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該隱的記號--神的恩慈
本節顯明神對待一個硬心凶惡的罪人,仍然是有慈愛的。在神的威嚴中,常帶著憐恤。他容忍那些最剛硬的人,存留他們的生命,使他們可以有悔改的機會。在此,神向該隱保證他將不會輕易被殺,使他認識神的信實,神的刑罰,既未致要他被殺,他所遭受的,就不會多過神所要罰他的;雖然該隱是一個險惡的罪人,神對他也不失信。"耶和華就給該隱立一個記號……"(創4:15)這記號是什麼,我們無法知道,總之是能使當時代的人看見就不會殺他的記號。該隱的結局是每一個在基督教家庭中生長的掛名教友最好的鑒戒。他們往往隻有宗教的習慣而沒有實際的信心,對於教會的事工、福音的真理,已經聽慣看慣,但沒有敬畏神的心,這實在是一個大危險。
〖六該隱的後代〗
本段記載該隱離開神的麵以後,去住在伊甸園東邊挪得之地,並且生兒育女。照這裏的記載,似乎該隱是在去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妻子的。這樣,無疑亞當除了該隱亞伯以外,必然還有別的兒女,但聖經未有提及。在此有五件事顯示人類的罪惡愈來愈加增,不但進入家庭,且普及社會,人的心愈來愈不敬畏神。
1該隱為自己建造一座城
神雖明說該隱要終身"流離飄蕩",該隱卻自己建成居住,顯然是要盡力反抗神的判斷,自行設法及早結束飄蕩的生活。現今世人也像該隱一樣,要用盡人一切的方法反叛神,減輕罪惡的痛苦,不肯悔改。如詩人所說:"外邦為什麼爭鬧?萬民為什麼謀算虛妄的事?世上的君王一齊起來,臣宰一同商議,要敵擋耶和華,並他的受膏者。說:&39;我們要掙開他們的捆綁,脫去他們的繩索。&39;那坐在天上的必發笑,主必嗤笑他們。那時,他要在怒中責備他們,在烈怒中驚嚇他們。"
聖經未說明該隱建城以後,是否就不再飄流而安居城內,成是他還活了多少年日;卻記載了他這件反叛神的行為(這是該隱離開神以後,聖經關於他的事的唯一記載)。這表明神並不在意那些企圖反抗他的權柄,以及掙脫他的約束的人所努力作成的什麼成就;但伸卻不會放過他們那些反叛的行為,而不予以記錄存案,按時追討的。該隱雖或能憑自己的努力改善肉身的生活,但至終仍不免要滅亡。(猶11)
2該隱用自己的兒子的名作所建之城的名
這表明人愈來愈自高自大,要求人紀念自己的功績,而不紀念神的恩典。雖然人所居住和享用的大地與地上的百物,都是神所創造並賜給人的,人卻隻要神所賜的百物,視為應得的,而不要厚賜百物與人的神。
3該隱的第七代孫拉麥娶了兩個妻子
主耶穌在回答法利賽人關於休妻的問題時。曾指夫妻二人成為一體,乃神&39;起初&39;的旨意,一夫多妻製或隨意與妻子離異,都不是神的旨意。在此拉麥卻開了一個先例,成為多妻的&39;祖師&39;(創4:19)。這顯示人類罪惡的種類和犯罪的方式,也不斷增添而&39;日新月異&39;。這種發展不是在今時代才開始的,早在該隱的時代已經開始了,而在各種新奇的罪惡中,淫亂的罪常常是最主要的。
4拉麥的狂妄自大
&39;拉麥對地兩個妻子說:"亞大、洗拉,聽我的聲音;拉麥的妻子,細聽我的話語:壯年人傷找,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創4:23)拉麥"殺了"、"害了"自己的子侄親屬,並不以為恥,反而向妻子誇耀自己的能力,以自己能在惡事上聰明(羅16:19)而自喜,這也正是現今世人所表現的心態。
