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世人愛你,你當先愛世人
在低層人群裏,能出現一個有出息的人很不容易,這個人大半要靠自己的努力。他沒有根基,家底薄,沒人扶持,即使一個芝麻大的事也需要很大的付出。普通百姓,都特別希望能有一個貴人。有了貴人也就有了依靠,貴人無大小,卻能擺平很多事。如果村裏有人,在村裏不受欺,鄉裏有人,在鄉裏好辦事,如果縣裏有人,那就可以仰起頭做人沒有敢欺了。這就是很多人對貴人的祈求。
通常意義上的貴人,是指身邊那些握有資源、權力的人。在當今你的貴人範圍擴大了,你的上司,你接觸到的成功人士,把露臉的任務、挑戰性高的任務交給你的人,把髒活累活沒人愛幹的活兒硬塞給你的人,是重用你的貴人;好為人師、對你絮絮叨叨的人,是“培養”你的貴人;寬容的客戶、挑剔的客戶等等都是你的貴人,簡而言之,主動與你打交道的人都是你的貴人。想抓住貴人並能靠住他,必要先能識別出貴人,拿貴人當凡人,是有眼無珠,拿貴人當仇人,那真是命比紙薄啊,拿凡人當貴人,是你魚目混珠。道理很簡單,對職場新人的階段性目標來說,最大幸運就是有機會來學習、曆練,需要有人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需要有人給你指點迷津,需要有人關注、品評,遠比靠自己去磕碰、領悟要來得快。活在當下,你要是職場新人,如能有這樣明智的心態和視角,就具備了很高的職業成熟度,能夠迅速判斷出你身邊的貴人,無論他是佛相還是鬼臉,能成就你成長成功他就是你得貴人。
有人相助是人生極大幸運,活在當下抓住身邊的貴人,是職業發展的竅門之一。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家庭背景,自身能力也是一般,過著上班下班打工的日子,偶然遭遇貴人,也可就此飛黃騰達。
抓住貴人,並非拉近乎、搞關係。不相符的人際技巧會被認作是圓滑世故。自然的、合理的做法是珍惜一切機會,忘掉自己的喜好,將你喜歡的、討厭的、鄙視的、畏懼的,形形色色的人交到你手中的工作幹好,機會就會越來越多,貴人就會越來越多。
貴人就是在適當的時候出現的適當的人、事、物的組合。我們無法控製這種完美的巧合何時出現,惟一能做的,就是通過控製自己的人脈,來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抓住貴人的最高境界,是被持有權力、資源的貴人認可並重視,授權和提拔,直奔成功。
有這樣一個職場上的故事。
現任經理的梁小姐,她的貴人是她的上司。第一次是跟著上司跳槽。她的上司去新公司當“空降兵”,手下自然得有個得力助手。見她能力尚可,和她也算知根知底,於是便一塊“打包”了跑路。當然,她也不是沒有考慮過以“新主管的心腹”麵貌出現,可能會給她在新公司的人際關係帶來困擾,但是升職加薪外帶接觸全新業務給梁小姐的誘惑畢竟十分大。
事實證明,貼緊貴人並不難,擔心的是那種在公司,一開始你就不知小心謹慎,少說多做事,日久天長,大家就不會把你納入“統戰”範圍。
第二故事是一個有趣的“傍貴人”經曆,她嫁夫隨夫要跟著老公從廣州到上海發展。向上司辭行前,打算到上海後,先舒舒服服休息一陣子,再作打算。總算她跟著上司這兩年,任勞任怨,上司那天似乎心情大好,主動問她的去向。她自然老實坦白,並扮可憐狀。結果古代話本小說裏“寒士遇貴人”的情節真的發生了!上司慨然應允幫她找工作,並且真的打了幾圈電話,3天後修書一封,給了她一份推薦函,指示我她到上海安頓下來後去找他的大學同學麵試。說是麵試,其實也就走了個過場———上司替我她說過好話,充分肯定了我她的工作能力,所以,跟現任老板麵談20分鍾後,老板當場就讓人力資源部跟她談合同了!
總結一下,想讓老板成為你的“貴人”,首先得勤懇工作,好好為人,最後,一定要善於抓住機會——在適當的時候,任何一個普通交往都有可能扭轉乾坤,成為你的大貴人!
