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R醫藥、衛生(十)(1 / 3)

682體育的醫師督導及醫療體育/(蘇)克,依克拉斯諾謝裏斯基。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273頁;大32開

本書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體育運動是保健預防的積極手段,體格發展簡史,體育的醫師督導的組織與進行;運動員的體格檢查等等。第二部分論述體育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包括醫療體育的基礎,生理機製及效果評定等。

683運動醫學/(蘇)庫克列夫斯基等著;浦鈞宗等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342頁:附圖表;大32開

本書主要論述了蘇聯運動醫學的概念,組織結構,方法學及常用指標。K872684學校中體育的醫師督導問題,曲綿域等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144頁:附圖表;32開

685運動員傷病防治,浦鈞宗著,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368頁;32開

本書介紹運動員常見外傷及運動性外傷,分別闡述其發生機理;預防及治療方法,對常見的運動性疾病,如過度緊張,蛋白尿、血尿、肌肉疼痛及停訓綜合症等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686運動創傷學,曲綿域編著,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59,153頁:閑圖表;32開

本書是作者根據體育運動的迫切需要,把多年來從事研究工作和臨床的經驗並參考一些國外著述編寫而成的,全書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中主要是按體育運動的不同項目詳盡分析了創傷產生的原因,提出了有關急救和預防的辦法;各論中分別對人體各部可能產生的運動創傷作了解剖分析和機能分析,特別對各種治療的辦法作了詳盡的介紹。

R9藥學

687藥學常識/薛愚著,北京:京華印書局91950-―98頁:64開

本書介紹了藥物的分類和作用以及藥的社會性。

著者簡介:薛愚男1925年畢業於齊魯大學,1933年獲法巴黎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46年到北京大學醫學院任藥學係教授、主任。建國後曾任北京醫學院藥學係主任;中國藥學會理事長。

688藥物研究/蘇懷德主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2,240頁;16開

本書是介紹藥物研究史上若幹重大事件的書籍。編者結合自身長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體會介紹有關藥物研究的曆史過程、時代背景、成功經驗、失敗教訓以及當事研究人員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本書在敘述藥物研究曆史成就的基礎上,著重介紹在分子水平上現代研究新藥所取得的成果,並探討未來藥物研究的新趨勢。

著者簡介廣蘇懷德男1961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藥學係。現為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中國藥理學會數學藥理委員會理事、生化藥理委員會會員;中國生化學會會員,中國藥學會北京分會藥理專業委員。曾任藥學院生化研究室主任。

689藥師手冊/樓之岑編著,上海:當代醫學出版社,1953,447頁;32開

本書共有4篇。第一篇專論處方調劑的原則和方法,可免去臨時查閱調劑學專業書的麻煩,也可供藥科學采用作調劑學教本或供藥科學生溫習參考之用。第二篇是藥房的特種工作方法,如滅菌處理、藥物保存、組織療法及中毒急救等。第三篇是藥典製劑一覽表,除供臨時查檢外,可對藥典製劑的熟悉有所幫助。第四篇包括常用的參考用表十幾種。

著者簡介;樓之岑男1942年畢業於陸軍軍醫學校大學部藥科;1947年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藥學院;1950年獲英國倫敦大學藥學院生藥學研究、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曾任藥學係副主任;被聘為傳統藥物顧問。

690藥物動力學及題解(附計算機程序)/魏樹禮主編,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322頁;32開

本書共分3篇。第一篇論述了藥物動力學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概念,對各種藥物動力學模型,參數計算方法,臨床給藥方案及製劑設計原理均作了詳細介紹;第二篇為藥物動力學實驗與實驗研究;第三篇為題解部分。共收集了習題244個,既有概念題,又有計算題;既有圖解法,又有線性回@法,還附有電子計算機程序。

參加編寫人員:陸直

著者簡介;魏樹禮,男1959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為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藥學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藥學會理事;《藥學學報》編委;《中國藥學》(英文版)編委。

