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都可以使用“你”或“你們”這樣的稱呼,但是有些時候卻不可以使用。這種情形包括使用的結果是讓聽眾覺得你在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教訓他們,或者力求劃清和他們之間的界限。這時候你可以使用“我們”。
與聽眾互動
很多演講者覺得自己和聽眾之間隔著一堵牆,它阻礙了自己和聽眾的溝通。推翻這堵牆的最好的辦法是,充分地與聽眾互動。
當你挑選聽眾協助你展示某個論點的時候,這些聽眾意識到自己正在參與表演,會特別注意你所說的東西,因此他們的印象會特別深刻。
雖然你挑選的隻是一部分聽眾,但是其他聽眾會認為被你挑選的那些聽眾代表的就是他們自己,所以,對這一點你不用擔心。
與聽眾互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你可以請聽眾回答問題,或者讓聽眾重複你所說的話。總之,在你實際演講的過程中,不要放過任何與聽眾合作的機會。
不要讓聽眾以為你高高在上
讓聽眾融入演講的一個很大的障礙是,演講者給聽眾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如果演講者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無論是智力、學識還是社會地位上的——即使他並未表現出來,聽眾也一看便知。因為當你在演講的時候,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暴露了你——包括你的心態。
正因為這樣,如果你能夠保持謙虛的心態,那麼聽眾就會對你產生一種親切感,這當然也會更加有利於你的演講。
正如《現代宗教領袖傳》的作者亨利和丹納·李·戴樂斯在書中評論孔子時說的那樣:“他擁有許多知識,卻從不炫耀;他永遠隻是包容別人,以自己的同情心設法啟迪別人。如果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一定能夠打開聽眾的心扉。”我們也應該這麼做。
演講過程中的應變技巧
“看樣子,現在我們不得不在談論的主題上發一些光。”
“各位現在應該相信,我剛才所說的理由足以壓倒一切了吧?”
我曾經聽過一個一開始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演講。演講人的開場十分吸引人,他聲情並茂、幽默風趣。當演講進行了大概30分鍾的時候,演講人突然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做出了一個思考的動作。我不得不說,他的思考的動作做得十分瀟灑——但是它持續得太久了。接下來,聽眾都開始知道,他忘記了自己想要講的內容——他手足無措,連連向聽眾道歉,並且頭上也冒出汗來。雖然我們都希望他能夠想出來,但是最後,他終於沒有能夠再繼續往下說,而是滿臉通紅地走下了講台。
明明是一次經過苦苦思索、精心準備的演說,本來極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卻遇到了這種意外的情況,這讓我感到遺憾。是的,像這位先生所遇到的這樣的場景經常會出現——由於演講者沒有妥善地進行處理,使它變成了一個演講的“殺手”。我十分不希望你像他那樣——或者說,不像你以前經曆過的那樣——而是希望你能夠從容地進行處理。為此,我將告訴你一些應變技巧。
沉著冷靜
美國著名的主持人哈利·範·澤西在年輕的時候,曾經犯過一個十分低級的錯誤。那時候,他正通過廣播向全美國的聽眾介紹一位著名的人物:“女士們、先生們,接下來為我們演講的是美利堅合眾國總統——胡伯特·西佛,請大家歡迎。”我不知道當時的胡佛總統有什麼反應。不過,這種錯誤並沒有給這位主持人造成太大的影響。事實上,他依然被認為是我們最愛戴的主持人。