網絡與原料之爭
生活在低層的芸芸眾生,即使有許多權益,也可能享受不到,被人侵害,如果傍一清官,通過清官就可以享受到,所以說清官保護了很多人的權益。對一些弱勢來說傍上清官就在事業上連上生機與希望。哪裏有人哪裏好辦事,無人就失去了辦事的條件和能力,有人隻好在不公平中尋求公平。不論是哪個部位哪一個角落裏,隻要有清官可傍這個地方定會是你的福地。
有人看來,利用官好像是在扮演一個徇私舞弊的社會現實,但你不能完全這麼看,你利用清官,有一些是恰恰尋回了公平。如果沒有這樣的清官,有些事就永遠討不回公平。普通百姓的權益靠誰?當然要靠各級政府。但政府官員並非個個都是人民“公仆”。遇到不講道理、魚肉百姓的官,老百姓就沒有公平可言了。
我們祈求清官,能“傍清官”應當讓人感到欣慰。比如一個農民,他在家種地或到外麵打工,常常得不到公平,遇到損害,如果有一門清官,他就可能討回公道;農村的孩子上了大學,千辛萬苦,哪怕是重點大學,畢業找工作也很難,如果有清官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公平的就業機會;弱者受害,打不贏官司,有理既不能走遍天下,連鄉、縣都走不出,隻有找官,讓清官幫助他們討回公道。你不小心傍了昏官,一是他們不講道德,會翻臉不認人;二是他們東窗事發時會拖你下水,因此我們要傍清官。
傍官很容易讓人想到舞弊現象,可一想到那些祈求官的弱者,就讓人想到了它的另一層意義。一個正義的人手裏有了一點權,他雖然不能全部用在為民上,他的傘能罩一部分真理,哪怕隻在他的姻親範圍內,也不必苛責他,他畢竟撫助了一些弱者討回了公道。在我們生存的現實中,我們應當盡力與人為善多為弱者去想,這與那些官場上的裙帶關係,公權私有,利用清官尋私舞弊要區分開來。官與官之間,清官的“人情關係”才是真正的“父母”情。對百姓來說,如果為公為民的官多了,何須祈求傍官?清官是平民的一棵“救命稻草”,這樣是當下的一個現實。
清廉是為清官的本質。有一位生活困難地的須吃補助的縣公安局長,因給家人治病,一身負債數十萬元。有的人不相信他會窮到如此境地。然而他就是寧守清貧而絕對不貪,誓作一個對得起鄉親父老的清官。社會上,在我們的身邊還有這樣的幹部,我們不能讓英雄在我們身邊溜過,應該抓住廉潔官員,上級組織也要對他們多加關心和愛護。
傍清官的同時,要維護清官的利益,對貪官蛀蟲鄙視到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貪官要徹底揭發和鄙視,讓清官成為我們官的主流。許多貪官逃避重罰,就是有些“高人”為其出點子,或把贓款說成“合法收入”,如把贓款說成“善款”,如“用於扶貧”之類。為貪官出點子的“高人”,也必是貪官無疑。他們是社會的公害;是百姓的毒瘤;是當權者的金脈,而用這類行為得來的資源“行善”,我沒理由同情、支持、認同他的存在。如果社會接納這種行為,我們就會無法理,無道德標準,人性會隨意曲張。
活在當下,辨貪廉,傍清官,就要使我們懂法、重法,能做到學法、知法、用法、守法。了解各種官的真麵目,分清法律和道德、法律和人情、貪官和清官的界限。
前文的那位公安局長,一些人對此事抱一定的懷疑態度,或許是懷疑其中情況有“詐”。本來,局長的家庭也可能像普通家庭那樣遭遇不幸,他的妻子和母親也可能像普通人那樣身患重病,但有些人之所以不相信他會因此而負債累累,不過是覺得以他在當地的權勢,以他能利用的“職務之便”,一定可以想辦法籌到足夠的費用,而斷不至於落得如此境地。正像這名公安局長自己總結的那樣,在有些人看來,縣公安局長是一個很有實權也應該很能賺錢的位子,局長靠工資生活似乎不合“常理”,他應該還有更多的“隱性收入”,這是一種可怕的社會誤解。我們不要有諸如此類的誤解,但也要善於去揭貪官的“新偽裝”。
在今天,偽裝幾乎成了貪官的慣用伎倆。為了降低腐敗風險,他們除了“廉”不離口地講“廉”外,還不惜血本地買“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貪官們不惜將受賄來的部分禮品、禮金上交紀檢部門,不過一般隻占受賄總數的零頭,多了,他們是舍不得的,以換取“清廉”的聲譽。萬一以後東窗事發,亦可從輕處理。將受賄所得用於善事,與那些重金“買廉”者將部分違法所得用於上繳相比,並無本質不同,不過偽裝的更具欺騙性。
貪官隻是想從你那拿到更多地好處,辦事是第二位的。因此,我們要傍清官,遠貪官。隻有清官才是為你事業保駕護航的人。當然傍清官要有目的性和選擇性。
一是利用“清官”謀個人的發展。中國曆來講“人熟好辦事”,如果借助這些“清官”可以直接叫他服務於你。二是傍有能力的清官。傍上一個沒能力的清官,是瞎子點燈“白費啦”,他幫不上忙,傍上有能力的高官,你也會加快成為名流的步伐。因此,要想自己活的自在,就非得全心全意依賴有能力的清官不可。三是傍有前途的清官。你傍的官位子越高,他的能力就越大,給你辦起事來就越容易。所以傍官有選擇,傍清官也要有眼力和選擇的。
洋葡萄酒在中國無品牌