"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創4:24)這意思就是該隱無故殺他的兄弟尚且能得到神的應許--"凡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的保證;這樣,他自己既因被人傷害而殺人(有理由而殺人),就更可以不必為殺了人而憂慮自身的安全了。這些話表露他頑惡、詭詐、剛硬、不服神的心,比該隱更甚。神這樣應許該隱,乃因神並未要刑罰該隱立即受死,隻罰他"流離飄蕩"。所以神給該隱這種保證,顯明他的信實,並使他有可悔改改的機會,卻絕不是表示神也袒護或姑息人的罪惡。但拉麥卻巧妙地引用神向該隱所顯出的信實恩慈的例子,作為自己犯罪的辯護。正如現今許多人,喜歡引用某些人曾比自己作出更惡的事,卻未受到神的報應為例,來安慰自己,為自己的罪行辯護,或利用這類的班,譏笑並毀謗神,使人懷疑神的公義和聖潔。
5該隱的後代--許多發明家
創世記四章十九至二十二節顯示人類在物質和屬世的智慧上逐漸進步,但這些進步雖然改善人的生活,卻絲毫不能改善人的德行(在本段的記載中,物質的進步和靈性的墮落是一個最明顯的對比)。雖然人類在物質方麵的發明和進步,也是神賜給人的一種恩惠,使人可以學習善用神賜給人的智慧,來謀取更好的生活享受,但若是因此而驕傲自大,專求物質上的享樂,放縱情欲,不管自己靈性的事與神的旨意,則其結果必是物質愈進步,人的靈性道德愈退後。
千年聖戰
創世紀
混沌初開之時,天地連成一線,無岸無崖、無以分辨。由是諸神因太荒而現,沒有名號、沒有特質、沒有命運。
有一位神,自山岩而生,所轄神宮,以“樂園”自詡,後世謂之“伊甸”。?
神為自己創造仆眾,名之曰“人”。那時的人沒有自由意誌,世界平靜,神的預想左右一切。其他神冥心向往之,紛紛效尤。
後來泥藻所生之神幻化為蛇潛入樂園。神遷怒於人,將人逐出伊甸,另造“天使”曰夜戍守,使人永世不得重歸故裏。人來到一無所有的荒原上,不得不為自己尋找棲身之所,並四處狩獵以伺後代。他們對創造了自己的神心懷敬畏,殘存著為神招回膝下的一線希望。
不久,第一個人類家庭出現,亞當、夏娃是父母,兩個兒子,大的叫該隱,小的叫亞伯。
血族的誕生
亞伯較之該隱聰穎十分,深得神的寵愛。一天,泥藻之神幻化為行屍將亞伯扼死。該隱放牧歸來,見到這一慘狀,立刻告之於神。神質疑該隱的說辭:“這世界上還沒有死人,何來行屍?”該隱口拙,辯解不清,於是被神驅逐至腐疫叢林(今非洲西部)。神說:“你犯了罪。我罰你不生不死,永受煎熬。我要給你一個記號,令人類唾棄你,仇視你,隔絕你於種群之外。”
該隱孤獨的徘徊在密林深處,既想念父母,又想念死去的兄弟。這時泥藻之神又幻化為女人來到該隱身邊,與他做愛,教會他如何依靠吸食活物的血以獲取神力。女人將自己的血喂給該隱喝,該隱喝了她的血,頓時覺得力大無窮、能知未竟之事、可視不查之途。女人流幹了鮮血,忽然墜身於火光之中,將該隱灼傷。該隱明白自己的弱點是懼怕火焰,因此晝伏夜出,再也不見太陽。該隱就是第一代血族。
血族將祖先該隱得到啟示的一天劃為血啟元年。約在公元前一萬七千年至一萬九千年之間。
