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國務院轉發了《1984~2000年全國飼料工業發展綱要(試行草案)》,市政府為此專門發出通知,在貸款、稅收給予優惠,將飼料工業建設列為重點項目。
飼料加工能力,從1980年的28萬噸到1985年增加到74萬噸,配合飼料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10上升到57。
1986年2月市政府批準成立北京市飼料工業辦公室和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進一步加強對詞料行業管理和服務。同時製定了《北京市1986~1990年飼料工發展規劃綱要》。把飼料工業列為北京市的重點工業之一。
在此期間飼料協會又創辦了《飼料與畜牧》雜誌,1986~1990年“七五”期間,北京市通縣萬噸配合飼料廠的全套萬噸自行設計、製造的鋼架結構設備誕生,生產過程實現了微機控製。北京工業大學與北京市飼料科學研究所合作研製的“3”係列國產飼料微機控製係統也研製成功,產品質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1990年我市飼料加工能力已達160萬噸,飼料總產量達170萬噸,其中配合飼料比重由1985年的57%上升到80%。
我市畜牧、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1985年的34到1990年增加到40,城市人口人均占鮮蛋317千克,牛奶212千克,豬肉22.5千克,雞鴨5.1隻,淡水魚6.9千克。由於配合飼料的發展,飼料報酬大大提高,“七五”期間,生產配、混料共646萬噸,配合料占467萬噸,按配合料可節糧39%、混合料可節糧20計算,5年內節糧176萬噸,相當北京市一年糧食總產量的72%。在改革大潮中,北京的飼料工業近兩年又有了新的發展,引進新技術,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不斷提高飼料工業的現代化水平,糧食局的合資企業一北京正大飼料有限公司、北京市畜牧局的宏達飼料廠、中旺添加劑廠、水產部門北京友誼飼料發展有限公司,其設備均為國際80年代先進水平,對我市飼料工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第二節當前北京市采用的主要飼料加工機械的類型和技術性能
年產5000噸以下的多數小型飼料加工廠或站,目前多采用單機生產,屬於半機械化水平。
大型飼料廠年產5000噸以上的多數采用飼料加工成套機組,采用國際70~80年代先進水平並配有微機自動控製配料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