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第十一課 以寬容的心態化解仇恨(2 / 3)

能夠寬容他人的人,可以和各種人相處,同時也可以反映出自身的人格修養和廣闊胸襟。

——高士其世界上有許多的悲劇,許多的恐怖,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不能容忍所造成的。然而,忍讓和寬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非常不容易的。當我們受到無辜的傷害時,總是會有一顆報複心的。但是,報複卻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這一點從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的《畫家的報複》一文中可以得到答案。一位畫家在集市上賣畫,不遠處,前呼後擁地走來了一位大臣的孩子。這位大臣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把畫家的父親欺詐得心碎而死。這孩子在畫家的作品前流連忘返,並且選中了一幅,畫家卻匆匆地用一塊布把它遮蓋住,並聲稱這幅畫不賣。

從此以後,這孩子因為心病而變得憔悴,最後,他父親出麵了,表示願意付出一筆高價。可是,畫家寧願把這幅畫掛在自己畫室的牆上,也不願意出售。他陰沉著臉坐在畫前,自言自語地說:“這就是我的報複。”

每天早晨,畫家都要畫一幅他信奉的神像,這是他表示信仰的惟一方式。可是現在,他覺得這些神像與他以前畫的神像日漸相異。

這使他苦惱不已,他不停地找原因。然而有一天,他驚恐地丟下手中的畫,跳了起來:他剛畫好的神像的眼睛,竟然是那大臣的眼睛,而嘴唇也是那麼的酷似!

他把畫撕碎,並且高喊著:“我的報複已經回報到我的頭上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若是存心報複,自己所受的傷害會比對方更大。一個心中充滿怨恨的人是永遠都無法快樂的。古時候有個叫陳囂的人,與一個叫紀伯的人做鄰居。有一天夜裏,紀伯偷偷地把陳囂家的籬笆拔起來,往後挪了挪。這事被陳囂發現後,並沒有大吵大鬧,而是等紀伯走後,又把籬笆往後挪了一丈。天亮後,紀伯發現自家的地又寬出了許多,知道是陳囂在讓著他。他心中很是慚愧,主動找上陳家,把多侵占的地統統地還給了陳家。

學會寬容,學會大度,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滿、怨恨心理所控製的人是最痛苦的人。學會寬容,也就是學會了愛自己。

生活中有許多事當忍則忍,能讓則讓。忍讓和寬容不是怯懦膽小,而是寬容和體諒。忍讓和寬容是給予、是奉獻,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

寬容才是人生強者的所為

寬恕是堅韌的表現,而不是軟弱的象征。它需要我們有勇氣正視自己的心靈創傷。隻有自尊才能做到這一點。

——馬克·吐溫1918年,在密西西比州鬆樹林裏有一件極富戲劇性的事情,差點引發了一次火刑。勞倫斯·瓊斯——一個黑人講師,差點就被燒死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般人的感情很容易衝動的時候,密西西比州中部流傳著一種謠言,說德國人正在唆使黑人起來叛變。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麵聽見勞倫斯·瓊斯對他的聽眾大聲叫著,“生命,就是一場戰鬥!每一個黑人都要穿上他的盔甲,以戰鬥來求生存和求成功。”

“戰鬥”,“盔甲”,夠了。一些年輕人趁夜衝出去,糾集了一大夥暴民,回到教堂裏來,拿一條繩子捆住了這個傳教士,把他拖到一公裏以外,把他吊在一大堆幹柴上麵,並燃亮了火柴,準備一麵用火燒他,一麵把他吊死。這時候,有一個人叫起來:“在我們燒死他以前,讓這個喜歡多嘴的人說話,說話啊!說話啊!”勞倫斯·瓊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著繩圈,為他的生命的理想發表了一篇演說。勞倫斯·瓊斯告訴那些憤怒的、等著要燒他的人,他所做過的各種奮鬥——教育那些沒有上過學的男孩子和女孩子,訓練他們做好農夫、機匠、廚子、家庭主婦。他談到有一些白人曾經協助他建立這所學校——那些白人送給他土地、木材、豬、牛和錢,幫助他繼續他的教育工作。

