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R醫藥、衛生(九)(3 / 3)

參加編寫人員:謝以嶽、曾祥龍、許江彥、閆燕

著者簡介:林久祥男1969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1991年被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現為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正畸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口腔正畸學組成員。

665兒童口腔衛生,朱希濤主編,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3990,69頁;32

本書對兒童牙齒特點、口腔疾患,錯胎畸形以及預防方法等作了通俗易懂的介紹,提出了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

666兒童牙病的防治北京醫科大學口腔醫院兒童牙科編,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0,46頁;32開,(人體五官保健知識叢書)參加編寫人員:石廣香

R8特種醫學

667核醫學與核生物學:基礎及應用/王世真,林漢等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689頁;16開

參加編寫人員:朱曉鳴、劉鼎新、潘中允

668原子醫學,汪紹訓主譯,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607頁;32開

本書主要內容有原子能的釋放、電離放射的基礎知識、放射線的生物作用、放射線的探索和測量、放射線的同位素在醫學和生物學的應用、放射線有害效應的防禦,此外還涉及一些原子彈爆炸後傷亡的處理問題。

著者簡介:汪紹訓男1933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曾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醫院)教授。

669簡明核醫學/潘中允主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0,150頁;16開

高等醫學院校教材

本書共有14章。第1-2章簡要地介紹核醫學的原理和特點;第3—11章係統地介紹診治方法的適應症、診治要點和應用價值。第12—14章是根據衛生部規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屬於放射醫學和放射防護的內容。本書適用於非核醫學專業的基礎、臨床、預防、口腔.兒科等醫學生使用,也可作為非核醫學專業的各科醫學繼續教育和實際工作中的教材和參考書。

參加編寫人員:王又蘭、王文學、孔憲勝、蘆春林、朱玫、朱紹莉、汪有蕃、陳剛、陳曼、陳冠英、陳滌明、林景輝、饒用清、賈少微、袁穎.符紹蓮、龔曼麗、楊永珍、賴穎強、薛彥軍

著者簡介:潘中允男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醫院)教授、臨床藥理中心副主任;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理事、常務理事、臨床學組副組長、北京分會副主任委員,顧問;《中華核醫學雜誌》編委;衛生部新藥審評委員會委員、放射性藥物組組長。

670X線鑒別診斷手冊,劉賡年著,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433頁;32開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在全身11個係統中,提出274個主要X線征象,並提出每一個征象可能發生的疾病;下篇共選出100種疾病,對其病理,臨床特點,X線征象及鑒別診斷進行了簡要敘述。

著者簡介;劉賡年男1954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第三醫院)教授;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放射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放射學雜誌》編委、曾任中華放射學會主任委員、美國紐約愛因斯坦大學客座教授。

671X線征象分析/劉賡年,朱紹同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918員;16開

本書共31章主要內容有骨骼的正常解剖,生理骨骼係統正常變異和易誤診為病變的假象,X線檢查、四肢的骨折與脫位、骨折的愈合及合並症、先天性及遺傳性骨發育異常^關節及軟組織疾病、頭顱疾病的X線征象、脊柱疾病X線征象、胸部X線征象、獲得性心髒病的X線征象、腹部X線平片檢查、泌尿係統和腎上腺的X線征象、胃及十二指腸X線征象、小腸X線征象5結腸X線征象、膽係、胰腺肝膽X線征象、婦產科疾患X線征象。

參加編寫人員:孟廣棟、鄭特、羅德馨、陳淑瓊、楊鴻賓、姚正明、程泮、顧以藏、謝敬霞

著者簡介:朱紹同男1953年浙江醫學院專科畢業。現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人民醫院)教授。

672X線治療學,梁鐸,汪紹訓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353頁:有圖表;大32並

本書共17章。開始3章分述放射線物理學,放射線的生物作用及放射線治療的一般原則。第4章至17章分別介紹了全身各部位疾患的治療方式方法。並參列我國資料作為實踐證例,是第一部符合我國情況自編的X線治療學。

673消化係統影像診斷學,劉賡年,謝敬霞主編,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522頁;16開

本書全麵綜合分析、論述消化係疾患影像診斷,消化道篇章以雙對比造影為核心,粘膜麵微細結構改變為重點,論述各種疾患的診斷特點,同時闡述其他影像學診斷、如超聲、血管造影等對消化道疾患的診斷作用。肝、膽、胰篇章以疾病為核心,綜合論述各種檢查方法的診斷特點。參加編寫人員:張武、陳曼、範象棟

674肝膽胰脾影像診斷學/吳思惠主編,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608頁;16開

675胃雙重對比造影法/(日)白壁彥夫編;林三仁譯,東京:文光堂,1980,222頁;16開

本書係統介紹胃腸道雙重對比造影方法的診斷標準。是一部係統介紹胃雙重對比造影的書籍。

著者簡介:林三仁196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第三醫院)消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消化內鏡學會常務委員、中日醫學交流協會理事、《實用內科雜誌》編委、《臨床消化病雜誌》編委。

本書共分25章,前12章介紹核醫學基礎知識,包括醫用核物理基本知識、放射性測量原理和臨床常用測量裝置、放射性測量裝置測試的一般程序,樣品放射性測量、體內放射性測量(動態測量技術、掃描技術和(照相技術)、放射防護等;後13章介紹各種診斷方法、重點是我國現階段綜合性醫院中最常用的項目,對診斷方法、適應症、結果分析、鑒別診斷和臨床評價等進行詳細的討論。

678職業性慢性放射線損傷/(日)後藤五郎著;劉賡年譯,北京:中國工業出版社,1965,105頁;附圖表;32開

本書係總結日本從30-40年代以來,由於職業性放射線損傷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其中包括幾例屍解病例。從總結材料分析,由於早年對射線損傷危害性認識不夠,工作中對防護條件較差而造成因過量照射所引起的白血病、皮膚癌症。從報告的資料可以看出慢性放射積累到一定劑量以後,確實可以引起不可恢複的嚴重後果。為加強從事職業性射線工作者的射線防護提出依據。

679實用運動醫學X曲綿域等編著,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65,472頁;16開

本書是在總結多年研究工作基礎上編寫的。提供了不少我國的資料和經驗。全書共分:運動醫學的工作任務,內容和組織;體育的生理學基礎;綜合體格檢查方法。健康分組;兒童、少年、老年人及婦女的體育鍛煉;運動衛生,運動員的營養衛生;常見運動性疾病之診斷、預防與處理;運動創傷;醫療體育等10章。

參加編寫人員:高雲秋、浦鈞宗、陳吉棣

681實用運動醫學/曲綿域等編著,修訂版,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718頁;16開

本書第二版是在第一版基礎上修改、增補而成的,內容包括了一、二十年來所能收集到的國內外新材料和我們自己取得的新成果。全書共分9篇41章。

參加編寫人員:高秋、浦鉤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