福地是要有機會的。
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很多機會,成功者和失敗者的關鍵就在於能否抓住機遇,抓住機遇的人成功了,而沒有把握住自己的機遇的人或者遇到機遇的時候猶豫不決的人,這輩子可能也不會成功!作為我們,我們抓住了機遇,就會獲得回報!成功的機會就在眼前,就看您能否把握!自己的路自己掌握!天下所有有誌的成功之士都會把握機會。
抓住機遇,把握機遇,才能成功
許多的童話故事裏,都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但故事中的人物卻或喜或悲,人物的命運也各式各樣。人們總以為“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人世間確實又有類似於這樣的事情。隻不過即使是這樣的好事,砸在不同的人頭上會有不同的結果。試看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三個商人騎著駱駝相伴著穿越沙漠,前去遙遠的西域進貨賺錢。
當他們正踱過一條幹涸的河床時,陰影中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停步!”他們順從地停了下來。
那個聲音繼續吩咐道:“從駱駝上下來,揀上小石頭裝滿你的袋子。”三個商人照做不誤。然後,那個聲音又說:“做得好,你們可以騎著駱駝繼續前進了。明天旭日東升時,你們會又高興又悲傷的。”
三個商人繼續騎著駱駝前行,邊走邊納悶,怎麼可能同時又高興又悲傷呢?
其中有個商人就開口了:“我怎麼也想不通,在這沙漠之中能有什麼事比見著河床卻沒有水,能先高興後悲傷還糟糕的事,你們知道嗎?”另外兩人同時搖搖頭。
沙漠的炎日和熱風,把三個商人眾多的貪欲都磨滅了不少。麵對生存的挑戰,他們對水的關注和渴望,超過了其他所有的東西,甚至是平常最愛的鑽石。他們很快就覺得袋子裏的小石頭越來越重。他們想甩掉累贅,又怕違背了神秘的指令會惹來殺身之禍。他們悄悄商量的結果,決定丟棄袋子中大部份的石頭。這樣既遵行了那個神秘的指令,又使自己的旅途輕省了許多。
直到第二天日出,一切平安無事。三個商人不由得為沙漠中哪個英明的決定感到萬分得意。可當他們打開駱駝背上的布袋時,全都傻了眼啦!
你猜怎麼著,那剩下的幾顆小石頭竟然變成了鑽石、瑪瑙和紫晶!
他們高興極了,意外的財富!然而,他們又後悔極了!當他們想到那些丟棄了的石頭時。
這個童話故事隱含的哲理的確是人生的寫照。人生中,抓住機遇並且成功的人,不算很多,但終生沒有遇到機遇的人,又的確很少。現實中,許多繼續落魄的人,都會講到自己當年如何如何地放棄了絕好的機會,要不然的話,自己會怎樣怎樣的。機遇常在,而識別機遇和把握機遇的智慧卻不常有。所以,不成功的人永遠比成功的人要多得多。機遇對主動者就是成功的火種,對被動者可能就是災難。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也可能砸昏碌碌無為的路人。
身在福地中的機會也是屬於有心人的。
一個人有天晚上碰到一個神仙,這個神仙告訴他說,有大事要發生在他身上了,他有機會得到很大的財富,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並且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
這個人終其一生都在等待這個奇跡,可是什麼事也沒發生。
這個人窮困地度過了他的一生,最後孤獨地老死了。
當他上了天堂,他又看到了那個神仙,他對神仙說:“你說過要給我財富,很高的社會地位和漂亮的妻子的,我等了一輩子,卻什麼也沒有。”
神仙回答他:“我沒說過那種話,我隻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你卻讓這些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個人迷惑了,他說:“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神仙回答道:“你記得你曾經有一次想到一個好點子,可是你沒有行動,因為你怕失敗而不敢去嚐試?”這個人點點頭。
神仙繼續說:“因為你沒有去行動,這個點子幾年後被給了另外一個人,那個人一點也不害怕地去做了,你可能記得那個人,他就是後來變成全國最有錢的那個人。還有,你應該還記得,一次城裏發生了大地震,城裏大半的房子都毀了,好幾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裏,你有機會去幫忙拯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卻怕小偷會趁你不在家的時候,到你家裏去打劫,偷東西?”
