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BBC版《神探夏洛克》的創造性改編(3 / 3)

《神探夏洛克》還有意保留了出租車車窗玻璃的反光。巴拉茲·貝拉感歎,“隻有電影,彩色電影,才能還原彩色的敘事詩”[4]。《神探夏洛克》巧妙運用出租車車窗反光,讓倫敦街景映射在車窗上,在情節演進、場景變換的同時,展現出一個動態的、彩色的倫敦。尤其是傍晚時分,街邊霓虹映得車內偵探的臉明暗不定,勾畫出一個生活在21世紀大都市的頭腦冷靜、心思縝密的大偵探形象。為了表現倫敦的特色景觀,導演甚至有意讓出租車帶著兩位主角繞路:在第二季第一集中,從白金漢宮回貝克街本應往北行駛,但為了表現泰晤士河沿岸風光,福爾摩斯和華生卻往南走,繞行了一圈泰晤士河;在第一季第三集中,為了展現倫敦地標之一的特拉法加廣場,出租車司機特意帶夏洛克和華生繞了遠路,在途中透過汽車前窗拍到特拉法加廣場的納爾遜石柱。

(三)戲劇演員的精彩演繹

《神探夏洛克》並未選用年輕英俊的流行偶像,而是選用了具有豐富表演經驗的戲劇演員。他們大都畢業於知名大學和戲劇學院,經常演出莎士比亞戲劇,通過地道的英式英語和含蓄內斂的表演方式準確地表現人物、傳達劇情。飾演福爾摩斯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曾就讀於曼徹斯特大學和倫敦音樂戲劇學院,曾出演過多部莎士比亞戲劇。飾演華生的馬丁·弗裏曼畢業於中央演講與戲劇學院,他也將在莎劇《理查三世》中扮演理查三世。

不僅如此,劇中的眾多配角乃至隻出場過幾秒鍾的龍套演員也都具有相當豐富的表演經驗。如第一季第一集中,飾演華生心理醫生的Tanya Moodie畢業於皇家戲劇藝術學院,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舞台劇和音樂劇演員;第二季第一集中,在白金漢宮委托夏洛克辦案的政府官員扮演者Andrew Havill常年活躍於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和國家劇院,並曾在《鐵娘子》《國王的演講》等影片中有出色表演;第二季第二集中,素食旅館店小老板的扮演者Kevin Trainor係劍橋大學英文係學士、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員;第二季第二集中,在巴斯克維爾基地給福爾摩斯帶路的軍士也是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演員。《神探夏洛克》精準地體現了現代文化內涵,並通過具有豐富舞台經驗的演員的表演,在傳統和現代的交會中把握了微妙的平衡。該片既注重“英國性”,又以理想化的表演塑造了一種“非曆史化的英國性”,誘導觀眾認同整部影片,也在無形中宣揚了本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四、結語

近年來,諸多文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登陸熒屏,掀起了一場名著改編熱潮。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既是重讀,也是不同藝術形式的交鋒、融合和相互推動。BBC版《神探夏洛克》不同於前人之處在於,雖然內容和場景距離原著較遠,但又非常貼近原著精神,它將原著小說中的元素用全新的手法去表現,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前提下進行了重新闡釋。在經典文學名著的影視改編中,如何做到既尊重原著又富有創新力,既具有本國特色又為國際市場接受,《神探夏洛克》的創造性改編為我國新時期的文學作品影視劇改編提供了參考。

[基金項目] 本文獲北京理工大學基礎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42442002)。

[參考文獻]

[1] 徐葆耕.電影講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

[2] [英]阿瑟·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全集(上)[M].伍心銘,等譯.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9.

[3] [匈]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話——電影的野性思維[M].崔君衍,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88.

[4] [匈]巴拉茲·貝拉.可見的人·電影精神[M].安利,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