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在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吳德的陪同下,視察了紅星雞場和實驗豬場,並題寫了“總結經驗,把機械化養豬養雞事業發展起來,滿足人民需要”的題詞。9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決定成立北京市畜牧水產局,委任趙化達、許振國為畜牧水產局革命領導小組正、副組長。
10月8日~9日中共北京市委召開畜牧水產工作會議,傳達學習華國鋒主席視察紅星養雞場和實驗豬場的情況、題詞和指示,安排今後3年畜牧水產規劃。
10月市革委會決定在郊區有條件的社隊普遍推廣興建半機械化雞場和豬場,第一批建半機械化雞場任務40萬隻,建半機械化母豬場任務5萬頭,肥豬場任務10萬頭。並決定給社隊一部分補助費,每隻雞補助8.75元,每頭母豬補助33元,每頭肥豬補助5元。
11月29日北京市畜牧水產局黨委決定,將原市畜牧獸醫站所屬的獸醫生物藥品廠獨立為“北京市獸醫生物藥品廠”歸局直接領導。
當年市畜牧水產局所屬幾個場情況:
紅星雞場進行試生產,養蛋雞20萬隻。
略口雞場複工興建,設備從匈牙利進口,喂料、清糞、集蛋全部機械化。東沙原種雞場、種雞場均建成投產。
當年為加速解決城市的鮮蛋供應,商業、水利、工礦企業部隊等也開始籌建一些規模較大的機械化養雞場。
1978年
2月21日市召開半機械化養豬、養雞現場會,要求半機械化養豬場應以大隊為建場單.位,半機械化雞場應以公社為建場單位,規模為常年飼養蛋雞1萬隻。
2月市下達第二期半機械化雞場、豬場任務,建半機械化雞場飼養95萬隻,建半機械化母豬場飼養5萬頭,肥豬場飼養10萬頭。
3月7日~11日召開全市種豬改良和豬人工授精工作會議。討論通過了《北京郊區豬種改良規劃》和《關於辦好種豬場,加強種豬管理工作的意見》。
3月成立畜牧水產技工學校:成立市水產局後,撤消水產班,改.為“北京市畜牧學校”。5月市畜牧局所屬東沙飼料廠動工興建,設備從匈牙利進口,年產配合飼料3萬噸,總投資352萬元。
6月1日市革委會決定將南苑飼料廠移交給市糧食局管理。
7月5日市財稅局、市畜牧水產局聯合下達關於建立公社級豬人土授精站並補助建站資金的聯合通知。1978年共補助建站資金30萬元,建50個站,連同原有的全市共有127個豬人工授精站。
7月6日市委通過成立北京市水產局,將原北京市畜牧水產局改為北京市畜牧局。7月市革委會批準將原紅星雞場維修車間擴建為“北京市畜牧機械修造廠”,由市畜牧局直接領導。
7月25日海澱區五七大學辦的圓明園鴨場,移交給北京市畜牧局,成立北京市種鴨場,進行品種選育,推廣良種。
7月26日召開全市機械化養豬、養雞場彙報會,傳達市委書記王憲的講話:市委對肉蛋自給的方針重新進行了研究,原來的養雞方針是國營、集體、社員,現在是集體、國營、社員;養豬方針是集體、社員、國營。
7月為加速種豬改良,經市革委會批準,決定在豐台、大興、順義、昌平、通縣建縣(區)種豬場,總飼養規模為1500頭種母豬。
9月俸伯雞場複工興建,飼養產蛋雞20萬隻,總投資644萬元。施工中將磚牆改為運土脫坯,幹打壘,造成浪費,蛋雞舍采取高床平養工藝,後經實踐失敗拆掉,造成經濟損失64萬元。
9月東沙雞場動工興建,飼養蛋雞20萬隻,總投資550萬元。10月28日電力部發出通知,為促進現代化養豬、養雞事業發展,從本年12月1日起.現代化養雞生產照明、飼料加工和其他動力用電,實行單一定價,每度6分。
12月5日市委決定市畜牧局黨委改為黨組,趙化達任黨組書記兼局長,許振國、黃顯銘任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為了加強對郊區畜牧生產的領導,市委農村工作部通知郊區13個縣區成立畜牧局。
1979年
1月國務院根據中央決定,調整了糧食收購價格,並相應調整了生豬收購價格,調動了農民養豬積極性。
4月1日市政府研究決定從4月1日起,半機械化雞場、豬場按交售商品數量給料。以商品豬、蛋結算保全群,每交售~5千克毛豬供料1.5千克,每交售0.5千克蛋供料2千克。這些場不再享受國家獎勵和補貼的飼料。
8月北京市種鵪鶉場動工興建,總投資80萬元,其,中農業部畜牧總局投資50萬元。11月北京市種鴨場動工興建,農業部畜牧總局投資100萬元。
1980年
7月21日農業部畜牧總局、北京市畜牧局關於合辦“華都牧工商聯合公司”協議書簽字。
當年市裏為扶植生豬生產,除國家正式收購價外,集體和社員出售肥豬在75千克以上,每0.25千克為一杠,每杠補貼育肥費0.6元。國營和集體還享受價外補貼,即75千克以上的肥豬,從0.5千克算起,每0.5千克補貼5分,以解決國營和集體養豬賠錢問題。
12月收購生豬突破200萬頭,達到228.3萬頭,平均個體重8675千克。
1981年
3月種火雞場動工興建,可飼養種火雞6000隻,總投資716萬元。
9月北京市種禽公司所屬東沙原種雞場選'育的北京白雞係獲農牧漁業部技術進步二等獎。
10月北京市第二種雞場動工興建,總投資532萬元。12月從加拿大謝佛公司引進“星雜579”褐殼蛋雞的曾祖代1日齡雛雞6750隻,其中六、8係為紅羽,白係為白羽。
當年實驗豬場改建,留3棟飼養種豬120頭,其他10棟飼養產蛋雞14萬隻,改名為實驗雞場。
1982年
1月市召開農村工作會議,王憲作《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進一步開創郊區農業新肩麵》的報告,提出“服務首都,富裕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會議就放寬農村經濟政策,搞活經濟做出規定,其中第三項是大力發展專業戶.重點戶和多種形式的經濟聯合體。”
1月15日市農林辦,財貿辦聯合發出《北京市菜田養雞工作會議紀要》,《紀要》要求在3年內再興建一批半機械化雞場,按24萬畝菜田,養蛋雞200萬隻,1982年養95萬隻,經費自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