這個人不好意思地點點頭。
神仙說:“那是你的好機會去拯救幾百個人,而那個機會可以使你在城裏得到多大的尊榮和榮耀啊!”
神仙繼續說:“你記不記得有一個頭發烏黑的漂亮女子,那個你曾經非常強烈地被吸引的,你從來不曾這麼喜歡過一個女人,之後也沒有再碰到過像她這麼好的女人?可是你想她不可能會喜歡你,更不可能會答應跟你結婚,你因為害怕被拒絕,就讓她從你身旁溜走了?”
這個人又點點頭,可是這次他流下了眼淚。
神仙說:“我的朋友啊!就是她!她本來應是你的妻子,你們會有好幾個漂亮的小孩,而且跟她在一起,你的人生將會有許許多多的快樂。”
我們每天身邊都會圍繞著很多的機會,包括愛的機會。可是我們經常像故事裏的那個人一樣,總是因為害怕而給機會就溜走了。我們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敢跟人們接觸;我們因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跟人們溝通情感;我們因為害怕失落的痛苦而不敢對別人
機遇是外界提供的,不是說我們想怎麼就怎麼樣的,一方麵你可能遇到許多方麵的機遇,如果你各方麵都準備好了,那麼一旦一個機遇來了,你就能夠抓住,利用它去發展。也有可能由於種種原因這個機遇不能給你。如果你能正確對待,也許你能找到更好的機遇。另外這些機遇的選擇也很重要,這個選擇,就好像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你是走這條路還是走那條路,而且這個路一旦走去了就是很難回頭的,這個對你一生價值的實現會有很大影響,一個正確的決策能夠使你一生無憾,一個錯誤的選擇,會使你抱憾終身。
歡迎競爭
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最合適的位置,關鍵時你沒有認識自己而找準屬於自己的舞台。據說,在希臘帕爾納索斯山南坡上的神殿門上麵,寫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人們認為這句格言就是阿波羅神的神諭,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最愛引用這句格言教育別人。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關於鄉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鄉下老鼠寫了一封信給城市老鼠,信上這麼寫著:“城市老鼠兄,有空請到我家來玩。在這裏,可享受鄉間的美景和新鮮的空氣。過著悠閑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後,高興得不得了,立刻動身前往鄉下。到那裏後,鄉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麥和小麥,放在城市老鼠麵前。城市老鼠不以為然地說:“你怎麼能夠老是過這種清貧的生活呢?住在這裏,除了不缺食物,什麼也沒有,多麼乏味呀!還是到我家玩吧,我會好好招待你的。”
鄉下老鼠於是就跟著城市老鼠進城去。
鄉下老鼠看到那麼豪華、幹淨的房子,非常羨慕。想到自己在鄉下從早到晚,都在農田裏奔跑,以大麥和小麥為食物,冬天還得在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糧食,夏天更是累得滿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來,自己實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會兒,他們就爬到餐桌上開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聲,門開了,有人走了進來。他們嚇了一跳,飛也似地躲進牆角的洞裏。
鄉下老鼠嚇得忘了饑餓,想了一會兒,戴起帽子,對城市老鼠說:“鄉下平靜的生活,還是比較適合我。這裏雖然有豪華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緊張兮兮的,倒不如回鄉下吃麥子來得快活。”說罷,鄉下老鼠就離開都市回鄉下去了。
這則寓言使大家看到不同個性、習慣的老鼠,喜歡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他們都曾經對不同的世界感到好奇、有趣,但是,他們最後還是都回歸到能適合自己的框架裏。
馬爾登說:“現在就是你重估自己的時刻——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將何去何從?現在就是你認清怎樣改善生活的時刻。”
通常人們以為外部世界不易發現,而自己對自己卻了如指掌。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不能徹底了解自己,也不知增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生活中最大的冒險,就是更進一步給自己準確定位。悲哀的是,有許多人因為不會給自己定位,在麵臨環境中的許多問題時,當然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應付和處理,因而陷入失敗的泥沼中。
你可以有一個新的決定,做一個新的抉擇,選一個新的方向。你可以有一個全新的開始,為自己的前程勾勒出遠景,你不必等到不幸發生時,才猛然驚覺什麼才是你生命中最合適的舞台,什麼才是你的夢想。如果你可以領悟到這個概念,那麼你將會發現一個截然不同的自己。
在動物園裏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睫毛那麼地長?”