我想要說的是,即使犯了一個錯誤,也不會給你帶來天大的災難——天塌不下來,甚至不會有任何較大的影響。就算是最好的演說家,或者各行各業裏的傑出人物,他們也都難免會犯錯誤。如果你犯了錯誤,最好不要驚慌失措。一句古話說得好:“不做錯事的人,是不做事的人。”因此,即使你在演講中像哈利·範·澤西那樣犯了錯誤,也大可不必那麼慌張。告訴自己:冷靜下來!慌張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有先冷靜下來,才能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演講過程中遇到的意外情況,當然不隻是自己忘記了接下來要講什麼,或者說錯了一個詞。當外來的事情幹擾了你的演講,你也需要冷靜。冷靜地處理那些冒失鬼或者一些情況,這才是你必須要做的。
我接下來要講的各種技巧,都是以演講人的頭腦冷靜為前提的。
忘詞時的應對技巧
在我們演講的時候,忘詞是一個經常遇到的問題。許多人為了避免自己出現這種情況,會把演講詞背得滾瓜爛熟。我相信,這是一個辦法,但絕對不是好辦法——或者說,是一個防止忘詞的好辦法,但絕不是演講的好辦法。
我在前麵講過,我們隻有脫離演講詞進行演講,才能進入自然的演講狀態。而且,即使背誦了演講詞,也不能防止你的大腦在演講的時候會出現“短路”或者“真空”的情況。這時候,由於你隻是機械地記住了演講詞,因此一旦忘記,補救是十分困難的。
忘詞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忘記一個詞或一句話,另一種是忘記接下來要講什麼。這時候,不要像猴子一樣急得抓自己的頭皮。你必須集中精神,爭取在幾秒鍾之內想起這個詞語或接下來要講什麼。在你想的過程中,你需要用一定的動作或語言向聽眾證明一件事情:你並不是忘詞了,而是在想一個更加合適的詞語,或者是另有所圖——給聽眾思考的時間、故意停頓以引起聽眾注意之類。你可以重複一下你前麵說的內容。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第一種情況下,考慮用另一個詞或另一句話代替,第二種情況下,把你能夠想起的另一段先講出來,然後再慢慢地想你所忘記的內容或者幹脆自由發揮——但一定要緊扣主題。總之,不要讓聽眾等得太久,否則他們會失去耐心的。
口誤的處理
如果你發現自己說錯了某個詞或者表達錯了某個觀點,而你想改正過來,這就需要相當的技巧了。關鍵是,不要因為口誤而影響了演講的連貫性、完美性與和諧氣氛。
直接道歉。幾乎所有人都會犯錯誤,所以聽眾會原諒你的。但是由於這種方法過於直接,因而可能會影響演講的連貫性。
繼續下一話題。忘記你的口誤,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在你快要結束的時候,問一問聽眾是否注意到你犯了一個錯誤。這就是說告訴聽眾,這是你在檢驗他們注意力是否集中。
現場改錯。一位演講家在發生一個口誤之後,馬上大聲地說道:“朋友們,難道你們認為是這樣嗎?”這種方法十分有效。
意外事件的出現
當你在演講的時候,一位聽眾匆匆推門進來,手忙腳亂地尋找座位,或者當聽眾都在聚精會神地聽你的演講時,某人發出了奇怪的聲音。這時候,聽眾的注意力都被這種意外事件吸引住了。意外事件指的是自己不曾預料到的、並非直接由自己導致的事件。它的處理更加需要應變能力。
我無法提供萬能的答案,事實上,我在前麵已經提到過一些基本的方法。應對突發事件最重要的一點是,把這種意外事件變成對自己演講有利的事情。
一位演講者演講的時候,突然停電了,演講大廳裏一片漆黑。這時候演講者的聲音清晰地傳到了聽眾的耳朵裏:“看樣子,現在我們不得不在談論的主題上發一些光。”這句話吸引了聽眾的注意力,使演講得以繼續進行。
還有我在前麵提到的一個故事。有一次,一個國會議員正在發表演講,聽眾們則在聚精會神地側耳傾聽。突然,其中一個聽眾的椅子斷了,那人也跌倒在地。這種情況的出現是議員始料未及的,它非常容易分散聽眾的注意力,從而直接影響到演講的效果。議員急中生智,提高音量對聽眾說:“各位現在應該相信,我剛才所說的理由足以壓倒一切了吧?”這句話十分精彩,立即贏得了聽眾熱烈的掌聲。
8種需要避免的開場白
“很抱歉,我將隻能簡單地為大家講幾句,因為我的時間很緊。”
我曾經就演講藝術請教過很多演講家,希望他們能夠給予一些幫助。前西北大學校長、尊敬的林·哈羅德·胡教授就是給過我幫助的一個人。那一次,我問他在自己漫長的演說生涯中,覺得演講中什麼是最重要的。他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後回答我說:“一段能夠吸引聽眾注意力的開場白,我想是最重要的。”
