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飼料工業的現狀
北京市的飼料工業起步於1975年,10餘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飼料工業體係,其中包括飼料加工工業、飼料原料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機械製造工業、飼料經營貿易企業和飼料科研機構。截止到1990年各類飼料企業近200家,從業人員近萬名,大專以上科技人員占10%,擁有固定資產2億多元,年綜合產值20多億元。
1990年底我市飼料加工企業有136家,其中時產5噸以上的有26家,分屬糧食、畜牧、農場、水產、鄉鎮等部門,年雙班生產能力達160萬噸,1990年市飼料總產量達170萬噸,配合飼料占飼料總量的80%,到1992年全市配合混合飼料總量的比重已達95%。顆料飼料年產量1990年20萬噸,1992年為30萬噸。係列產品1990年底已達60多個。1992年生產配合飼料220萬噸,占全國的。現有136家飼料廠中,年產萬噸以上的26家,5000~10000噸的52家,5000噸以下的58家。本市的配合飼料產品除主要供本市使用外,有一部分銷往外省市。
十多年來飼料原料和添加劑的發展也很迅速。目前,生產包括多維素、骨粉、血粉、羽毛粉、肉骨粉、氯化膽堿、磷酸氫鈣、礦物質添加劑等各類企業共38家,年產各類原料、添加劑等10餘萬噸。
有關飼料機械製造工業已有一定水平,除了各種時產1噸的單機外,從時產1.5~10噸的較大型加工設備及配套微機自控係統,從工藝設計、製造到安裝都可以承擔,產品已遍及全國。在飼料配方的研製和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方麵也取得了新的進展。北京市畜牧局和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營養教授緊密結合,共同研製出新的“以可利用氨基酸”的原理進行配方,大大促進飼料配方的科學性及經濟實用性。
當前飼料銷售網點近千個,遍布城鎮鄉村,全市飼料行業由北京市飼料辦公室和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實行統籌、管理、協調、指導和服務。1977年開始建設全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全部采用國產設備,實現自動控製的,時產10噸級的北京市南苑配合飼料廠。
1976年開始市政府批準在區縣和公社一級相繼建立飼料公司和飼料站,飼料機構從上到下逐步健全,並在每個區籌建一座混合飼料加工廠普及推廣混合飼料,從而改變了長期喂單一料的落後狀況。
1979年南苑配合飼料廠、東沙配合飼料廠相繼建成投產,從1976年到1980年共建成大中型飼料廠10座,小型加工點60餘處,加工能力達28萬噸,同時又發展了骨粉、石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添加劑等飼料資源廠。1977年市政府批準成立了北京市飼料研究所,並創辦了雜誌《飼料研究》,1982年4月全國第一套配合飼料加工成套設備由北京市飼料公司研製成功,並通過商業部部級鑒定,向全市全國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