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湖白河微起伏平原衣林果牧亞區(III9)
本區位於北京平原區東側湖白河一帶,行政區域包括通縣西集、郎府、宋莊、侉子店、胡各莊、徐辛莊六個鄉全境及城關鎮東北部;順義縣沿河、李橋、城關、後櫸伯、牛欄山、宇逐、南釋七個鄉鎮,木林、北小營、馬坡三個鄉大部,南法信、趙全營、天竺三個鄉東側;密雲縣西田各莊、十裏堡、城關三個鄉鎮,卸甲山、溪翁莊、槔家裕三個鄉南部,河南寨鄉大部及巨各莊西部;懷柔縣楊宋各莊、北房兩個鄉,範各莊、兩屯兩個鄉南部,城關鎮大部與廟城鄉東部。
本區是北京市主要風廊之一,是風沙危害區,但地下水較為豐富。土壤主要是麵沙土、二合土,土壤把力中等,養分高於永定河泛濫衝積平原。自密雲、懷柔兩水庫建成後,從根本上消除了洪水災害,農田以井灌、噴灌為主,小中河、箭杆河開發養殖水麵,園地主要分布沿河兩岸沙地,糧食畝產達700~800千克,低產田主要集中於小中河兩側低窪地帶。耕地、水域、林地、園地、牧草地結構比是24:5:2:2:1。耕地中水澆地82.68%,菜地9.6%,水田6.6%,旱地1.2%。水域中坑塘15.6%,河渠84.4%。林地中琉林地11.6%,其它是有林地、幼林地和苗圈。牧草地中主要為河灘草地。非農用地中末利用土地占16.6%。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糧為主,農牧結合,加強糧油菜牧果漁綜合利用開發。本區土地資源以耕地為主,是首都重要商品糧和油料產區。北部和南部宜發展糧油牧果為主,中部宜發展糧、菜、牧、漁為主。種植業應引入糧、油、菜、果等作物優良品種,提高栽培水平,改進產品品質,畜牧業應結合種植業發展,加強有畜農業。隨著市近郊蔬菜種植減少,遠郊增加超勢,種植業結構應適當調整,蔬菜基地應有所發展。防風閌沙,菪造片林和防護林帶,改善農田環境,是本區重要任務。
(十)順義東部高平原糧牧亞區(III10)
本區位於北京平原區東部,行政區域包括順義縣張鎮、大孫各莊、尹家府、李各莊、北務、小店、楊鎮、沙嶺八個鄉(鎮),龍灣屯、趙各莊兩鄉大部及木林、北小營兩鄉東側。
本區土壤主要為潮褐土和褐潮土,但平原南部,低平淺窪,偏粘易澇。中部楊鎮至小店附近土壤砂壤、輕壤質,土體中下部為砂土,肥力偏低。本區水、熱條件好,機械化水平高,糧食畝產一般800千克。糧田基本噴灌化,果園噴灌正在推廣,耕地複種指數188%以上,蔬菜麵積明顯增加,東山坡洪積捃果樹基地已經形成,金雞河養殖水麵得到開發。其中本區農業用地占80.1%,耕地、林地、水域、園地結構比為23:2:2:1,耕地巾水澆地89.0%,菜地8.9%,水田0.3%,旱地1.8%。水域中水庫、坑塘52.3%,河渠47.8%,林地中琉林地59.2%,有林地和苗圈40.8%。園地中果園地96.7%,果糧間作地3.35%。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糧牧為主,菜果結合。本聞是首都傳統商品糧和肉蛋生產基地,今後仍應發揮這一優勢,穩步發展高產田,繼續加強畜牧生產,重視發展蔬菜基地,形成農牧結合良性循環,向農工商綜合經營和專業化、商品化大農業生產發展。部分丘崗地可發展果林。
(十一)平穀傾斜平原粕菜亞區(III11)
本區位於北京平原東端,行政區域包括平稃縣英城、馬坊、門樓莊、馬昌營、大興莊、城關六個鄉鎮,北洋橋、山東莊、王辛莊三個鄉南部,東高村、夏各莊兩鄉北部,南獨樂河鄉中部和韓莊鄉中西部。
土壤主要為潮土類,有機質1.3~1.34%,水稻土2.0%,菜園土1.5%,局部地段土口底部有障礙層,透水性差易澇。本區機械化水平較高,秸杆還田麵積達8萬畝,化肥使用量十年來增加了40%,光能利用率提高到2.0%。糧食平均畝產500~600千克,其中夏糧350千克以上。其中農業用地占78.9%。耕地、水域、林地、園地結構比為59:7:2:1。耕地中水澆地87.0%,菜地9.7%,水田3.2%,旱地0.1%。水域中坑塘48.1%,河渠51.9%。林地中有林地83.3%,其他林地16.7%。園地中水澆果園87.5%,旱果園13.5%。非農業用地中未利用土地占12.3%。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以糧、菜為主。充分利用土、水、熱資源,特別是水資源優勢明顯,東部庫灌為主,西南部井灌為主,並注意搞好排澇工程規劃治理。菜田麵積應保持相對穩定,嚴禁果樹和魚塘開發占地,繼續推進節水灌溉工程,大力推廣冬季蔬菜保護和平原兩瓜地膜覆蓋新技術,完善糧食、畜牧、水產配套建設,向現代化農業方麵發展。
(十二)平穀山前崗台扇形地果糧油亞區(III12)
本區位於北京平原東端山前,行政區域包括平穀縣北洋橋、樂政務、峪口、王辛莊、山東莊、南獨樂河、大華山、靠山集、黃鬆峪、韓莊、夏各莊十一個鄉(鎮)山前區。
北部山前富水性能好,東部和南部山前富水性能較差,外圍海子、西唂、黃鬆峪水庫可保證水澆地為:耕地90%,果園85%,果糧間作地水澆。該區土壤主要是褐土類,有機質含量1.2~1.3%。北部山前多石灰性褐土和普通褐土,崗台地多石灰性褐土,溝錯河上遊多砂質壤土糧食畝產500千克,其中夏糧300~350千克。本區是首都鮮果主要生產基地,崗台地以桃、蘋果為主,近山梯田以柿為主。
本區人口7.2萬人。果品株產平均20千克,單產較低。桃樹因生產量大、時間集中、難以貯藏,經濟效益開始下降。柿樹因生產地域強,水熱條件好,故果品市場暢銷。其中農業用地占88.4%,耕地、園地、牧草地、林地結構比9:5:1:1。耕地中水澆地93.3%,旱地3.8%,菜地2.5%,水田0.4%。園地中果園地78.7%,果糧間作地21.3%。牧草地中丘崗草地88.2%,低山草地11.8%。非農用地中未利用土地占22.9%。
本區土地利用方向果糧為主,適當擴大油料生產。果樹以鮮果為主,限栽桃樹,發展柿樹,建設以桃和蘋果為主的山前鮮果基地和近山梯田為主的柿樹基地。果樹應以提高質暈、增加總產為主要目標。本區耕地位於山前暖區,熱量充足,有灌溉條件。應注意調整種植業結構,提高土地利用率。洵錯河上遊砂質壤土,宜適當擴大油料生產。畜牧業應充分利用果樹落葉、秸杆和近山草場,適量發展草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