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3 / 3)

明瘡瘍作嘔及惡心論

夫嘔者有聲無物謂之嘔。是氣病也。有物無聲謂之吐。是血病也。凡瘡瘍腫痛之時。即有嘔聲或吐。當診其脈。如洪數實大。或便秘而喜冷凍飲料者。宜降火清中。黃連解毒湯類治之。如喜熱飲而惡寒者作嘔。便利如常。宜養胃調中湯治之。如脈微細腸鳴腹痛作泄而嘔者。宜托裏溫中湯二神丸治之。再以香砂六君子湯治之。飲食頓進。十全大補湯亦可治之。有患瘡瘍未潰而作嘔及惡心者。乃瘡毒之甚內攻。胃氣原虛。

故有此症。宜六君子湯加香砂半夏生薑治之。如瘡瘍已潰。而作嘔作惡心者。或不食痞滿。腸鳴腹痛。大便利。作嘔。及噦聲不絕。不得安眠。昏憒時發。宜托裏溫中湯治之。內經雲。寒淫於內。治以辛熱。佐以苦溫。薑附能溫中外發。陽氣自裏之表。故為君。羌活苦辛溫能透關節耳。

明瘡瘍作渴論

夫渴者乃銷爍津液。因熱極而能作渴。心火燔燃之所有也。如瘡瘍未潰而作渴者。是瘡毒熾盛其心肺。脈必洪數實大者。宜降火清金。芩連內疏之劑治之。如尺脈洪大而無力者。宜滋陰降火。大補氣血等藥治之。或急用獨參湯極妙。如已潰後。氣血大虛。而有渴疾者。常十有八九。宜以黃 六乙湯加減八味丸治之。如癰疽已發。已潰未潰。皆可以加減八味丸治之大效。如無有瘡瘍而肺脈洪數甚作渴者。

必發癰疽。此其候也。

明瘡瘍大便秘結論

大凡瘡瘍皆由五髒不和。六腑壅滯。則令經絡不通而所生焉。瘡之初起。未潰之先。腫 大痛。

脈洪數實大。欲作膿時。大便秘結者。宜托裏散瀉心湯內倍加硝黃以治之。即發表攻裏之劑是也。如已潰後。脈微芤數澀者。必膿血大出。氣體衰弱者。宜八珍湯丸聖愈湯內加桃仁天麻子當歸。少加熟地黃大黃以潤之。如弱甚以膽汁導之更妙。切不可以巴豆牽牛等藥驅逐峻利之藥治之。恐老幼虛實不等故以度之。

明瘡瘍痛癢麻木論

經雲。諸痛癢瘡瘍者屬心火。蓋火之為物。能銷爍萬物。殘敗百端故也。蓋人之肌膚附近火灼則為瘡。近火則痛,微遠則癢。此火之用也。或有癢痛如針尖輕刺者。猶飛迸火星灼之然也。然癢者美疾也。又有瘡癢時炙之以火。漬之以湯。而癢轉甚者是微熱助之所使也。有因而不癢者。是熱令皮膚舒緩。腠理開通。陽氣得泄熱氣易散。而故不癢也。有癢而用冷水沃之。臨時少退。良久複大癢者。乃寒主收斂。陽氣鬱結不得散越。怫熱內作。故複癢轉甚也。又有癢得爬而解者。爬主動。動為陽。陽屬火化。故輕輕爬而能癢。亦火之微也。重重爬則癢去者。是皮膚爬得辛辣而屬金化辛能散。故金化見火力而解。故不癢也。經雲。痛者為實。癢者為虛。

非為虛寒之虛。乃火熱微甚之意也。又有瘡瘍麻木而不知痛癢者。是氣虛而不運。又兼瘡毒壅塞。經絡不通。致令麻木而不知有無也。亦分輕重耳。蓋麻者木之輕也。木者麻之重也。假如人坐久有腿膝木而不知有無。少頃舒伸。良久複疏則麻。乃壅之少通。氣血複行之意也。大抵未潰之先有麻木者。

毒塞輕重之分也。已潰之後有麻木者。乃肌肉腐爛。血氣已虧。是虛之輕重也。餘粗知至此。錄之以示後人耶。

明瘡瘍已潰未潰發熱惡寒論

夫瘡瘍初起未潰膿。時有發熱惡寒者。有不惡寒者。是榮衛不行。經絡阻塞。瘡毒 發之所為也。

如已潰之後。膿血大泄。未有不虛者也。經雲。陽微即惡寒。陰弱還生熱是也。丹溪雲。惡寒非寒。

是衛氣虛衰不能溫分肌肉。實於腠理而惡寒者。又有上焦之邪。隔絕榮衛。不能升降。出於肌表而惡寒者。東垣雲。夜則惡寒。晝則安靜。是陰血自旺於陰分也。有日夜惡寒而不發熱者。是重陰無陽也。

當泄其陰而峻補其陽也。又夜則安靜。晝則惡寒。是陰盛而上溢於陽分也。如晝則發熱。夜則安靜。

是陽氣自旺於陽分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是陽氣下陷入陰分也。名曰熱入血室。如晝夜俱發熱煩躁。是重陽而無陰也。當亟泄其陽而峻補其陰。王注雲。病熱而脈數。按之不鼓動。乃寒盛格陽而致之。非熱也。形症俱寒而脈氣鼓擊於手下者。此為熱盛拒陰而生病。非寒也。如脈浮數而弱。惡寒者。陽氣虛也。宜補氣。如脈澀而熱者。血虛也。宜補血。又午前發熱宜補氣。午後發熱宜補血。如脈浮數發熱而痛者。邪在表宜散之。脈沉數發熱而痛者。邪在裏。宜下之。又法候之以手捫摸分輕重五法。以輕手捫之於皮毛間熱者。肺熱也。微重於肌肉間熱者。脾熱也。再微少重於血脈間熱者。心熱也。又重手按之於血脈之下。筋骨之間。肝熱也。又至重按之於骨分。其熱蒸手如火。其人骨蘇蘇如蟲食。其骨困熱。不任其身。亦不能起於床者。腎熱也。又一法十二經候之於十二時中發熱。形症可推。亦隨症施治。無不驗耳。

明瘡瘍淺深論

夫瘡論紛紛。當識淺深。辨之得法。規矩準繩。如匠之工巧。豈能棄之爾。蓋瘡疽之舉有三。高而軟者發於血脈。腫下而堅者發於筋骨。皮肉色不相辨者發於骨髓。又法候之以手按搖腫根牢而堅大者深也。根小而浮者淺也。七惡少見者疽之深也。五善迭見者癰之淺也。大抵浮而淺者易治。深而堅者難治。求瘥之法。豈能逃於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