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畜禽傳染病的發生及防治(三)(2 / 2)

發生:從1985年起郊區的部分雞場發病,呈地方性流行。病雞染飼料、飲水、用具等能傳播此病。昆蟲、鼠類、飛禽也可間接傳播。常發生在早春和晚秋,最小發病日齡為20日齡,死亡率達20%,由於隻考慮保溫,雞舍通風不良、空氣汙染時爆發。

防製:

改善通風,保證雞舍有新鮮空氣;飼料中有足夠的維生素八和定期接種弱毒苗,一般在雛雞30日齡飲水,隔4周後二免。接種方法有的用氣霧或滴鼻點眼。

七、禽瘦

本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傳染病。在雞體無羽毛處皮膚增生,形成疣狀結節。口腔、咽、氣管粘膜形成纖維素蛋白性壞死痂膜。因病雞的分泌物、皮屑經健康雞的傷口和粘膜感染。蚊蟲叮咬也能傳染。

發生:本病呈散發性,每年都輕重不等的發生流行。

預防:用刺種方法接種鵪鶉化弱毒疫苗,在易發雞場每半年接種1次;

發病雞群喂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

八、幾種少數散發禽病毒病

雞支氣管炎、雞傳染性腦脊髓炎、雞病毒性關節炎、雞產蛋下降綜合征等病毒病也是80年代在個別雞場散發的傳染病。

九、禽霍亂

本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類急性出血性傳染病,呈現敗血經過和劇烈下痢為特征。

發生:禽霍亂是郊區古老的禽傳染病,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汙染飼料、飲水、用具及環境都能傳染健康家禽,另由於昆蟲叮咬也可感染。多發於陰雨潮濕夏末秋初季節。

預防:搞好環境衛生消毒,加強飼養管理,增強雞體抗病力;

在常發地區接種禽霍亂菌苗;

發病群對培養物進行藥物敏感試驗治療。

十、雞白痢

本病是由白痢沙門氏菌引起,2周齡以內雛雞發病,死亡率很高,主要因拉稀脫水或敗血症死亡。成年雞易為慢性經過或隱性感染。

發生:40年來較多地區不同嚴重程度發生本病,各品種雞都發病。

防治:

堅持種雞群檢疫淨化,淘汰病雞;

加強孵化廳的衛生消毒工作;

藥物治療常用痢特靈、土黴素、慶大黴素等有一定效果。

十一、雞的幾種少發的細菌性病

雞傷寒、禽副傷寒、大腸杆菌病、葡萄球菌病、傳染性鼻炎、氯膿杆菌等,常在管理水平差,設備失修,消毒不徹底的雞場中的個別群發病。

防治:隨時檢修設備;

除定期消毒以外,根據需要臨時消毒;隨時隔離病雞予以治療。

十二、雞球蟲病

本病是由於艾美爾屬的球蟲寄生於雞的腸道引起,病雞消瘦、血便、貧血死亡。發生:京郊養雞場普遍存在有球蟲病,尤其地麵育雛、育成雞群裏為常發,由於雞體內卵囊隨時排除體外汙染飼料、飲水、墊草而造成本病的傳播。

防治:

實行籠內育雛;

定期洗刷籠具清掃排泄物,管理人員穿的膠靴、服裝要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