當年,威爾遜總統在國會上發表演說,針對德國潛艇戰發出最後通牒,隻不過用了20個字,卻成功地把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這段話是:“我有義務向諸位坦白,我國和德國的關係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情況。”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於一場演講來說,開場白的作用確實很大。如果把演講比作飛行,把開場比作飛機的起飛,那麼開場的失敗就相當於起飛沒有成功——雖然有些不同,但是卻一樣很危險。這真是不幸的事情。雖然每一個演講者都不希望自己精心準備的演講被平庸的甚至是非常失敗的開場白所破壞,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避免這一點——他們一次次地使自己的飛機在起飛時便墜落,或者經過危險才勉強起飛。
我們希望在開場的時候就能牢牢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建立和聽眾之間緊密的、和諧的關係,而不希望相反的情況發生。我們希望聽眾在聽完我們的開場白後說:“看來我應該認真地聽下去。”如果你也希望這樣,那麼你需要避免以下8種錯誤的開場白——其中有一些一度被認為是很合適的。
消極否定
這是一種自殺式的開場,這種開場將會使你一無所獲,失去的東西則更多。比如,你說:“我希望大家聽我的演講不至於是浪費時間,但是我的確沒有準備充分……”可能你想通過這種表白求得聽眾的諒解,因為你“的確沒有準備充分”。但是事實上你不但在自我否定,而且也在否定下麵的聽眾,因為聽眾會認為你想表達的意思是:“你們一點都不重要。”
吉普林的一首詩的第一句話是:“繼續下去,將會是毫無意義的。”這正好可以說明這種開場的後果。
道歉
除非你一不小心碰倒了講台或者按滅了演講大廳的燈,否則你不需要道歉。聽眾不希望聽到你的借口或道歉,即使他們沒有表現出來。你沒有必要浪費聽眾的時間,本來他們是懷著很大的熱情來聽你的演講的,不要一開始就帶給他們不幸的消息。
的確,你為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而感到不安,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你沒有必要在一開始就講出來。你說:“很抱歉,我將隻能簡單地為大家講幾句,因為我的時間很緊。”這明明就是表明了你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夥。難道聽眾沒有資格站在這裏聽你演講嗎?或者你說:“很抱歉大家看到的不是原來那個演講者,而是我。”你認為這對聽眾有用嗎?
提到專業詞彙
不要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用那些古怪、陌生的詞語來嚇唬聽眾,他們的興趣會很快被你嚇跑的。你沒有必要這樣開場,好像顯得你學問豐富、高深莫測一樣。這樣的開場白還不如沒有開場白。
開玩笑
有些喜劇演員說:“去死很容易,但是要演好喜劇卻很難。”的確,要製造幽默很困難,尤其是當需要這種幽默跟你的演講有關的時候。有時候,將幽默作為開場白有點像是一個成功率極低的賭注——我提倡冒險,但是我堅決反對賭博。
但是有無數的演講者都喜歡用幽默作為演講的開場白,好像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選擇一樣。那些成功把聽眾逗樂的人,表麵上看起來好像很受聽眾歡迎,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因為聽眾就好像是在看一場滑稽劇一樣,看完之後就忘記它的內容和表演者了。可以借用哈姆雷特的一句名言來評價這種開場白:“不新鮮的、陳舊的、平凡的而且是毫無益處的。”
講這個主題很艱難
不要對聽眾說:“對這個主題我感到力不從心……”難道是你害怕你的演講中有錯誤,會被權威笑話嗎?既然你已經選擇了這個主題,那麼它就一定是你所熟悉的——除非你的演講稿是別人替你準備的。
你的這些話會明顯地影響你演講的說服力。既然你選擇了這個主題,就應該信心滿滿地告訴聽眾,就你所演講的主題而言,你就是權威。而如果聽眾認為你發表的隻是你個人的意見,又怎麼會介意你犯錯誤呢?
