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60年代的研究
種鴨:當時無專門進行育種(或選種)的種鴨場。種鴨與商品鴨的來源基本相同,甚至完全從填鴨中選留,種鴨不進行人工強製停產換羽,新鴨8~9月份才開始產蛋,4~5個月後產蛋率在60“以上,受精率在80”左右,公母配種比例1:4,種鴨一般利用3年。在市政府和科委的重視下,由中國農科院畜牧所、市農科院、農場、童點鴨場的專家、科技人員協作建立了北京鴨係統選育和科學飼養的專業種鴨場。
1962~1963年北農大教師進行了北京鴨的變溫,恒溫,雙機倒孵及噴水涼蛋等試驗,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孵化率提高到855左右。雙橋農場袁光鬥開展孵化溫度和涼蛋等試驗研究,在電孵機的排氣孔上加排氣筒,將孵化廢氣直接從屋頂排出,使室內空氣保持清潔,1959~1964年市畜牧所多次進行縮短北京鴨肥育期的試驗。用生粉混合料代替整粒原糧煮熟飼料,在填鴨飼料中加入動物性飼料和鹽,同時改進管理方法,使填鴨60日齡體重達到1.5千克以上,在1963年試驗中,60日齡填鴨體重達3.23千克,並總結出41~46日齡為最佳開填日齡。
三、70~80年代的研究
北京鴨育種協作組1974~1979年進行北京鴨的選育工作。此項工作為60年代選育工作的繼續。選育鴨來自西苑、圓明園、雙橋和前辛莊等鴨場。從這些鴨場的種鴨群中挑選出母鴨360隻,公鴨80隻,以1卯4~1盯5年(生物學年度)為零世代,1975~1979年共進行了4~5世代的選育,測定和選育獲得了好的成績,如西苑1世代產蛋216.25個,4世代217.72個,圓明園1世代產蛋254.25個,4世代產蛋215.95個,雙橋1世代產蛋215.0個,前辛莊1世代產蛋224.81個,2世代260.88個。雙橋係、係是選育出產蛋高的良種,1981年10月在北京通過鑒定,50日齡仔鴨體重1.89千克,年產蛋量283個。
係為14千克和261.2個蛋,係6世代7周體重為1、38千克,105隻母鴨年產蛋量平均為296個,係選育8個世代,1984牟10月通過鑒定,7周體重為2.68千克,母鴨年產蛋量297~6個,1983年係、係的年產蛋量選育群各為2969和291.7個。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的專家科技人員在前辛莊、肖家河鴨場,於“六五”期間1981~1985年選育高性能的北京鴨乙係和22、23係。經5個世代的選育,7周體重從1.46千克增加到2.95千克,每年遞增100克,2係是第一個經過係統選育達到預期目標的大型純係北京鴨,22、23為父本品係。選育期以生長速度、耗料比和肉的品質為重點,1984和1986年已分別進行6世代和3世代選育,其7周體重分別為3.11和3.04千克。
四、北京鴨生產上的幾項技術研究和推廣
經北京市畜牧獸醫站的養鴨專家陳明益等會同海澱區幾個生產場研究,發現種鴨公母比例太低,種公鴨飼養過多,不經濟,經過多次試驗觀察,對“提高公鴨種用性能”和後備種鴨限製飼喂提高繁殖性能進行了生產性的試驗,獲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以往北京鴨公母比1:4~5,而擴大到1:6或1:8效果甚佳。但必須彈調在擴大比例時,對種公鴨一定要經過生殖器官和精液品質的檢查,選擇生殖器發育正常,精液品質優良公鴨留為種用。大大節省飼料,降低成本。
推廣並研究種公鴨人工采精的操作方法,公鴨進行采精需要有一段訓練過程,鴨的采精比雞難,一般需訓練10~15天後才能建起射精的條件反射,而市獸醫站科技人員經2~3天熟練的采精技術訓練即可建立射精條件反射。
北京鴨後備種鴨限製飼喂的試驗,明顯的控製了體成熟與性成熟的一致性,明顯的提高了種鴨的繁殖性能,在生產上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獲得了“市科技進步獎”。
第六節北京鴨走向現代化、工廠化生產並建立良種繁育體係
一、建立北京鴨良種繁育體係,實現北京鴨的工廠化生產
目前,北京鴨的生產形式,總的來講規模比較小,幾乎每一個鴨場都小而全,包括種鴨、孵化、雛鴨、填鴨等一整套的生產程序。這種生產方式,在人員和物質設備上都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嚴重地束縛了生產的發展,據統計全市現有84個鴨場,年產5萬隻以下的小鴨場竟占70%以上,年產15~23萬隻的僅有3個,唯有順義前魯鴨場(北京養鴨專業中心)是一個養殖、屠宰、冷凍、供鮮一條龍的養鴨大企業,年產肉鴨180萬隻,經濟效益是比較高的。目前全市應建立祖代、父母代、商品肉鴨的繁育生產體係,養鴨必須走向現代化,工廠化生產的方式。
例如順義縣前魯鴨場(北京鴨專業中心)以鄉村大隊為基礎,發展成年產180萬隻肉鴨的聯合企業,壟斷北京鴨行業用鴨40%~60,經12年的努力,現在已發展成全國較聞名社辦的現代化大型養鴨場,飼養3萬隻種鴨,建了一個54台孵化機,計算機聯網自控監視的大型孵化廳,年孵化量200~300萬隻雛鴨,已成為輻射京郊5個區縣,聯接9個鴨場和1100個養鴨專業戶。他們采用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使肉鴨的生長期由60天縮短到45天,一年可多出兩批肉鴨,該場還注意各生產環節之間的合理分配,1隻外銷成品鴨的純收入平均在1.5元,其中鴨農可獲1.5元,該場負責孵化、供雛、供料,收鴨屠宰加工和銷售,獲利1元。這種分成比例激勵了鴨農大量飼養的積極性。
二、改進北京鴨的飼養工藝,實現科學養鴨
傳統地麵飼養雛鴨,要改為網上飼養,隔絕糞便,減少鴨糞和稻草的汙染,大大的提高雛鴨成活率和健壯程度,減少疫病的發生。許多國外養鴨也是采用網養的科學辦法。無論雛鴨,喂鴨(育成鴨)或種鴨,都必須采用自動喂料槽保持飼料采食的清潔度,並減少浪費。
要加強鴨舍的通風換氣,鴨排糞濕度大,喜玩水,盡量減少舍內濕度,勤換稻草,飲水地區采用網上加飲水器,可排出多餘撒到外邊的廢水。
養鴨飼料必須根據鴨的發育和育肥不同階段的營養要求製定不同的飼料科學配方,粉狀料改顆粒飼料可節約飼料。
填鴨機要不斷地研究和改進,以適應大規模工廠化飼養的要求。
北京烤鴨以往采用鬆木,掛爐烤鴨對提高烤鴨風味很有講究。但目前需要量很大,如何改進烤鴨技術應加以研究。木柴火掛爐烤,煤氣烤、電烤等等究竟如何,應加以科學探討,使北京烤鴨風味遍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