;
3.肯定或否定對方時;
4.其他與微笑不相衝突的時候(也就是說,應該常常使你的臉上帶著笑容,除了那些不該笑的時候)。
首語
首語就是用頭部的活動來向對方傳遞信息,最常見的就是點頭、搖頭、側頭、昂頭以及低頭。
點頭主要表示同意、致意、承認、感謝、應允等意思;搖頭則正好相反,它主要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側頭可表示天真、思考等信息;昂頭表示充滿信心、勝利在握等意思;低頭則表示順從、委屈等意思,有時也可以理解為另有想法。
眼神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眼睛所吸收的信息量大約占總信息量的80%。眼神能夠把人們的心理狀態、思想情緒、品德、學識和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來。人們內心的所有活動,都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通過眼神流露出來,這雙小小的眼睛凝聚著一個人的氣質、神韻。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印度詩人泰戈爾說:“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就將是無窮無盡的。”
在你與他人的交談中,眼神的運用是最豐富多彩的。一個很會說話的人,不但會熟練地運用眼神來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而且能夠輕易地讀懂各種目光的含義。正視表示尊重,斜視表示蔑視,仰視表示思索,俯視則表示羞澀;不住地打量表示挑釁,低眉偷覷表示困窘;憤怒的時候橫眉怒目,順從的時候則低眉順眼。如果你眼睛虛盯前方,旁若無人,那麼你好像在說:“我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如果你左顧右盼,則說明你心懷鬼胎。
一般來說,敬仰你的人,目光會仰視你;喜歡你的人,目光會流露出熱烈的光彩;傲慢而不可一世的人,目光則是輕視的感覺;討厭你的人,目光會無意識地亂轉,甚至看起來很疲倦。
手勢
說話的時候,合適的手勢往往能夠帶來很好的效果。之前我們已經講過了手勢的重要性,現在我著重講如何運用手勢。
指示手勢。你可能要為聽眾指出一些人、物或方向來,這個時候你需要用指示類的手勢。比如,你指著某個人、物或方向,並且說“你”、“我”、“這邊”。這類手勢是實際應用的,跟表達情感沒有多少關係。
模擬手勢。如果你沒有帶某個東西,但是卻想告訴聽眾這是個什麼東西,這時候你需要用手勢比劃,把它的大致形狀描繪出來。一個人講述自己在身患重病的時候沒有錢去治療,但是卻收到了很多的彙單、物品。一個當時隻有4~5歲的小女孩,送給他一個很大的蘋果,使他十分感動。這個人在演講的時候,用手勢比劃出那個蘋果的形狀和大小,這種手勢語的運用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抒情手勢。這是一種抽象感很強的手勢,我們在前麵也已經詳細地討論過。比如,我們興奮時拍手、惱怒時揮舞拳頭等。
習慣手勢。任何人都有一種自己特有的手勢,這種手勢的含義不一定明確,它隨著說話內容的變化而改變。
需要強調的是,手勢貴在自然、協調、有力,切忌做作、脫節和泛濫。
動作
有一次,小醜浦洛萊斯說了一大通笑話,卻沒有使客人們露出笑容。於是,浦洛萊斯一頭栽倒在床上,並且放聲大哭起來。客人們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隻見浦洛萊斯一邊拚命地擤鼻涕,一邊痛苦地說:“人們都不會笑了。我完蛋了。因為到目前為止,人們請我吃飯、給我錢,就是因為我可以逗他們笑。以後,誰還會請我吃飯呢?我馬上就要餓死了。浦洛萊斯就要死了,因為笑已經死了。”
這時候客人們大笑了起來。小醜使出了絕招,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本來,看他表演的人們以為已經結束了,但是後來卻發現表演實際上還在進行。
這種比較誇張的形體動作不但在想要引人發笑時可以運用,在別的時候也可以用。它跟手勢不同,需要整個身體都做出較大的動作。
按6個步驟表達意思
如果說“是什麼”是你的觀點的話,那麼“為什麼”就是它的原因。
我們在表達意思的時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步驟。這樣做不僅能夠使你有話可說和把話說清楚,而且能夠使對方對你的話印象深刻。
大致而言,我們在表達意思的時候,需要按照以下6個步驟去進行:
告訴對方你要說的是什麼
在結束適當的開場白之後,開門見山地把你要表達的意思說出來。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因此,說話的人切不可沉溺於那種冗長、閑散的緒論之中。現在的人們都很忙碌,他們希望說話的人能夠以非常直白的語言、一針見血地指出他想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以他的主題來設置懸念。他們希望不必拐彎抹角地得到某種知識,並且已經習慣於那種消化過的新聞報道。他們希望聽到的話像麥迪遜大街上的那些廣告一樣——借助了招牌、電視、雜誌和報紙,通過一些簡潔有力的詞語,把發布的信息告訴人們。他們沒有耐心等你結束全部講話後,再去猜測你要講的究竟是什麼。因此,你隻有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告訴對方你要講的是什麼,這樣才能強調你所要表達的意思。