對聽眾區別對待
有的演講者一開始總要特別提及那些坐在台下的重要人物,比如政府官員、學術權威,或者德高望重的人。我並不反對提到他們,但是千萬不要讓別的聽眾以為自己被輕視了。千萬不要區別對待聽眾,否則你失去的將是大部分人對演講的興趣。告訴他們,他們全部都是重要人物,你將會並且已經注意到他們了。
陳詞濫調
不要以那種時髦、低俗的話作為你的開場白,那樣隻會使聽眾失望和厭煩,要盡量給聽眾新的感覺。做到這一點並不難,隻是需要花點兒心思罷了。
告訴聽眾你是被迫的
當你是被迫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一般做不好,或者本來可以做得更好卻沒有做好。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演講者的確常常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告訴聽眾他是被迫來發表這個演講的。這容易讓聽眾產生無謂的聯想,比如好像你會談點兒別的什麼。更加重要的是,這句話表現出你很無奈、消極。在這種情況下,讓聽眾對你所說的東西感興趣是十分困難的。
8種應該避免的結論
如果你對聽眾說:“你們可以看我說得對不對”,這樣的提問無異於自殺。
我曾經對工業家喬治·福·詹森做過一次訪問。那天,當我到達他的辦公室的時候,他對我說:“你來得正是時候,我馬上要進行一次演講。你看,我現在已經準備好它的結尾了。”
“對一個演講者來說,”我說,“能夠預先在頭腦中有清晰的思路,這的確是很好的。”
“噢,”他說,“我現在才開始準備它的結尾,我頭腦裏還沒有完全清晰的思路,剛剛有了籠統的概念和結尾的方式。”
詹森先生並不是一個專業演講家,他隻是依照自己的經驗進行了許多成功的演講。他已經認識到了結尾對一個演講來說非常重要,並且認識到需要合情合理地進行推理,最後得出結論。
在戲院裏,人們評判演員水平高低的一個簡單方法是,看他們的進場及出場。演講也是如此。如果一個演講的開頭和結尾都很糟糕,可以斷定這不會是一個出色的演講;而如果演講的開頭和結尾都很出色,那麼這絕不會是一個糟糕的演講。結論可以說是演講最重要的一部分。當演講者結束演講後,他所說的最後幾句話可能還停留在聽眾的腦海中,這些話將會被聽眾長久地記住。
如果說開場白是飛行的起飛的話,那麼結論就是飛行的降落。我這麼說並非聳人聽聞。演講者常常在結尾中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使自己的演講像飛機一樣在“降落”時“失事”。我希望你能夠做到“平穩降落”。為了做到這一點,你需要避免下麵8種錯誤的結尾方式:
不是結論的結論
有些演講者常常在演講結束時說:“對於這件事,我隻能說這麼多了。”他們常常釋放煙幕彈,比如說:“謝謝諸位。”無疑,他們想遮掩自己不會做結論的事實。如果你打算結束自己的演講,為什麼不馬上坐下來,卻說“我講完了”之類的話呢?
沒有結論
有些演講者常常結束不了自己的演講。他們就像一次沒有規劃的旅行的導遊一樣,引領聽眾進入一個又一個的景觀,而且對每個景觀都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結束旅行。隻有等天黑了的時候,他才意識到應該結束了。他的演講沒有任何結論性的語言,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他匆匆地結束自己的演講。
急刹車般的結論
有些演講者結束得過於迅速——當聽眾還沉浸在他的演講之中,並且準備聽他繼續說下去的時候,他就匆匆地結束了演講。“這就結束了嗎?”聽眾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這就像汽車還沒有到達目的地就拋了錨一樣令人不愉快。這種結論沒有任何的過渡,在聽眾剛開始感到愉快的時候,就突然“踩了急刹車”,聽眾甚至不明白這個結論是怎麼來的。想象一下,如果你正在跟對方談論,對方卻突然衝了出去,什麼話也沒有說,你會有什麼感覺?
