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大事紀年(三)(1 / 2)

1987年

4月6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業部、財政部、國家物價局關於生豬產銷情況和安排意見的通知》的通知(京政辦發(1987)48號、要求各級政府把發展養豬生產作為一項關係城市經濟全局的戰略任務,認真抓好,抓出成效。

5月13日~14日市畜牧工作會議召開,韓伯平副市長作了《深入改革,落―實政策,穩定發展畜牧業》的報告。

6月10日市財政局《關於下達各縣(區)更新種公豬補助費預箅指標的通知》。通知決定縣(區)更新種公豬,市財政每頭補助650元,不足部分縣(區)自行解決。

6月22日北京市畜牧局“關於全市祖代、父母代種雞驗收工作總結”說,北京現有蛋雞種雞場35個,除1個未驗收外,第一批驗收合格的32個,9個肉用種雞場驗收合格的有5個場。6個不合格雞場待整頓後再行驗收。

8月6日市二商局發出《關於瘦肉型豬收購作價辦法等問題的通知》說,瘦肉型豬達到收購標準,以普通同等豬收購價為基礎加價20%。

8月12日市畜牧局發出《關於建好(70個)鄉級種豬場的通知》。9月5日農牧漁業部畜牧局與北京市畜牧局簽訂聯合建設“密雲草地牧業開發綜合發展示範項目”協議書,農牧漁業部畜牧局(甲方)與北京市畜牧局(乙方)共同投資60萬元,加縣、鄉配套建草場8000畝,發展家庭牧場30個,共飼養肉牛700頭,絨山羊2000隻,並建成產、供、銷一條龍的不老屯草地牧業開發公司。

9月北京市種禽公司新建的純係曾祖代雞場建成投入使用。該場共投資780元。10月,從美國巴布考克家禽育種公司引入巴布考克等四個係純係雞3120隻。巴布考克雞白痢、白血病、枝原體3種病達到淨化,料蛋比23:1,蛋童60克,年隻母雞產蛋288個。

9月22日召開全市養豬生產動員大會,各縣(區)鄉長以上領導幹部參加。黃超副市長講話,北京市要從調肉改為調糧養豬,爭取3年或更多一點時間,使北京豬肉的自辦率從現在的30%提高到60~70%,達到生產生豬350萬頭,調市280萬頭,搞規模經營,使養豬形成一個產業。

11月26日市裏在順義召開養豬現場會。陳希同市長在會上翻話說,各縣(區)抓養豬要走養雞的道路,實行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搞適度規模經營,用3~5年的時間基本解決北京吃肉問題。

12月14日市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大力發展京郊生豬生產的會議紀要》。紀要提出用三五年的時間,實現從傳統的養豬方式向專業化、科學化和係列化轉變。建立市發展生豬生產領導小組,代表市委市政府全權處理生豬生產和銷售問題,黃超任組長,王憲任高級顧問。

1988年

3月9日市計委發出《關於1988年建設各縣(區)級種豬場的通知》,決定在1988年內建設20個縣(區)級祖代良種豬場,對每個縣(區)級種豬場一次性補助50萬元,其餘50萬元由各縣(區)自籌。

12月俸伯雞場部分雞舍改為4層籠養,用棉仁粕、菜籽餅代替部分豆餅、減少魚粉和無魚粉日糧的試驗獲得成功。由常年飼養蛋雞20萬增加到27萬隻,隻雞產蛋達到13.7千克,實現年利潤220萬元。

1989年

6月全國最大的集體蛋雞場,朝陽區十八裏店村興華雞場竣工投產。原計劃規模為34萬隻,當年即滿負荷生產,全年產蛋3234噸,隻雞產蛋13.9千克。

10月峪口雞場在原飼養產蛋雞25萬隻的基礎上,擴建為全國最大的國營50萬隻蛋雞場,當年產鮮蛋4720噸。

12月北京市大發畜產公司、美國艾維因家禽有限公司、泰國正大集團三方合資的北京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經國家農牧漁業部驗收合格,列為國家肉雞原種場。該公司總投資2890畠萬美元,年產祖代肉用種雞24萬套,父母代肉用種雞180萬套,從美國引進艾維因肉雞原種,合營期25年。

1990年

7月5日北京白雞協會在北京市種禽公司成立,來自全國的158個場的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北京白雞協會的宗旨是,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加強北京白雞選育工作,提高生產性能,把年隻雞產蛋15千克,作為協會奮鬥目標。

8月16日北京市家禽協會成立,參加協會的有團體117個,個人234名,成立了理事會,推選於雙墨為理事長,賁春輝為秘書長。當年協會生產場家參加了在蘭州舉行的全國第四屆家禽交易會,接待了台灣養雞考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