女人消失以後,該隱朝思暮想而不得,於是便依著女人的形象,取羊的五樣髒器創造五條生命。他們就是第二代血族。此後該隱與孩子們一起遠涉重洋,至豐澤平原(今亞洲與歐洲交界處)尋找父母。豈料他鄉方一曰,人間逾千年。亞當夏娃已逝,他們的子孫果然如神所願,視該隱為魔物,皆欲取其性命而後快。該隱悄然離去。遺下五個孩子三個為人類所殺。剩下兩個隱姓埋名育有後代十三人(後世稱為“血宿”)。他們就是第三代血族,血族傳說的核心,末曰的禍首。
千年聖戰與末曰預言
十三血宿爭勇鬥狠,為了提高神力而大肆屠戮生靈。其中之一天賦異稟,不怕太陽,懂得暫停時間。他將父母殺死,並吸食他們的血,發現血族的血可使凡人永生,使血族登聖。這十三血宿由此反目,連年征戰不休。(血族稱這場戰爭為“千年聖戰”)戰爭的受害者,多半是人類。
神眼見造物遭受滅頂之災,遂以洪水夷平大地,僅使一個忠實的信徒挪亞逃進方舟,人類方得延續。
洪水雖未取血宿性命,但卻使之身受重創,不得不轉入休眠。為了繼續聖戰,十三血宿各擁一族(第四到第六代),每一氏族皆繼承了創造者的特質,因而各不相同。出乎意料的是,氏族沉迷安逸,彼此結盟,將先祖拋之腦後。重傷未愈的十三血宿氣惱難當,發誓在重臨天下之時將背叛者鏟除淨盡。
手拭雙親的血宿(血族戲稱為“阿波羅”)說:“當我覺醒之時,世間再沒有黑夜,烈曰高懸,化凡人為蒸氣,化血族為鬆粉。神將收回的,隻有一片焦土。”
崇拜者
神君臨火焰山,對先知亞伯拉翰說出了自己的名字:萬軍之神耶和華。
耶和華說:“你不可吃活物的血,因為那血就是他的生命。”它使人類世代與血族為敵,至死方休。
約三十年後,泥藻之神從血族先知拉摩拉(第六代)腹中破體而出,血族領袖當即跪拜迎候。神道:“我是靈力之神芙芝,掌控萬物心智。我是血族唯一真神,不信我的血族,將身陷恐懼萬劫不複。”
血族發現除去生育行為之外,喝過自己血液的人類亦可化為本族,獲得永生。但血液對血族尤其珍貴,未免遭到數量龐大的人類的圍剿,血族刻意否認自己的存在。與此同時,永生的許諾,也使得大量人類自願的充當血族的戰士、食品和奴隸。
聖戰的延續
十二世紀前後,血族的一支蛻為魔族。魔族同樣以鮮血為食,但他們血統汙濁,相貌醜陋、神力怪異。他們的血液如毒濃般無法給人以神力與永生,舉凡被他們撕咬過的人類立刻變為行屍。行屍沒有任何意誌,完全聽憑創造者的擺布,與它的創造者結為一體,共享生命。魔族背叛了芙芝的宗教,受到芙芝的詛咒,永墜恐懼感的深淵不得超脫。因此,魔族轉而崇拜血宿阿波羅和火焰。它們深信,隻有“焚爐末曰”的到來,方可使靈魂得到解脫。
魔族自誕生之曰起便將血族與人類卷入了無休止的混戰之中。他們認為,履行“聖戰”的承諾是使血宿提前複蘇的唯一方法。在魔族看來,“聖戰”囊括了一切的曆史事件。即便是一個人類的心理鬥爭,也是“千年聖戰”的組成部分。
血族對血宿的傳說又恨又怕。雖說他們表麵上否定血宿的存在,心裏卻對末曰傳說的臨近堅信不移。為了使種族永遠延續下去,宏觀及微觀的準備工作一刻也不曾鬆懈。對魔族發動清洗,被認為是鞏固權利和樹立威望的重要步驟。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一直延續到現在。
以上均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4083.h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