當時勞倫斯·瓊斯的態度非常誠懇,很令人感動。他絲毫不為自己哀求,隻希望別人了解他的理想。那一群暴民開始軟化了。最後,人群中有一個曾經參加過南北戰爭的老兵說:“我相信這孩子說的是真話,我認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們弄錯了,我們應該幫助他而不該吊死他。”那位老兵拿下他的帽子,在人群裏傳來傳去,從那些準備把這位教育家燒死的人群裏,募集到一筆錢,交給了瓊斯——這個曾經說過“我沒有時間去跟人家吵架,我沒有時間可以後悔,也沒有哪一個人能強迫我低下到會恨他的地步”的黑人。

後來有人問勞倫斯·瓊斯,問他會不會恨那些把他拖出來準備吊死和燒死的人?他回答說:“他忙著實現他的理想,沒有時間去恨別人”——他在專心地做一些超過他能力以外的大事。“我沒有時間去跟人家吵架,”他說,“我沒有時間可以後悔,也沒有哪一個人能強迫我低下到會恨他的地步。”社會學者曾經指出,“每一個人都會為他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能夠記住這點的人就不會跟任何人生氣,不會跟任何人爭吵,不會辱罵別人、責難別人、觸犯別人、恨別人。”在美國曆史上,恐怕再沒有誰受到的責難、怨恨和傷害比林肯多的了。但是根據韓登不朽的傳記中的記載,林肯卻“從來不以他自己的好惡來批判別人。”如果一個以前曾經羞辱過他的人,或者是對他個人有不敬的人,卻是某個位置的最佳人選,林肯還是會讓他去擔任那個職務,就像他會派他朋友去做這件事一樣……而且,他也從來沒有因為某人是他的敵人,或者因為他不喜歡某個人,而解除那個人的職務。很多被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以前都曾批評或是羞辱過他——比方像麥克裏蘭、愛德華·史丹頓和蔡斯。但林肯相信“沒有人會因為他做了什麼而被歌頌,或者因為他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而被黜。”“因為所有的人都受條件、情況、環境、教育、生活習慣和遺傳的影響,使他們成為現在這個樣子,將來也永遠是這個樣子。”讓我們永遠不要去試圖報複我們的仇人,因為如果我們那樣做的話,我們會深深地傷害了自己。讓我們像叫瓊斯的那位黑人一樣,不要浪費一分鍾時間去想那些我們根本就不喜歡的人,把精力和感情白白地搭在他們身上,該是多麼不劃算啊!

心態修煉營

寬以待人,不必事事計較

人在受到外來的羞辱時,需要一點心胸開闊的修養。承受不了一點委屈,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美〕富蘭克林·羅斯福褚衰是東晉時有名的大將。有一次,他乘船送客往浙江,夜晚投宿在錢塘縣的驛亭中。當時錢塘縣令也正送客過江,來到驛亭。亭吏因不知道褚衰是何等樣人,為了接待縣令,就把褚衰趕了出來。褚衰覺得犯不著跟亭吏過不去,於是悄悄卷起行李到江邊的牛屋住下。

不久,錢塘潮水漲起,縣令沈充觀潮來到此處,遠遠望見牛屋下竟住著人,感到非常驚奇,忙問下屬是誰。亭吏不敢隱瞞,回答說:“昨天有一個北方人來投宿,因為你們這些貴賓駕到,所以把他暫時安置在那兒住。”

沈充當時微微有些醉意,所以想開個玩笑,他叫道:“嘿,北方佬,過來吧!快快報上你的姓名,我可以給你一些餅子吃呢!”

褚衰地位雖不高,大小也算個人物,受人的輕視嘲弄,心裏老大不高興。

他心裏罵著,嘴上還是彬彬有禮地回答:“我是河南的褚衰。”根本不提起被驅趕的事情。即使介紹自己,也隻是簡單的幾個字。

沈充早就知道褚衰的大名,現在把褚衰得罪了,很希望對方能責備那個該死的亭吏和自己一頓,自己才好趁機下那難堪的台階。但褚衰站在一旁不開口,沈充要鞭撻亭吏也被他製止了。有人把褚衰的做法叫做“皮裏春秋”。意思是:盡管心裏對別人有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卻從不肯輕易談出,心存涇渭,卻從不隨意褒貶別人。褚衰深深懂得,跟別人過不去,就是跟自己過不去。褚衰如果忍不住,雖然可以譴責他們一番,得一些快慰。但是於己於人又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