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3)

足太陰脾經。此六經皆多氣少血。凡有瘡瘍。最難收口。如手厥陰心胞絡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厥陰肝經。此四經皆多血少氣。凡有瘡瘍。宜托裏。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此二經氣血俱多。初宜內消。終則收功易得。故表此。不可一概而論治哉。

明瘡瘍當分三因論

天地有六淫之氣。乃風寒暑濕燥火。人感受之則營氣不從。逆於肉理。變生癰腫疔癤。

其脈現於人迎。必浮大洪數。其瘡腫 於外。恐邪氣極而行。治宜托裏。經雲。汗之則瘡已。使營衛通行。邪氣不得入於裏也。人有七情。喜怒憂思驚恐悲。有一傷之。髒腑不和。

營氣不從。逆於肉理。則為癰腫。外無 赤。其痛深於內。其脈沉實而數。必發熱煩躁。

治必疏通髒腑。以絕其源是也。如不內外因者。或膏粱之人。

受用太過。或素稟偏性。或勞逸太苦。致令津液稠粘。痰涎壅塞。隧道不通。外無形症。

內無便溺之阻。飲食如故。清便自調。其脈必滑數實大。知邪在經。當和榮衛。調其經絡。

不失於常。此三法得宜。雖未速瘥。其邪亦峻減。而瘡亦不致於壞也。

明癰疽疔癤瘤瘡瘍痘疹結核不同論

凡瘡雖因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所生。各形不同者。因逆之微甚。邪之輕重可知也。癰者壅也塞也。壅塞之甚。故形大而浮也。縱廣尺許者是也。疽者阻也。不通也。深而惡也。

其形有頭粒是也。疔者丁也。定也。其形雖小。一起即有頂如泡丁之形。癢痛不一者是也。

癤者節也。乃時之邪熱感受而成。故形小。至大不過二三寸者是也。瘤者留也。畜也。赤腫如榴之形是也。丹者赤也。火也。標紅勢淺大而浮也。瘍者陽也。乃有頭之小瘡是也。

痘者豆也。形有豆。是胎毒所生也。故世人未免也。疹者隱也。隱而現。現而隱。有頭粒而更手。俗稱痧子是也。亦胎毒畜於肝髒之所生也。結核者在皮膚中。如果之核堅硬。初則推之可動無根是也。久則推之不動。亦有作膿而未得其治也。

明瘡瘍分時令逆順論

夫瘡瘍者陽也。火也。經雲。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火為陽。宜於春夏。旺於巳午。

乃萬物蕃秀之時。故為順。忌秋冬者為陰。乃萬物收藏之時。故為逆也。此四時之逆順也。

然五髒六腑亦有生克。四時所宜之逆順。瘡醫不可不知也。假令肺疽肺痿之症。肺為五髒之華蓋。生於皮毛。行於氣。氣為衛。乃衛護於一身。使榮血潤養。周流無所不至是也。

今肺病則右寸口脈數而虛者。肺萎也。數而實者。肺疽也。其候則口幹喘滿。煩躁而渴。

甚則四肢微腫。咳吐膿血腥臭。胸中隱隱微痛是也。甚症現於秋冬可救何也。則肺旺於秋是也。冬寒水旺。子能救母。母子相生。故雲可救為順是也。春夏木旺火勝之時。肺金病再遇火旺之時。三伏之天。流金爍石之時。金受火克。此為逆。故難治也。叔和雲夏得肺而難瘥是也。餘髒仿此則可知也。

明腫瘍虛實論

凡癰疽初起之際。未出膿時名曰腫瘍。當視其虛實。用藥當不致其有誤。如腫而 赤痛。其脈洪大實數。是邪之在表。宜托宜補。腫硬深痛。脈沉實大緊者。是邪之在裏。宜下之。此言表裏之虛實也。外無大 腫赤痛。內則便利調勻。知邪之在經絡。亦視其在何經絡。宜托裏榮衛湯治之。再加何經引經藥。調其榮衛。使氣血行而無滯。邪氣去而無痛苦。此經絡之虛實也。如精神爽朗。語聲柔弱。或聲嘶色暗。小便難而大便滑。脈微澀細。

麵目四肢浮腫。此元氣之虛弱也。飲食如故。腹滿。口苦。作渴。煩躁。身熱。脈大而實。

精神 憒。腫大痛。手不可近。此元氣之實也。經雲。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如脈大實洪數緊者為實。如微細軟弱澀者為虛。此脈之虛實也。經曰。虛則補之。實則泄之。即托裏宣通調榮衛之法矣。

明潰瘍虛實論

夫潰瘍者。乃癰疽已出膿後之稱也。當視其虛實而治之。如膿大出。而反痛。瘡口久而不斂。發熱口幹。

膿水清稀。腫下軟慢。脈大虛微。此瘡之虛也。宜補之八珍湯。如膿稀腫硬色澤。脈沉實大。 痛。發熱煩躁。大便秘結。瘡口壅實。此瘡之實也。宜解毒清涼飲治之則愈。

明瘡瘍屬奇經八脈為症論

奇經八脈者。是十二經十五絡。共二十七氣。相隨上下。如環無端。奇經八脈。取奇偶之意也。故聖人圖設溝渠以通江海。無令水之濫溢之意也。凡人之瘡瘍。因氣血壅塞而生者何也。人之經絡二十七氣。如天地江河湖海乃周流通輒之意。一日夜行。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八百一十丈。焉得有壅滯耶。凡有壅滯。是奇經八脈之所為病也。如天降滂沱大雨。溝渠滿溢。水勢泛濫。不能通於湖海之理也。經雲。陽維起於諸陽之會。陰維起於諸陰之交是也。陰陽不能自相維是也。故有瘡瘍。如生於頭麵背脊者。是陽維症也。如瘡生於頤項胸腹肢股內 者。是陰維症也。凡治瘡瘍。必察此意。而審載於何經部位。此上工之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