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焦若愚同誌在市畜牧局《關於學習河南省唐河縣發展長毛兔生產經驗的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畜牧局要在兩三年內把市郊區的養兔業像養雞一樣狠抓一下,從種兔到飼料,防治病,兔毛、兔肉的加工處理等”。同年由市外貿局平穀縣等單位在平穀縣王辛莊公社嶽各莊大隊合建兔屠宰加工廠,並在西德注冊認證,產品出口合格。
1983年5月,北京市科委立項“皮肉兔、長毛兔良種繁育和生產配套技術的研究”,承擔單位是北京市養兔公司,時間為1983年6月至1988年12月。經費共58萬元,其中自籌資金40萬元,市科委資助經費18萬元。
1984年9月29日,北京市禽蛋公司停止收購活家兔,10月5日又取消收購兔皮的一切價外補貼。
1984年10月8日,北京市畜牧局給市政府寫了“關於不同意停止收購家兔的緊急報告”。理由是為了促進農村多種經營的發展,有關部門共同研究製定了發展養兔生產的有關政策,生產部門組織推廣良種,建設兔舍,搞科技培訓,使養兔生產從1981年開始扭轉下降為回升,到1983年全市商品肉兔達83.2萬隻,1984年預計可完成100多萬隻,正當養兔生產蒸蒸日上的時候,如果公然宣布停止收購,這對養兔生產的發展是個極大的打擊。
1984年10月8日,由黃超副市長召集市財辦、農辦、經貿委的同誌開會,研究解決當前活兔收購工作問題。會後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了“關於搞好活兔收購工作的會議紀要”。決定現行活兔收購價格,規格及季節補差不變,基層單位不準以任何理由停收、限收。
門頭溝區反映:雖然市政府很快給予了糾正,但給養兔生產造成了很大損失,給幾年來扶持起來的養兔專業戶和養兔專業村造成挫折,一時難以恢複。
1984年10月5日接到市禽蛋公司通知,門頭溝區供銷社通知各基層社收商品兔到13日停止,今後就不收了。在5~6天的時間裏,13個鄉社共收活兔10057隻,其中種兔5346隻,由此而嚴重打擊了養兔生產的發展。在幾天的收兔當中,群眾是怨聲載道。有的把剛出生的仔兔摔死,有的把懷孕種兔出售。
1984年11月8日,以北京市草食開發公司的名義同法國斯貝希姆公司簽訂合同投資650萬元,引進現代化的牧草烘幹和顆粒飼料廠設備(每小時加工全價顆粒飼料5噸)。
1986年春引進南斯拉夫裝配式兔舍及兔籠(包括給水、給料係統)10套,總投資568萬元。10套設備中,安裝在北京市種兔場內5套,平穀縣大華山鄉1套(安裝在西峪水庫旁、這兩個地方的設備養過一段時間兔,後來改養蛋雞,另4套設備安裝在東沙種禽公司。
第二節曆年養兔存欄及產量情況說明:
1968年全市肉兔出欄達到351.9萬隻,也是曆史上養兔最多的一年,這時期除集體養兔外,農村家庭養兔較為普遍,是重要的家庭副業收入來源之一。1990年肉兔出欄下降到19萬隻。
1979、1980年兩年養兔下降到曆史最低水平,由於當時成立了市養兔公司,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市級種兔場,新建、改造了三個肉兔屠宰廠,實現了養兔的產供銷一體化,從而在1984年又掀起了一個小高潮,但是後兩次高潮水平較低。
第三節養兔的現狀
1990年底,全市存欄兔18.2萬隻,其中肉兔17.4萬隻,毛兔0.8萬隻。全年出售商品兔19萬隻,兔毛3646千克。飼養的肉兔品種有哈白兔、加裏福尼亞兔、新西蘭兔、丹麥白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蘭兔等,目前飼養者大都喜歡前三個品種,後幾個品種飼養的數量較少。毛兔品種主要有德國長毛兔,此外還有些獺兔。北京市平穀種兔場目前有加裏福尼亞兔、新西蘭兔和德國長毛兔500餘隻。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測試所在海澱區蘇家坨鄉辦了一個種兔場,有純種哈白兔1600隻;平穀縣目前建了3個鄉級祖代兔場,存欄哈白兔700多隻,另外不少區縣鄉大多也辦起了種兔場。種兔的價格;每對150~200元,加裏福尼亞等每對50~60元。本市肉兔加工廠有平穀縣嶽各莊大隊自辦的1個,大發畜產公司一個(在德國注了冊、地點也在嶽各莊大隊,密雲縣高嶺鄉1個。另外房山區、延慶縣的肉兔賣給保定、宣化等地,因此這兩個縣的肉兔發展較多一些,這些廠子以每千克3.20元收購活兔,兔毛的收購仍然不景氣,飼養的也少。
養兔生產下降,主要是國際市場對兔肉、兔毛和兔皮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國內市場銷量也不大。消費者不喜食兔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銷量生產自然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