691實用有機藥物化學/薛愚著,再版,北平:商務印書館,1947,516頁;32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人工合成藥物,包括創木酚及非那西汀、解熱藥、催眠藥、麻醉學、局部麻藥、防腐藥、有機金屬化合物。天然藥物,包括生物堿類、維生素、激素、揮發油、雜藥類等。

692實用有機藥物化學/薛愚著,3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49,516頁;32開

693天然藥物化學/王憲楷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8,599頁;16開

參加編寫人員:張如意

694藥物化學/李振肅主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1,474頁;16開

書中第二至第十七章為各論部分,按藥理作用及藥效分章介紹各類藥物的關係,對某些重要藥物的製備原理、合成路線作了簡要說明。第十八至第二十章為通論部分,對藥物合成路線的設計與評價,藥物的構效關係,尋找新藥的途經與方法等作了較詳細的討論,書末附有重點藥物的藥名索引。參加編寫人員:張曉輝,李仁利

著者簡介;李振肅女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1955年獲蘇聯化學副博士-位。現為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藥學學報》編委、《中國醫藥工業雜誌》編委。

695藥物穩定性預測方法/龐跆慧,魯純素編寫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238頁;32開

本書除介紹各種預測方法外,還將藥物穩定性預測的基本原理化學動力學作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並在介紹方法的同時,對基本運算也舉例加以說明。

著者簡介;魯純素女195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

696生藥學上、下冊/樓之岑編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上冊,1955,275頁;32開,下冊,1956,628頁;32開

本書按照藥用部分分類記載,包括緒論、根和根莖、皮、葉、花、種子、果實、全草、藻菌、利用其物理性質的生藥、含糖類的生藥、植物性幹乳汁及幹液汁、脂肪油和蠟、揮發油、樹脂、含抗生物質的生藥、動物性生藥,其後有5章總論性的內容,包括生藥的采集和幹燥、貯藏、藥用植物栽培、生藥化學成分與生藥鑒定,最後附錄包括熒光分析法及其在生藥學中的應用、生藥的藥效分類表與複習提綱。本書內容簡明扼要,便於學習。

697中國藥學史料/薛愚等編寫,北京:人民五生出版社51984,485頁;32開

本書是我國藥學界老前輩薛愚教授主編的一部自然科學研究史料。全書共三編,、中國古代藥學史;二、中國中古時期藥學史;三、中國近代藥學史。

參加編寫人員:宋之琪

698生藥學義樓之岑主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5,466頁:有圖表;16開

高等醫藥院校藥學專業用書

本書為生藥學統編教材的第一本,最大特點是各論部分采用化學成分分類,從而將各藥用部分的外形與顯微鑒定在總論中單列一章,並將影響生藥品質的因素與生藥資源的調查和研究均作為總論的單章列出,至於當時有效成分未明的生藥,則作為各論的最後一章寫出。本書完全改變了以往的生藥學體例,是教學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699中藥彩色圖譜第一冊/衛生部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300頁;10開

參加編寫人員:樓之岑

700葉類生藥鑒定圖說/樓之岑,童玉懿主譯,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121頁;16開

本書為葉類生藥的鑒定提供了重要資料。首先詳細敘述了葉類生藥的各種鑒定方法及其具體操作,並附圖例說明,以及完整生藥,破碎及粉末生藥的鑒定用檢索表。各論中烈出46種葉類生藥的中文名、拉丁名、原植物名、生藥性狀,顯微特征、粉末特征與功效,附有墨線圖,並對13種生藥的細微表麵特征,利用掃描電鏡拍攝成照片,供鑒別時參考。書後附有葉類生藥的特征分類表及中外文索引。

701中草藥成分化學,林啟壽編著,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876頁;16開

本書按照天然物成分的化學類型分章討論了中草藥各類成分的化學,包括理化性質、鑒別方法、結構式測定以及提取、分離方法、生物活性等方麵的內容。介紹已知常用中草藥中的化學成分和一些類似中草藥的外國草藥有關化學的新動態,可供藥學工作者和從事中草藥生產、研究的人員參考。此書獲1977年全國科學大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