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2(2 / 3)

3.是存謙讓的心而獻一一在此先記該隱獻祭,以後亞伯才獻祭。可見亞伯並沒有在獻祭的事上像該隱那樣,存爭競、驕傲的心,想搶先獨得神的賜福,而是存謙讓的心,任由該隱先獻,以後自己才獻。所以該隱比亞伯顯然有更好的機會可以得神的喜悅,但他卻沒有利用他的機會。反之,亞伯雖在機會上落後了,但他的祭卻蒙神悅納;所以在屬靈的事上,不必怕別人搶先,隻怕自己敬畏神的心不夠,否則,在後的仍必要在前。

4.是存信心而獻--"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11:4)這是他們所獻的祭的最大不同點。該隱不是存信心獻,亞伯乃是存信心獻。所謂存信心而獻,就是指他相信祭牲所預表的救贖者。"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11:6)。亞伯信神所應許的就得稱義,現在要得神喜悅的人,也必須信神因他的兒子所應許的。"魔鬼不但使人因犯罪而滅亡,更使人因不信耶穌基督而滅亡。而後者是比前者更厲害的方法,使許多人在自以為義中滅亡了。

5.是流血的祭--他是照神的方法和意思來獻,不是照自己的意思,雖然流血獻祭是神所喜悅的事,是神在以後才明白宣布的,但亞伯所作的卻與神日後要求以色列人作的相合,可見誠心敬畏神的人,必得神的指引,作神所喜悅的事,並行在神的旨意中。他獻流血的祭,表明他承認自己不能憑本來的樣子得神稱義,必須先經過贖罪才能得神喜悅。

6.是神所看中的--"耶和華看了亞伯和他的供物,隻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創四4-5)注意這裏神不但看中亞伯的供物,也看中亞伯這個人,不但看不中該隱的供物,也看不中該隱本人;並且是先提神看中亞伯,才說看中他的供物,而使他被神看中的是他的信心(來11:4)。使他所獻的被神看中的是他信心所表現的行為;所以該隱和亞伯所獻的祭,不過是他們內心對神的表現而已。

現在我們是從他們所獻的祭(信心所表現的行為)去分析他們的信心,所以似乎覺得亞伯所作的先蒙悅納,他本人才蒙悅納。其實,神先看中亞伯本人,才看中他的供獻。我們也必須先靠基督成為神所喜悅的人,才能希望神喜悅我們的工作。我們所作的事最重要的是求神看中,不是求人看中,若神看中了別人所作的,而不看中自己所作的,不要先怪責神或人,因為神絕對不偏袒人,也不特別與某人作對,故意以他所作的善為惡;乃應先看自己所作的何以不能被神看中。若我們所作的,隻在爭取人的喜歡,自然就不能被神喜歡了;因為我們的目的不過是討人的喜悅而已。

該隱和亞伯都是以自己所有的獻給神。照自己所有的獻給神,這原則雖然是對的,但仍須檢查我們所要給神的是否合神所要的。我們不但要把自己所以為好的獻給神,並且必須是神也以為好的才給他。例如:有一個仆人每次為主人買肉都是買瘦的,他認為這可表示他的忠心。豈知他的主人是喜歡吃肥肉的……。照樣我們的喜好未必合乎神的心意,我們不能要神喜歡我們所喜歡的,乃要迎合神所喜歡的去行。

〖四他們的行為〗

一)該隱的行為是信徒的鑒戒

l.偽善--他比亞伯先獻祭,似乎更熱心,其實隻有外表,毫無實意。

2.嫉妒--不喜悅別人比自己好(約壹3:12),"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14:30)。

3.自私--他的獻祭是自私的,敬神隻為自己的好處,否則隻要是神喜歡,就不在乎是否自己使神喜歡,抑或別人使神喜歡,都以為美了;但他卻不是這樣。

4.發怒(創4:5)--他得不著自己所想望的就向神發怒,許多信徒也是這樣。

5.硬心(創4:7)--神詢問他為什麼發怒,無非要使他改知罪,但他卻無動於衷。

6.不自省--他完全不省察他的祭物何以不蒙悅納,隻遷怒於亞伯。

7.凶惡(創4:8)--欺負誠實、良善、虔誠的人。無故地打亞伯,又把他殺了,所殺的又是自己的親兄弟,是完全沒有觸犯他的亞伯。他代表一切假信徒,無故地迫害誠實的真信徒。

