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拉幫結派的惡果(1 / 1)

等級製度是野蠻時代的遺留物,由我們祖先在早期的奴隸製遺留下的逐漸消亡的汙點。這種製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合作的結果,也是黃金法則一直不能踐行的一個障礙。它存在於社會的每個階層,即便是在商界,它也是滲透進去了。

雖然人類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同伴,雖然文化與種族並沒有要求人們與那些與自己趣味不投結為朋友,但等級製度確是錯誤的,它根本沒有存在的任何理由。

甚至,在教育機構中,這種令人反感的等級仍然存在,學生被人為地分成幾個等級,或是所謂的“尖子班”(快班)與“普通班”(慢班),每個等級上的學生都不願與彼此交流,這對他們的身心實在是巨大的傷害。

在商業活動中,有時,上級或是主管有必要在商店、辦公室暫時與職員拉開一定的距離,若商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自律。但這種情形並不能為等級找開脫的借口,也不能因為別人在智力上或是經濟上稍遜一籌就看低別人。

在職員之中形成小派別或是分成各個等級,這對每個職員與整體的商業都是有害無益的,這隻會滋生妒忌、難以消弭的誤解,以及各種惡性競爭。

縱觀曆史,真正在才智或是成就上有傑出表現之人,都是最有民主作風的,他們對那些自命不凡與不擇手段向上爬的小人是極度鄙視的。

優秀的商人通常對員工是富於禮貌與關懷的。而有一些狂妄、不可一世的商人認為自己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心想若是與他自認為是低級的人在一起,自己就會受到汙染,變得不純潔。這種人難以取得成功,在一個講求道德的社會,這種人甚至沒有立錐的地方。

這種自高自大的情況並不限於雇主,各級的雇員也常常這樣。那些周薪十美元的職員看不起周薪六美元的職員,全然忘記就在不久前,自己也曾剛剛在那個低位呆過。

我並非說,人們在選擇密友時不需優先考慮,漠視雙方共同的興趣愛好。無論是站在道德或是商業的角度,我都強烈反對組成什麼派別或是自認自己比別人高級多少的行為。

互相交流是社會的“活水”,也是商業存活的“救命繩”。人為的結黨或是組成派別這是極為錯誤的,隻會招致災難。若一人身在其位謀其政,那麼他就可以那些商業巨擘一樣受到我們同等的尊重。

若你在自己的崗位做到最好,那麼你與所有做到自己最好的人一樣棒,不論你交易時是用美元為單位,還是以美分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