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兩個人暗暗開始較勁,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是那個留下來的人。兩個人的工作都很努力,成績也是不分上下。但三個月後,其中一位被留了下來,另一個被辭退了。被留下來的人有些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兩個能力相當,自己卻能夠勝出。他帶著疑惑問了老板,才知道老板一直注意著他們,發現他們兩人的能力相差無幾,但是他看到兩個年輕人不在的時候,其中一個的屋子裏總是亮著燈,開著電腦,而另一個則會注意關上。所以,他最終選擇了那個會關上燈的員工。
有時候,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是他做了什麼驚天動地大事,而取決於他有沒有把小事做到位。小事成就大事,細節鑄就完美。細微之處沒有用心地處理好,整體就會受到影響。在每個環節上差一點,最終結果往往是差一截。
端正態度,做好小事成就大事
當你自尊自信,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並且不再尋找借口、不再抱怨任何人和事的時候,你的人生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當你清楚了自己想得到的東西,並且開始去解決生活中的矛盾時,你的態度就開始改善了。在我們日漸紛亂的社會中,許多人的想法和行為經常是零散的、不集中的,他們或許僅僅滿足於自己的生存,而不去關注自己到底想得到什麼。良好的態度能幫助我們對於自己想實現的目標保持強烈的欲望,並且激發出應有的能力。當我們持續地集中力量、采取行動並開始收獲時,我們就成為其他人學習的榜樣。我們的良好態度和熱情能鼓舞其他人也采取行動。換句話說,態度和熱情是可以互相感染的。
美國黑人華盛頓·卜克年輕的時候,到一所學校請求入學。同他會見的是一位女職員,因為看見他衣衫襤褸,不肯收他。他獨自坐在那裏幾個小時之久。那位女職員感到很稀奇,便告訴他說校中有一間屋子,需要人洗刷,問他能否做這件事。卜克高興極了。
他殷勤地洗濯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間屋子清理得沒有一點塵垢。過了一會兒,那位職員來到這間屋子裏,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沒有一點汙穢,便允許卜克入校讀書。那個女職員就是要借著這件微小的工作考察一下華盛頓·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謙卑,是否殷勤,是否能做好這件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還沒有把握,誰甘心先做這種義務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掃這間屋子,或是雖然打掃,卻是草草了事,並不打掃得幹幹淨淨,那麼,女職員能否收留他呢?
這個青年人後來果真成就了大事業,興辦黑人的教育事業,不僅受到千萬黑人的愛戴,而且受到千萬白人的尊敬。
做任何工作,首先要具備的就是端正的工作態度。
工作中有許多細微的小事,這往往也是被大家所忽略的地方,有心的員工不會看不起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俗話說:“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學做些小事,在老板看來,也許是填缺補漏,但時間長了,你考慮事情周到、能吃苦、工作紮實的作風就會深深地印在老板心中。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隻好去做買賣。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隻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麵。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裏,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當時,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占據了周圍大部分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大宗買賣。而專門搞零售呢?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經營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願意到他這個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不太好。
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感覺到要想米店在市場上立足,自己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仔細思考之後,王永慶很快從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