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
3月4日~6日市召開養雞工作會議,要求到年底全郊區農村按人均達到養雞1.5隻,爭取到2隻。但當年並無多大進展。
3月27日王震同誌十分關心北京市畜牧業的發展,指示北京要鼓勵養大豬方案,把收購肥豬的平均個體重從65千克提高到90千克以上,從提高出肉率入手去提高自給率,據此,北京市對收購肥豬的政策作了相應調整。
10月推廣順義木林公社陳各莊大隊、蔣各莊大隊的“道士帽式帶後走道,平底水泥圈”,這種圈冬季可加保暖窗、夏季可用水衝糞,很受歡迎。
當年澳大利亞展覽會將14頭肉用種公牛留給我市,加速黃牛改良。10月市革委為加強和健全畜牧水產領導工作,決定由各單位負責同誌組成市畜牧水產領導小組,也是北京市機械化養雞場、養豬場籌建領導小組。王磊任組長,劉耀民、陳耳東、趙化達任副組長,籌建辦公室10月4日成立設在農林局,由趙化達負責領導工作。辦公室共10餘人。
12月14日農林部副部長楊立功找趙化達談,農林部由畜牧局、農墾局的負責同誌組成一個小組,協助北京市把養雞場、養豬場迅速搞起來,做出樣板。
12月22日市革委會召集有關單位負責同誌研究籌建機械化養雞場問題。王磊傳達市革委會決定,在平穀、紅星等3處共建100萬隻機械化養雞場的精神,要求搞得快點,先進點。
12月31日王磊主持召開養雞場、養豬場籌建領導小組會決定:
由機械局、農機局、儀表局、糧食局等單位共間組成養雞場和配合飼料廠的聯合設計組。
責成糧食局成立飼料公司。研究飼料來源和飼料加工問題,為機械化養雞、養豬場的建立作好飼料準備。
爭取從國外進口一些較先進的定型設備或圖紙資料。雞、豬場的產品加工、冷藏、包裝等由市外貿局、二商局負責解決。建原種雞場、選用良種由市大雞場籌建辦公室科技組負責。建養雞場所需經費由王磊批。
1975年
3月4日~5日市農林組、財貿組聯合召開畜牧水產工作會議,落實當年生產計劃。要求繼續貫徹“積極發展集體養豬,繼續鼓勵社員養豬”的方針,重點是抓好集體養豬,大力推廣人工受精。
4月在機械化養雞場、養豬場籌建辦公室基礎上,相繼由各單位抽調骨幹70餘人,組建市機械化養雞場養豬場工程指揮部。
4月28日市革委會農林組、財貿組《關於發展養豬、養雞和收購生豬、鮮蛋幾項政策的通知》中說,大力發展社、隊集體養雞,要求全市餘糧隊,隊隊辦蛋雞場,養雞的飼料允許動用機動糧,.每向國家交售5千克雞蛋,可留料1.25千克,按向國家交售鮮蛋計劃留料。
另外,生產隊和社員每交售0.5千克鮮蛋,補助麩皮0.25千克,5月1日起執行。
6月1日北京實驗豬場在大興怡樂莊動工興建,規模為年產商品豬1萬頭,母豬600頭,占地120畝,投資400萬元。
6月30日市計委、農林組、財貿組聯合正式下達《關於成立北京市機械化養雞場養豬場工程指揮部的通知》的文件,任命趙化達為指揮。
7月1日市計委、建委、農林組、財貿組聯合下達《關於機械化養雞、養豬場工作的通知》中說,市委要求1975年加快建設機械化萬頭豬場、20萬隻蛋雞場、4萬隻種雞場,配合飼料廠,除萬頭豬場已列入我市今年基本建設外,其餘3個場(廠)計劃任務已報國務院審批。
8月13日農林部畜牧局副局長陳淩風向趙化達等同誌傳達鄧小平、李先念副總理與農林部領導談話內容,要把養豬抓起來,拿出25萬噸糧食給15個城市養豬,養豬還是兩條腿走路,發展集體養豬,也要發動社員養豬。社員養豬不要限製,限養、禁養都是糊政策。老九要回來,要有獸醫。豬、禽、蛋都要搞些基地,有條件的要搞機械化。
8月21日高修同誌在養豬座談會上傳達陳雲同誌的講話:“大城市機械化養雞場要搞的快一些,不要天橋的把式隻說不練”。
9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20號文件,指出大城市要盡快辦一些機械化、半機械化養豬場、養禽場和奶牛場,所需的物資、資金要列入國家計劃。9月郊區現代化養雞場陸續動工興建。
紅星雞場動工興建,常年飼養蛋雞20萬隻,總投資670萬元,1976年4月開始試生產。峪口雞場、俸伯雞場開始籌建動工,1976年1月在批判“右傾翻案風”中被迫停建。東沙原種雞場動工興建,飼養純係曾組代種雞2萬隻,投資120萬元。東沙種雞場動工興建,飼養父母代種雞5萬隻,年供應鑒別商品代母雛能力為300萬隻,投資855萬元。
1976年
1月21日趙化達向農碎部副部長楊立功彙報,楊立功談幾點意見:
北京市搞個機械化養雞、養豬項目,農林部要千方百計給予支持,同時要考慮搞些半機械化和土一些的在公社和大隊推廣;爭取把項目列入國家計劃;進口設備由部裏安排;
原種雞場一定要搞起來,培育我國的良種體係。2月18日~25日農林部科教局主持成立了蛋雞純係配套育種協作組,由指揮部負責培育有來航288純係2000隻,日係來航1000隻,羅馬來亞來航1200隻。
3月28日羅馬尼亞贈送給我國來航純係7係和8係種蛋2500枚,後羅7選育為北京白雞係,羅8成為北京白雞係。
4月南苑飼料加工廠動工興建,設計年產飼料2萬噸。
9月在市畜牧大會上介紹了順義縣城關公社建1棟5000隻半機械化雞場經驗。
1977~1990年
粉碎四人幫以後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使京郊畜牧業蓬勃發展迅速肉現代化畜牧業邁進。
1977年
2月11日市二商局《關於收購集體雞場雞蛋辦法和價格》規定:集體雞場每隻雞最低交售鮮蛋5千克,60%按種蛋作價,40按商品蛋作價,當時來航雞種蛋每千克2.6元,商品蛋每千克1.70元,按以上比例每千克雞蛋為2.24元,優惠合理的價格,促進了養雞業的發展。
5月10日召開全市畜牧、水產先進集體、個人代表會。會上明確發展畜牧業的重點是辦好集體養豬、養雞,有計劃地發展國營養豬、養雞,在發展畜牧生產上,實際上實行了“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的方針,在養豬獎糧政策上,為鼓勵養大豬,收購75千克以上至90千克的肥豬,每增加025千克活重補助5千克混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