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背那麼駝,醜死了!”
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裏耐受十幾天的無水無食條件。”
小駱駝又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我們的腳掌那麼厚?”
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於陷在軟軟的沙子裏,便於長途跋涉啊。”
小駱駝高興壞了:“嘩,原來我們這麼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麼我們還在動物園裏,不去沙漠遠足呢?”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現在沒人用。一個好的心態+一本成功的教材+一個無限的舞台=成功。每人的潛能是無限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台。
工作的門類不同,需要的素質與才能也不同。比如:做一個傑出的臨床醫生,必須具有很好的記憶力:研究理論物理學,抽象思維能力不可少;一個數學家沒有必要一定具備實際操作、設計和做實驗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對於一個化學研究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而天文學主要是一門觀察科學,需要很好的觀察能力,濃厚的興趣和長久細致進行觀察的毅力。人的興趣、才能、素質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一點,沒有能把自己的所長利用起來,一個人所從事的行業需要的素質和才能正是所缺乏的,那麼,你將會自我埋沒。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於設計自己,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你就會獲得成功。
阿西莫夫是一個科普作家的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機前打字的時候,突然意識到:“我不能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學家,卻能夠成為一個第一流的科普作家。”於是,他幾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創作上,終於成了當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倫琴原來學的是工程科學,他在老師孔特的影響下,做了一些物理實驗,逐漸體會到,這就是最適合自己幹的行業,後來果然成了一個有成就的物理學家。
每一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特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質、興趣等,確定進攻方向。不要埋怨環境與條件,應努力尋找有利條件;善於觀察事物,也要善於觀察自己,了解自己,然後才會找準自己的舞台。
將品牌做活
一個人也可以在不同的時期扮演不同的角色。長期扮演某種角色容易養成一種職業習慣,但當一個人改變了這個身份時,麵對不同的人,他就應該作出相應的改變,以適應新的身份。很多有錢人之所以能彙聚財富,功成名就,就是因為他們在社會的大舞台上善於改變自己的角色,而且采取的方式簡單而有效。實際上,改變自己角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努力學習和銳意創新的過程。改變自己角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不斷向好的方麵轉化的過程。之所以要改變,就是因為時代、環境、對手發生了變化。這樣,我們就要力求做一個清醒的舞者。
這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如果你不努力學習,銳意創新,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那麼你可能會被社會淘汰。改變到適合現在的狀態角色,打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改變自己角色並不是盲目的改變,做清醒的“舞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確定角色,排除萬難提升自己
改變自己的角色說起來輕鬆,真正做起來是很困難的。人們總會找出很多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理由,這些理由看起來是那麼充分,幾乎能讓你相信改變也沒有用。其實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自己,最應該做的就是確定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樣才能激起你的奮鬥精神,而你真正想要的越明確、越具體,你就越能充分發揮內在力量,順利達成目標,實現理想。
(2)把改變自己的角色當成是提升自己的一件快樂的事
在網上流行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胖女士多次發誓要減肥,可是總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無法堅持,結果是身體越來越重,健康狀況越來越差。她們再一次下定決心減肥,這一次要想減肥成功,就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不再貪吃零食。隻有這樣才能把體重減下來,恢複健康。
於是她們想了一個懲罰吃零食的辦法:如果再貪吃零食.就要吃掉一整罐狗食。她們還把這個辦法告訴了她們的親戚朋友,讓大家一起監督她們。另外,還隨時在身帶著一罐狗食罐頭,以警醒自己。
沒想到,這種方法產生了很大的效果,每當她們覺得想飽餐一頓時,就看看罐頭上麵的標簽,當她們看到狗食的成分時,就會沒有食欲了。就是用這樣的辦法,她們管住了自己的嘴,最後達到了減肥目的,擁有了健康迷人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