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是你處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放棄努力呢?他一次次地嚐試,一次次地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你的夢想?他沒有放棄,也始終沒有說過: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終於當選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仍在失敗中奮起,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最後,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他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他用實幹的精神迎來了成功。他以自己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不是運氣和才能的問題,關鍵在於適當的準備和不屈不撓的決心。麵對困難,不要抱怨,不要逃避,而應該勇敢地去麵對,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來換取甘甜的美酒。
在端正態度方麵,富蘭克林也可以稱為我們的楷模。
富蘭克林出生於貧寒的家庭,小時候隻讀過兩三年書,12歲起便到印刷廠當學徒。
16歲時,他在哥哥的印刷廠工作,當哥哥及其他人中午出去吃飯之後,他便留在工廠迅速地吃完午飯,然後利用他們回來之前的時間,拿起書本苦讀。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在20歲時,終於獨立經營印刷廠。
21歲那年,他給自己定了“十三種德行”的座右銘,從此更加勤奮認真,時時激勵自己奮發向上。
到了40歲,因為開辦印刷廠、報社等,他已成為富翁級的人物,但不以此自滿的他,反而更堅持自學的態度,不斷充實科學知識和學習外語,並展開科學研究。
一生胸懷大誌的富蘭克林,他的成功在於立誌必行,具有無比堅定的決心,所以能在商業、科學、天文、政治等完全不同的領域獲得巨大成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不要猶豫,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停下來抱怨,相信終有一天,成功之神會叩響自己的大門。
幫助老板“開源節流”
“利潤至上”是每個公司的原始推動力,至今仍然是,雖然這讓許多人產生了誤解,可這確是公司存在、發展乃至服務社會的根本。因此,老板們都希望員工頭腦中有一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概念,那就是賺錢不僅是老板的事,也是公司中每個人都要關心的問題。一個具有卓越態度的員工應當把為公司賺錢看成自己的職責,在工作中為公司開源節流。
在2003年度《財富》500強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以營業收入計算,豐田公司排在第8,但是以利潤計算,豐田公司卻排在第7位。數據顯示,2003年豐田公司的利潤總額遠遠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利潤總和,也比排在行業第二位的日產汽車的44.59億美元高一倍多。豐田公司的驚人利潤從何而來?
豐田公司的利潤,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司員工自覺節約省下來的。豐田公司的厲行節約是全球有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豐田公司的員工很在意組裝流水線上的零件與操作工人之間的距離。如果這一距離不合適,取件就需要來回走動,這種走動就是一種浪費,要堅決避免。另外,豐田公司還有一個
特別的地方:整個流水線上有一根繩子連動著,任何一個員工一旦發現“流”過來的零件存在瑕疵就會拉動繩子,讓整個流水線停下來,並將這個零件修複,絕不讓它進入下一個
工序。
在豐田,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設計師在設計汽車門把手時發現,原來的汽車門把手零件過多,這樣就會增加采購成本。於是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對門把手進行了重新設計,結果把門把手的零件從34個減少到5個,這樣一來,采購成本節約了40%,安裝時間也節約了75%。
當然,員工的利益也因為豐田公司利潤的增長不斷增加,這兩者之間是成正比的。節約給豐田的員工帶來了切實的好處,豐田的員工也就會自覺自願地為公司省錢,最後二者實現雙贏。
如今一些大公司提倡這樣的節約精神:節約每一分錢,每一分鍾,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滴油,每一塊煤,每一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