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土地利用背景分析(一)(2 / 3)

9.平原河道

麵積553.3平方公裏,約占全市總麵積的3.4%。平原河道岸堤明顯,河漫灘沿河道呈帶狀延伸,寬度為100~1500米不等,般商出河床約0.5~1米,土質由上遊到下遊逐漸變細,多砂質地。

(二)山區泥石流發育

本世紀以來,山區泥石流發生較普遍,在時序上是間斷性的,在空間分布上是成片的。據山區泥石流調查指出,發生泥石流的溝穀約286條,其中西山區92條,北山區192條。發生浞石流的溝穀縱度在10°~29°之間約占87%,大於30°或小於10°的溝穀發生泥石流機會較少,僅占13%。這是因為大於30°的溝穀不利於沉積物的累積,小於10°的溝穀,在暴雨作用下,水流動能不足,故不易發生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區一大自然災害,常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因此,山區土地利用應重視水土保持工程,設立居民點應注意安全性。

(三)地貌分區與土地利用

依據北京地貌形態特征和土地利用方向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原則,將北京市劃分為3個區和21個亞區。

1.北山區(I)

麵積7031.32平方公裏,占全市麵積的42.77%,占山區的69.79%,內含9個亞區。

(1)平穀一密雲低中山亞區(I1)

亞區內以低山為主,四座樓中山海拔1063米。地勢自東北向西南漸逐下降。麵積784平方公裏,占全市4.77%,占山區7.78%,占北山11.5%。區內多平直深穀,但在上鎮、鎮羅營、關上、靠山集、將軍關及東邵渠一帶穀地較寬闊,宜發展糧果。中部和北部石英砂岩區為陡峭的中低山,東部和南部白雲岩低山坡度大,土層薄,裸岩時有出露。宜發展林牧業。中部片麻岩低山丘陵坡度緩土層較厚。宜發展幹鮮果品。

(2)密雲東部中低山亞區(I2)

除霧靈山外,海拔一般在800米左右。麵積133.32平方公裏,占全市2.4%,占山區4.3%,占北山6.16%。地表組成物東北部為正長岩,北部和中部以火山岩類為主,南部主要是白雲質灰岩,山地坡陡穀深且缺水。山地宜封山育林、育灌,發展林業。穀地宜發展果、農。近年來有泥石流危害,應重視水土保持。

(3)密雲片麻岩低山亞區(I3)

以密雲水庫為中心,地貌為中低山一低山丘陵係列。中低山平均海拔低於800米,低山丘陵低於500米。麵積964.4平方公裏,占全市5.89%,占山區9.61%,占北山13.77%。片麻岩區山勢緩和,風化層厚,質地偏砂。潮、白兩河穀地寬闊,密雲水庫是北京市重要水源。目前,林地稀少,宜重點發展林業,保護水源,擴大果樹種植,適當發展林、果、牧及養殖業。

(4)懷密深切中低山亞區(I4)

亞區內雲蒙山地為地貌主體,海拔1414米。地表組成物以雲蒙山花崗岩為中心,東側和北側是千枚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麵積888平方公裏,占全市5.4%,占山區8.81%,占北山12.63%。山高穀深,植被較密。降水較多,泥石瀧時有發生。耕地少,宜以林為主。

(5)懷柔北部花崗岩中低山亞區(I5)

地勢北高南低,除南部湯河穀地外,一般海拔均在800米以上。麵積656.8平方公裏,占全市3.99%,占山地6.52%,占北山9.34%。白河、天河、湯河穀地較寬且平直,海拔700~400米,為主要農作區。山地宜以林業為主。注意保護山林,涵養水滬,以減少泥沙進入密雲水庫。

(6)懷昌花崗岩低山亞區(I6)

海拔一般在800米以下,地表組成物以花崗岩為主,灰岩、石英岩、火山岩類分布較小。麵積1204.8平方公裏,占全市7.33%,占山地11.96%,占北山17.13%。除局部灰岩、石英岩坡度較陡外,山勢整體較平緩,山內多寬穀,風化層厚,是本亞區果品生產基地和旅遊區。宜發展果林業。應重視綠化與美化環境。

(7)延懷深切中低山亞區(I7)

山地主要由火山岩、矽質灰岩、石英砂岩,花崗岩、片麻岩等構成。山勢陡峻,山崢海拔多在1000~1200米。麵積1542平方公裏,占全市9,38%,占山地15,31%,占北山21.9%。河穀深切,森林覆蓋較好,應加以保護,宜以林業為主。本亞區東部四海一峙峰茶一帶是泥石沫多發區,應重視水土保持。

(8)延慶山間盆地亞區(I8)

盆地呈北東向,地勢乎坦開闊,海拔480~500米,盆地內有島山。麵積520平方公裏,占全市3.16%,占山區5.16%,占北山7.4%。盆中心狹窄的媯水河衝積平原和兩側洪積扇中下部是重要農作區。洪積扇上部宜以果為主。

(9)懷柔丘陵地亞區(I9)

屬低緩丘陵與寬穀,主要由火山岩類、石灰岩構成。麵積34.4平方公裏,占全市0.21%,占山區0.34%,占北山0.49%。丘陵相對高度小於150米,丘陵間穀地多為黃土或砂性土覆蓋,土層較厚,衝溝發育,宜果糧間作。

2.西山區(II)

麵積30“平方公裏,占全市18.52%,占山區30.21%。內含四個亞區。

(1)門頭溝西部深切中低山亞區(II1)

以中山為主,中山平均海拔約1500米,山高坡陡頂平,主要由火山岩類組成。麵積779.8平方公裏,占全市4.75%,占山區7.74%,占西山25.62%。中山植被覆蓋較好,低山較差。清水河穀較寬,咎側為梁狀低山丘陵,足泥石流多發區。百花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林業生產以及科研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2)房山石灰岩低中山亞區(II2)

以低山為主,―中山位於拒馬河和大石河之間,平均海拔約1000米。麵積1036平方公裏,占全市6.3%,占山地10.28%,占西山34.03%。山地坡陡穀深,土薄幹旱,植被稀琉,沿溶發育,水土流失嚴重,應加強水土保持,大力發展林業。

(3)門房低山丘陵亞區(II3)

麵積462平方公裏,占全市2.81%,占山區4.59%,占西山15.18%。主要由石灰岩、花崗岩、砂頁岩、火山岩組成。岩性不同地形各異,石灰岩區多岩溶景觀,花崗岩區球狀風化地貌明顯,火山岩區多長果狀地形,砂頁岩區則呈穀地。波狀起伏的低山丘陵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強烈,但果品生產有一定基礎,應發揮其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