沒有任何要求
那些成功的演講者常常會在演講的結尾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聽眾能夠滿足他的要求。開場的時候,你告訴聽眾你能夠給他們什麼;結束的時候,告訴聽眾你想要得到什麼。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方式,聽眾一般都不會拒絕。
過長的結論
一些演講者的總結比他對主要觀點的論述還要多,我很驚訝他們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要知道,所謂的結論隻是對前麵所說的話的概括,而不是展開另一番論述。當你表示打算結束自己的演講的時候,卻突然來了這麼一手,這好像是在欺騙聽眾。聽眾不得不強打起精神,來聽你的第二次演講,而且是關於同一個主題的。不要相信你的聽眾會給你這樣的機會,也許在你做結論的時候,聽眾就會一個接著一個地離開他們的座位。
重複的結論
當聽眾不耐煩地說“又來了”的時候,你千萬要小心。要確保你的結論並沒有與前麵說過的話雷同,更不要照抄自己前麵說過的話。這種結論沒有任何好處,隻會使聽眾更加厭煩。
無法肯定的結論
許多演講者為了引發聽眾的另一番思考,會在結論中提出一些問題。我並不反對提問題,關鍵是看提哪些方麵的問題。如果你對聽眾說:“你們可以看我說得對不對”,這樣的提問無異於自殺。另一種錯誤的結論方式是,你說:“我前麵說的不一定全都正確”。這種對自己表達的主要觀點不確定的話最好不要講,因為這就好像聽眾費了很大的勁兒聽完你的演講,結果演講卻隻是胡說八道一樣。
虎頭蛇尾
不要給聽眾頭重腳輕的感覺。你的開場白給聽眾一種規模宏大的感覺,但是最後卻草草收尾,這似乎表明通過自己的演講,你對自己的觀點產生了懷疑,或者你已經不耐煩繼續說下去了。當然也許你的結尾本身並不簡單,但是相對於開頭來說卻顯得過於寒磣。也就是說,你必須做到前後一致、整體協調。
如何處理提問
對回答進行構思應該注意以下3個問題:讓答案盡可能簡單。不要讓自己發表第二次演講,點到為止,不要再進行毫無節製的發揮。
愛因斯坦在美國的許多著名大學作過很多次演講。他的司機有一天對他說:“教授,你的演講我已經聽過很多遍了。我想我都能夠作這個演講了。”愛因斯坦說:“那好,今天晚上就由你來替我演講。”
於是,在演講的時候,那位司機被介紹是愛因斯坦。意外的是,這位司機講得沒有任何差錯,並且連動作和神態都很像愛因斯坦。但是在演講過程中,一位學者向司機提了一個問題,這位司機沒有辦法回答出來,於是他急中生智地說:“你這個問題簡直太簡單了,我想,就由我的司機來回答你好了。”
這雖然是一個不大可信的故事,但是卻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演講的過程中,回答提問往往是讓演講者最頭疼的問題。的確,事實正如我所了解的大多數情況那樣,即使是出色的演講者,在被提問的時候都會感到緊張。
因此,如何處理提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個比較誇張的說法是,如果你無法回答提問,你甚至可能被懷疑用別人的演講稿發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講——你會被懷疑是冒牌貨。
當然,更加常見的情景是,演講者常常在演講的過程中敗下陣來——因為他們沒有很好地處理提問而影響了整個演講。
不幸的是,我們沒有辦法逃避提問的考驗,而且我們也不像那位司機一樣有像愛因斯坦一樣的“司機”來替我們回答問題。因此,我們隻能勇敢地麵對,而我將就這個問題給你一些建議。
不要對提問產生恐懼
千萬不要對提問產生恐懼。我們在前麵已經探討過恐懼的根源,那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果你允許提問者提問,那麼同時你也是在接受一種危險的考驗,因為提問者會問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來。這些問題有的你曾經考慮過,但是也必然有一些你沒有考慮過。一句話:你害怕,是因為你已經喪失了主動權。
接受提問是為了解決聽眾的疑問,使演講有更好的效果。它是演講的一部分,或者是演講本身的延伸——這一點也許並不吸引你。更加有誘惑力的是,當你冒風險的時候,同時也會有很多收獲。說話是一種冒險,你應該還記得我說過的這句話。如果你能夠精彩地回答聽眾的提問,那麼它一定會為你的演講增添不少的光彩。即使你的演講本身不是特別出色,你也可以通過精彩的對提問的回答來加以彌補。
