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何為教養(1 / 1)

教養一詞在字典上的定義是“一種通過教育、自律等行為來不斷提高自己;一種具有教養的狀態;在行為與品味上的高貴優雅的狀態。”

教養,就如所有其他美好的事物,可能被過度發展或是強調;或是占據著一個原不屬於自己的位置。更有甚者,有些人甚至將之發展到令人覺得滑稽荒唐的地步。

許多所謂處於有教養階級的人都過分的高貴與不自然。他們自喜於教養的神殿,忘記教養本身是毫無價值的。真正的教養是體現在性格上,而非外在的亮麗的衣物上。

不少一昧啃書之人與稍微接受教育膚淺之人,過分注重自己優雅,而犧牲自己的性格與優點。活在塵世,就要有點世俗氣,他們想把自己置離地麵,俯視著比自己優秀的人與物,粉飾著自己的瑕疵。

任何一種教養,或是教育的各種體現,無論是真是幻,若不能切合自己的內在品行與代表真正的成就,這是毫無價值的。我們不能隻是單純地記憶或是堆積書本上的知識。

真正的人是自然的,不會蠻橫或是膚淺地成為紳士。他有著天然的教養,盡管他不知道所謂的高級教養為何物。

傑出之人,無論是否接受過教育,他們首先是自然的,然後才變得有教養。他們的優雅是品行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塗在表麵的清漆。實際上,我可以說,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不會自認為自己有教養,也不會炫耀自己的教育,他們彰顯的是自己剛毅果敢的氣質。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服務社會。無論他們是老師、商人或是掘土者,都是如此。他們並非住在封建的高牆大屋。他們與世界融合,達成一道,雖然他們從不完全融入世俗,卻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

像服藥治病或是如穿上一件禮服這般看待教養,這隻是遮住真實的一個虛假的外表而已。真正的教養與修養是源於內,形於外。他們在人生中不斷把握機會,對別人懷著永恒的尊重,心懷著對造福人類的情感永不熄滅。

教育與良好的環境有助於讓人變得教養,但兩者本身卻都不能讓人增添教養。

也許,在今日約有一半所謂的教養之人,其教養是死氣沉沉的,沒有一絲的生氣。他們自命不凡,對何為教養一無所知,不知道如何定義修養一詞。表麵上,他們是翩翩君子,但卻把教養放在一個沒有堅實基礎、難以觸及的塔頂上。

不要徒然地讓自己變得有教養,不要刻意讓自己變得文質彬彬。若你不斷提升自己,不論你是大學教授、雜貨店銷售員抑或是擦鞋者,都不要時時念著教養。隻要不斷讓自己做到最好,教養就會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