8.陰險(創4:8)--他一麵與兄弟說話,一麵把他殺了,如約押殺亞瑪撤一樣卑鄙(撒下20:9)。

9.說謊(創4:9)--殺了兄弟還說不知道。

10.狂傲(創4:9)--向神強嘴,完全不怕神,似乎嫌神多管閑事。

11,掩罪--極力推諉自己的罪,但他口中所說的,不能演示他手中所做的。

12.怨責神(創4:9)表示了在責怪神對他不公平,也不應再來向他追問殺亞伯的事。其實若要怪責神的話,亞伯比他有更充足的理由。沒有信心的人必有許多怨責別人的話。

13.怕死(創4:14)---當時雖然沒有什麼人在地上,他仍作賊心虛,怕人殺他。

二)亞伯的行為是信徒的榜樣

1.有信心(來11:4)--照所信的獻祭,信心與行為並行,並不憑眼見。

2.知罪--獻祭表明他自知有罪。

3.敬兄長--沒有與該隱爭先,尊敬他的惡哥哥。

4.誠心求神的喜悅--隻要神喜悅,便不計較該隱的怨待。

5.明白神的旨意--他所行的合乎神旨,可見他明白神的旨意。

6.被罵不還口--本段中未記亞伯說過一句話;該隱罵他不還口,打他不還手,像主那樣馴良,不因人犯罪而自己也犯罪。

7.殉道--基督在世時曾稱讚亞伯為殉道之義人,他是第一個抵擋罪惡到流血地步的人,雖然把他殺害,也不能使他犯罪。

8.等候神為他伸冤(羅12:19)--他不敢憑自己報複,因他知道神是公義的神,所以等候神為他申冤。我們若能夠在許多不平的待遇中,讓神為我們申辯,也必得著好的結果。注意:他在生時並未見神為他伸冤,乃憑信心死去。

9.殉道的血是曆代受苦信徒的安慰--亞伯雖然死了,卻破神稱為義,又得神為他伸冤。他殉道的見證並末停止說話。至今仍使無數人得到鼓勵和安慰。

創世記四章七節是本段中較難解的一節,其解釋如下:"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意即你若行得不好,就不能逃罪,罪要像警察一樣等著要捉拿你,如在門前守候,使你無可逃避。另一解釋是:"罪"字亦可譯"贖罪祭",意即若作得不好,贖罪祭的祭牲已伏在門前了,何須發怒?"他必戀慕你,你卻要製伏他",本句解釋的關鍵在乎&39;他&39;字指什麼,有解經者以為&39;他&39;宇是指上句的罪,即&39;罪就伏在門前&39;的&39;罪&39;宇,這意思就是若該隱行得不好,給罪留地步,罪必繼續纏累他,如人戀慕別人一樣。但若該隱行得好,不給罪留地步,就可以勝過罪。另有解經者以為這&39;他&39;字是指亞伯,理由是據希臘文舊約,這&39;他&39;字乃是陽性,而非罔性的,可見必是指人而說的(但有另外的古卷,這&39;他&39;是罔性的,即英文的"it")。這樣,本句的話是與本節首句:"你若行的好……"的意思相連,而不是與上句相連,意思就是說,若該隱行得好,他必蒙悅納而為弟兄所羨慕。"戀慕"原文是名詞而非動詞,可解作"熱望"或"渴望"。

〖五該隱的痛苦〗

l罪惡的控告

耶和華對該隱說:"你兄弟亞伯在哪裏?"他說:"我不知道!我豈是看守我兄弟的嗎?"耶和華說:"你作了什麼事呢?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創4:9-10)這兩節告訴我們:

