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畜禽傳染病的發生及防治(三)(1 / 2)

第五節家禽的傳染病

一、禽流感

本病是由於正粘液病毒引起的血清分類為八型流感病毒。病雞呈現呼吸道、消化道以及顏麵下顎腫脹,產蛋率和解化率急劇下降。

發生:郊區東沙種禽公司於1984年10月爆發人型流感,存欄43萬隻雞全部化製處理。

以後未再發現。

預防:

引購種雞嚴格檢疫,並在一年內隔離喂養、觀察,謝絕參觀;

本病在治療上既缺乏有效藥物,也沒有預防的疫苗。

二、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難,口流粘液,腺胃及腸道出血,發病率、死亡率均很高。

發生:本市對養雞生產嚴重危害的疫病是雞新城疫。每年都有比較大的傷亡。

防治:無治療方法;

曆年免疫接種方法不同,到90年代以後,對規模化雞場使用在抗體效價監測基上,聯用弱毒苗和滅活苗首免,到上籠轉群再用滅活苗注射一次的免疫程序。

三、馬立克氏病

本病是皰疹病毒引起的淋巴組織增生性疫病。呈現外周神經淋巴樣細胞浸潤和腫大,引起一側或兩側腿部麻痹,各內髒器官形成腫瘤性病灶。

發生:本病開始發生流行於1985年,興建規模雞場之後,由購入種雞傳進。

防製:

要求孵化廳認真執行獸醫衛生消毒措施;

執行2周齡和3周齡兩次接種方法。

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本病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以損害法氏囊為特征,導致免疫功能障礙。

發生:本病是引進種雞傳入,1979年調查6個縣,10個不同類型肉、蛋雞場,剖檢45~120日齡雞233隻,其中法氏囊有肉眼病變的140隻,占剖檢雞的60。1989年9月昌平原種雞場爆發本病,存欄雞7000隻,死亡率超過50%。下半年蔓延全市,據統計共發病227439隻,死亡107918隻,死亡率為47.45%。

本病在普查時抽樣2732隻,瓊擴陽性2263隻,陽性率為62.83%。

防製:

加強防疫製度衛生消毒;

為商品雛雞有較好母源抗體,種雞注射兩次法氏囊苗,第1次在18~20周齡,第2次在40~44周齡;

雛雞在10~14日齡應用弱毒苗飲水免疫,22~24日齡進行再次免疫。

五、雞白血病

雞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引起的疫病。常見的為淋巴白血病,其次紅細胞白血病、成髓細胞白血病、骨髄細胞白血病、肉皮瘤等。病雞消瘦和內髒器官發生腫瘤。

發生:北京地區在70年代前一直未見有發生此病的,此後在與內髒型馬立克病相區別認識到它的危害。病原的傳入與購買種雞有關,病毒可通過種蛋傳給下代,也可通過雞體接觸、汙染飼料、飲水和用具傳染。

預防:

認真做好孵化廳的衛生消毒;

應用羽髓瓊擴試驗法進行檢疫淨化血清陽性病雞。

六、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本病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傳染病。症狀為呼吸困難、咳嗽,咳出粘液,有時混有血塊,喉頭粘膜腫脹出血潰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