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BBC版《神探夏洛克》的創造性改編(2 / 3)

例如,由於倫敦的禁煙令,原著中福爾摩斯從不離手的煙鬥無法出現,編劇卻用三塊尼古丁貼片保留了他的不良嗜好。又如,生活在21世紀的華生未能參加19世紀末的阿富汗戰役,編劇就安排他經曆了塔利班戰鬥。再如,第二季第一集《墜落》(The Fall)改編自《萊辛巴赫瀑布》,場景由萊辛巴赫瀑布轉移到了醫學院大廈頂層,夏洛克改由樓頂跳下,卻巧妙地呼應了fall的雙關含義——兼指“瀑布”和“墜落”,讓觀眾感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福爾摩斯探案集》等偵探小說的流行,顯示出維多利亞時期對理性和秩序的強調。福爾摩斯在《四簽名》裏說,偵探學“或者應當是一門非常精致的學科,人們應當用相當冷靜的大腦研究它,而不是憑感情用事”(104頁)。《波西米亞醜聞》一開始,華生也感歎:“福爾摩斯是一個追求理性、思想古板嚴謹但又很沉著冷靜的人,對於他來說,一切情感尤其是愛情,與他都是不相融的。”(189頁)在21世紀,一位純粹以智力取勝的英雄也反映出“9·11”之後,人們對於重建理性和秩序的期待。《神探夏洛克》第二季第一集,編劇借艾琳·艾德勒之口說出“智慧是新的性感”,用新時代的話語表現出對理性的推崇。而在技術層麵上,該劇也創造性地使用了思維圖像化來演示推理過程,呈現出強烈的畫麵感——福爾摩斯推理時,畫麵中央是正在沉思的福爾摩斯,在他麵前依次閃現出各種單詞、圖案和人物,這些具象都呈半透明立體狀,既未遮擋住福爾摩斯的表情,又忠實記錄下他的推理過程,使故事情節的銜接更為自然合理,推理過程也變得更加清晰直觀。

三、神探夏洛克的“英國性”

《福爾摩斯探案集》之所以風靡英國,不僅因為故事情節引人入勝,還因為它讓廣大讀者了解到了一個真實的倫敦,一個真實的維多利亞時期。作為經典名著的影視改編,《神探夏洛克》也繼承了原著的這一精神。它對21世紀大都市倫敦充滿技巧的呈現,成功地俘獲了眾多國內外觀眾的心。

(一)倫敦街景和典型英式生活方式

皮洛談及1958年克羅德·夏布羅爾《表兄弟》大獲成功的原因,繪聲繪色地描述道:“城市的千姿百態開始閃現在我們眼前!了解巴黎的人有機會通過影片深入了解巴黎的隱秘,未曾到過巴黎的人將確信自己已經步入巴黎街巷,遇見了真正的巴黎人。”[3]《神探夏洛克》對倫敦的呈現讓我們感覺亦然。黑色出租車、倫敦衛兵、紅色電話亭、雙層公交車這些“倫敦名片”,作為文化符號貫穿始終。但影片並不滿足於簡單展示城市街景,而是深入到倫敦的街巷之內,呈現出“真正的倫敦人”的生活方式。

以第一季第一集為例。全劇伊始,華生醫生放到桌上的咖啡杯不僅印有他服役的皇家陸軍醫療隊(Royal Army Medical Corps)徽章,而且也是他本人個性的暗示和總結——In Arduis Fidelis拉丁語意為“患難中的忠誠”,暗示著華生對福爾摩斯的絕對忠誠;華生第一次進入夏洛克的房間,房間裏的沙發靠墊是英國國旗圖案;夏洛克走後,哈德森太太問華生要不要喝茶,華生一邊看報紙,一邊順口說再來幾塊餅幹——報紙、茶和餅幹,這也是英國人餐間常見的休閑方式。

(二)出租車車窗製造的影像效果

出租車是串聯起倫敦街景的關鍵。夏洛克出門常以黑色出租車代步。原著《血字的研究》中的馬車夫凶手穿越到現代,化身為出租車司機——同樣是熟悉倫敦街道且易被人忽視的角色。更重要的是,《神探夏洛克》的很多鏡頭是透過車窗玻璃拍攝的。第二季第一集,從白金漢宮出來後,夏洛克在出租車裏向華生炫耀自己偷出來的一個煙灰缸,此時出租車就行駛在泰晤士河邊,將泰晤士河沿岸的優美風光收入鏡頭,卻不顯突兀。同集,夏洛克在出租車上聽完莫裏亞蒂講故事後,車窗上映出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投影。隨著夏洛克的探案,倫敦市中心的地標建築,如特拉法加廣場、納爾遜石柱、泰晤士河、倫敦眼、聖保羅大教堂等,均有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