有些說話人喜歡在一開始用那種陳詞濫調來引起對方的注意,這類話聽起來讓人生厭。比如,你應該直接告訴對方,在寒冬時開車需要更加小心。
對你的意思進行解釋
當你說出了你想要表達的意思的時候,你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解釋和說明。你可以進行純粹的理論上的說明,但更好的辦法則是運用實例去說明。這一步驟是對前一步驟的深化、詳述和說明,因為僅僅一句話是不能讓對方明白你的意思的,而必須加以說明。
我通常習慣於一開始就把自己要講的主題用實例的形式告訴對方,通過這個例子,我可以生動而具體地說明我想要向對方傳達的意思。當然,如果你們打算學習的話,需要注意的是,所舉的例子必須是能夠說明這個問題的。如果不合適的話,是會誤導對方的。
如果你想要告訴人們的是一個事件,你必須告訴他們人物、時間、地點等要素,而且還應該告訴他們這一事件發生的過程;而如果是一個意見的話,你也要向他們深入地說明你的觀點。如果你想要表達“在寒冬時開車需要更加小心”這個意思的時候,你應該解釋說:“我想要說的是,寒冬是我們開車時最需要注意的季節,如果稍不注意的話,我們的生命就會有危險。”當然,如果你的意思一目了然的話,也可以省去這一步驟。
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步驟對你來說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觀點,重要的是你如何去說明、論證這個觀點。如果說“是什麼”是你的觀點的話,那麼“為什麼”就是它的原因。
卡耐基訓練班的某位學員就“在寒冬時開車需要更加小心”這個主題,在進行了許多說明後,又舉了下麵這個例子:
1949年冬天的某個早上,我帶著我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在印第安納州沿著41號公路開車北上。那時候,車子在鏡片一樣的冰上緩慢地行駛,我小心翼翼地把著方向盤,因為一點小問題就會使整部車子失去控製。
我們的車子在冰上開了好幾個鍾頭之後,來到了一條較寬闊的馬路上。這時候,路上的冰已經被太陽曬得融化了。因為要趕時間,我踩了變速器。其餘的車子都跟我一樣紛紛加速,似乎每個人都急著趕往芝加哥。孩子們則高興地在車子的後座唱起歌來。
“忽然,馬路的上坡處深入一片林地。車子爬上坡之後,下坡的地方由於被林地的樹木擋住了陽光,那裏的冰還沒有融化。我意識到危險來臨了,想減速,但是卻已經來不及了。我前麵的兩部汽車急速地往下衝,我的車子也一樣。汽車滑過路肩,停在了一處雪堤之上。幸運的是,車子並沒有翻。但是緊跟著我們滑行而下的車子卻正撞在了我的車子側麵,我的車門被撞壞了,並且車窗玻璃也紛紛落在我們身上。”
怎麼樣?這段描述是否能夠說明他的觀點?答案無疑是肯定的。他所舉的例子真實又生動,這樣的例子正好是我們在論證的時候所需要的。
這個意思怎麼樣
這個步驟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更進一步地說明和解釋你的意思。也許對方會對你所說的話表示反對,並且提出幾條意見來反駁你。你最好在對方提出反對意見之前,主動想到他們可能會有的意見。
你必須對你的意思進行自我否定,然後去說明這一否定是錯誤的,並且考慮錯在什麼地方,這樣才能使它更加可靠。對對方來說,它也才會更加可信。經不起質疑的意見是不可靠的,並且很有可能就是錯誤的。當然,這種思考必須在你準備說話之前就已經做好了。
對對方有什麼用
許多推銷人員說明了他的產品有很多好處,但是似乎並沒有成功。這是因為,他說的固然有道理,但是可能跟顧客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對對方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有沒有道理,而是這個道理跟他是否有關係。如果他得不到任何有益的東西的話,那麼他一定不會對它感興趣。因此,你有必要告訴對方,你說的這個道理跟他有什麼關係。你最好是找一個最適當的理由來打動對方,並且讓他既同意你的意見,又會在這個意見的指導下去行動。
重複一遍你要說的意思
有些人諷刺說:“在你結束你的說話之前,提醒一下那些已經睡著的人們該醒醒了。”說話結尾的作用當然不止如此,但是如果真的有人睡著了,你強調一下你的意思,至少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在現實中,即使你說得非常精彩,也可能因為對方的才智、知識水平等問題,或者因為你的說話時間過長,你的主要觀點已經被他們遺忘了。
恰當地提問
“告訴我一些關於你的寵物的信息好嗎?”這樣,對方的回答肯定是十分豐富的,你得到的信息也比較多,你甚至可以在他的回答中找到可以進一步發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