(1)罪惡是連環性的:如果一個人犯了一樣罪,他必然不隻犯一樣,可能同時犯幾樣罪,而&39;說謊&39;往往是犯罪之後連續著犯的第一樣罪。亞當和該隱完全一樣,而魔鬼就是一切&39;說謊之人的父&39;,又是&39;從起初是殺人的&39;(約8:44-45)。

(2)罪惡使人愈來愈不敬畏神:亞當犯罪之後,雖說謊抵賴,卻存懼怕的心;但該隱卻完全不怕神,還以一種傲慢、反問的態度來推諉自己的責任。人最初犯罪是帶著羞慚的心說謊,但人繼續犯罪,漸漸他便帶著怒氣,以近乎受委屈的心來說謊。可見罪惡使人愈來愈不怕神,並且愈來愈大膽地用自己的理論向神"反攻"。

(3)罪惡在神的麵前控告並指證每個人的罪:雖然該隱這樣強悍地自辯,但不能掩蓋他曾殺兄弟的罪。神並不理會他的強辯,隻告訴該隱一些他所料想不到的事實--"你兄弟的血,有聲音從地裏向我哀告。"這簡單的一句話,使該隱瞠目結舌,啞口無言。他雖能埋葬他兄弟的血,卻不能埋葬他兄弟之血的哀告的聲音。所以,除非人沒有犯罪,否則沒有人能憑自己的計謀逃罪,因為罪要追上人,並在神麵前指證人有罪(詩40:12)

(4)基督的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來12:24):亞伯的血是殉道者的血,宣告定罪。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乃是贖罪的血。向罪人宣告赦罪。現今凡接受基督之血被洗淨的人,均能逃避罪的指控。

2神的審判

神對該隱的刑罰比亞當更重得多,神對亞當說:"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對該隱則說:"你必從這地受咒詛。"對亞當說:"你必終身勞勞,才能從地裏得吃的。"而對該隱卻是說:"你種地,地不再給你效力;你必流離飄蕩在地上。"(創4:11-32)可見該隱的刑罰比亞當更加倍。注意:該隱原是種地的。並曾以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神;現在神所給該隱的刑罰,正是針對該隱所以為可以自恃自傲的地方,該隱又在地上流了亞伯的血,而神的刑罰正是要他從地受詛而飄流地上。在此該隱所受的痛苦有三方麵:就是工作不能有成效、生活沒有安息,以及離開神的麵。按十六節首句可知"流離飄蕩"也包括不能與神相近之意。

3良心的恐懼

四章十三、十四節可見該隱完全不肯悔改的心,如何充滿恐懼與不安。他回答神說:"我的刑罰太重。"其實他的刑罰實在可說是太輕。殺人償命,而他雖殺了人卻並未要償命,可是他完全忘記自己如何殘忍地對待他的兄弟,隻想著神所要給他的刑罰太重。這證明他完全沒有悔罪的意念。請留意比較亞當在受神判罪之後,並沒有這樣頑惡的表現,反之,看亞當給妻子所起的名字,顯見亞當有悔罪和信服神的心。他又對神說:"......凡遇見我的必殺我。"這句話證明他良心的恐懼,殺人的總是怕自己被人所殺。雖然神隻罰他飄流在地上,但他心中的恐懼卻多過神所要加給他的痛苦。

"凡遇見我的必殺我",這話表明當時亞當還有別的兒女(創4:17),他們也都是該隱的兄弟姊妹或後輩,該隱對他們似乎太多猜疑憂慮了。他自己不以兄弟的情分對待兄弟,所以也深怕別人不顧念他是兄弟。但這些話也可能是該隱自己作很長遠的打算而說的,雖或當時地上還沒有什麼人,所有的也不過是亞當大家族的人,但該隱卻假定自己會活得很長久,直到這大家族的人中,有許多不認識他的後輩長成,恐怕到那時人若遇見他就會殺他。這樣,該隱可說得是太會為自己打算了,可惜他的打算隻屬於今生肉身方麵的而已,在神麵前他卻是個沒有屬靈年歲的人(聖經未記他的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