實際上,如果你對自己演講的內容足夠熟悉的話,那麼就基本上不會存在什麼問題。至於喪失的主動權,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能夠由自己掌握。這一點我將在下麵談到。
做好充分的準備
眾所周知,如果能夠預先知道問題,是最好不過的了。因此,我們必須先預測提問者可能會產生哪些疑問。運用你的知識,充分地考慮演講和聽眾,看看聽眾可能會提出什麼問題,然後就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你甚至可以找一位思辨能力較強的朋友來對你的演講提出疑問。我們雖然不能做到萬無一失,但是至少應該盡可能把準備工作做好。
做好最壞的打算。要想到聽眾可能會提到某一個你不曾考慮的或者刁鑽的問題,也要考慮將如何對這些問題進行處理。考慮對這些問題是進行轉移還是說:“對不起,這個問題我還沒有認真考慮過。回去我會認真考慮的。”當然,還是盡量使這種情況少出現為妙。
有效地控製提問
演講一開始,你就應該使自己處在話語的主導地位。必須承認,在聽眾提問的時候,他們事實上已經掌握了話語的主動權——即使是暫時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對此你無能為力,你必須盡你最大的努力去約束提問者和控製他們的提問。
一般而言,經過充分準備和深入思考的演講者,能夠就合理的提問給出正確的答案。不幸的是,那些提問者可能會問不合理的問題。所以,你開始應該說:“現在,我將回答你們的一切合理的問題。”必須強調“合理”這個關鍵詞。你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回答那些與你的主題沒有關係的問題。如果你對那些刁鑽古怪的問題——即使你知道答案——都進行了回答,這說明你已經喪失了主導權。
在你演講一開始的時候就告訴聽眾,你準備將問答環節放在什麼時候。不要給聽眾過多的提問時間或隨時發問的機會,這對你會很不利。
不要給一個或者一小部分人過長的時間,這樣其他想提問的聽眾就會失去機會,你應該盡可能地照顧到你的所有聽眾。
不要讓提問者發表長篇的演講,當聽眾準備長篇累牘地引用或者陳述自己的疑問的時候,要想辦法打斷他們,對他們說“那麼,你的問題是……”
處理問題
我在前麵已經就在一般情況下如何對問題做出回答詳細地進行了說明,這些方法在演講中回答問題時當然可以繼續用到。
在這裏,我隻就演講中回答提問的幾個要點談一談。
仔細傾聽提問者的提問,並且盡可能發掘他們的真實意圖。有的提問者並不能夠——不是他們不想——把自己的疑問明白無誤地表達出來,這可能正是他們會產生疑問的原因之所在。你可以這麼想:“他其實是想問……”
向提問者複述他的問題,以確定你並沒有理解錯。對於那些含糊不清的提問,要求提問者解釋清楚;而對那些錯誤的問題,要禮貌地指出來。
利用時間構思你的答案。如果這個問題是你事先已經想到的,也不要急於回答,這樣才能顯出你確實在認真思考提問者的問題。對回答進行構思應該注意以下3個問題:讓答案盡可能簡單。不要讓自己發表第二次演講,點到為止,不要再進行毫無節製的發揮。
不要回避問題。如果你想給人誠懇的感覺的話,不要表麵上好像在回答,實際上卻在回避問題。當然,那些質問者的問題除外,因為聽眾知道他們對你極不禮貌。
在答案中提及你說過的內容。你所謂的“合理”應該指的是與主題有關。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提到你的演講的內容,這樣可以加深聽眾的印象。
注意態度
在你傾聽對方提問或者回答問題的時候,必須注意你的舉止。盡量保持真誠的態度,不要顯得心不在焉。鼓勵那些緊張的提問者,誇獎那些提出很好的問題的提問者。即使聽眾提出了一個很簡單或很愚蠢的問題,也不要表露出來。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盡量給人一種嚴肅認真、謙虛謹慎的印象。
麵對質問者
許多演講者的噩夢並不是像前麵所述的那些情況,而是被質問者打斷。這些質問者並不像那些提問者,提問者是為了自己能夠得到更加清楚的答案,而質問者隻是為了使演講者難堪。這個時候你應該抓住機會更好地表現自己,正是這些質問者提供給了你這樣的機會——你在反駁他們的同時,有可能使聽眾對你的演說印象更加深刻。關鍵在於,你必須用反駁維護自己的意見,而不是讓它對你的演講產生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