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理想遠去(2 / 2)

許國之死震動了朝廷,也震動了忠義軍。在朝廷方麵,史彌遠擅行廢立,眾廷臣頗有微詞。在這個時候,如果用強硬手段逼急了江淮部隊,再激成更進一步的叛亂,他史某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淮東新帥人選,又讓這位理學大師白了幾根頭發。

原楚州知府徐唏稷與巴根台和北軍關係不錯,又曾經守過海州,史彌遠決定用這個馬屁人物先安撫住兩淮部隊,因此任命徐唏稷為新任淮東製置使。

在忠義軍內部,很多人對楊妙真、劉慶福等這次發動嘩變,戕害製帥也很不以為然。正在沂州作戰的大將彭義斌,已經是盱眙總管的夏全,在邳州作戰的時青等一大批北軍重要人物都向參謀本部上書,直言這樣做即違背山東忠義軍的信條,又違背附宋的戰略大計,這樣做會毀了軍隊。必須嚴懲劉慶福、劉全、黃凱、嶽成、劉真槐等人。

而李全卻在青州前線秘密建議巴根台,趁此機會收拾江淮軍心,徹底控製長江以北地區,和山東連成一片,與大宋朝分庭抗禮。待時機成熟就舉兵過江,攻占臨安,此王霸之業也。

一時間,山東忠義軍內部出現了分裂。

成吉思汗19年二月 楚州江淮製置使衙門

揚州知府兼提點刑獄趙範在潰卒之中找到了江淮製置使大印,授徐唏稷。這位新任的徐製帥匹馬來到楚州,就是一個光杆司令。巴根台並不在楚州,而是在淮北大營,他遣騎迎接。

徐製帥剛剛在製帥府安頓好,留守楚州的北軍大將,楊妙真母舅劉全來拜。劉全威風凜凜,縱馬越上帥府大堂,馬都部下,傲然而視新任製帥,把個徐大帥的膽差點嚇破了。

徐唏稷慌忙下堂迎接,哪裏還有方鎮大員的威儀。更可笑的是,第二天巴根台和楊妙真由淮北大營來拜新製帥,徐唏稷稱巴根台為恩府,稱楊妙真為恩堂,一副恬不知恥的獻媚嘴臉。

大宋朝以來,以製帥之尊甘為節帥下這還是頭一遭。巴根台又厭惡又蔑視,草草說了兩句就回營了。

回到淮北大營,楊妙真找到巴根台,大大取笑了徐製帥一番。然後說道:“棟梁,我看李全說的很在理。這宋朝皇帝自私膽小,宰執陰狠無能,大臣都是賈涉、許國、徐唏稷這號人物,江淮諸軍皆有反意,大宋朝已經爛到根上了。

我們北軍為什麼要臣服於這樣的朝廷,是該考慮三哥的主意了。現在江淮之間,能得軍心民心的就你一人,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巴根台搖搖頭,說道:“得人心?四姐,我們這樣胡作非為還談得上什麼得人心?納爾丁已經得到情報,盱眙軍四總管已經上書朝廷請討賊,無非是為了奪我們淮北之地。你不知道夏全也是4總管之一麼,他也是要討伐我們的人之一!他已經命部將卞整謀取揚州了,要我嚴厲處分你們。

時青就更幹脆了,他偽扮金兵奪高郵軍麥,已經和南軍火並上了。阿舅劉全總管揚州,也因為銅錢不得越江交易,要我再次廢殺製帥許唏稷。因為你們楚州兵變,總參的權威已經大大削弱,我們忠義軍內部意見不統一,紛爭四起,甚至鬧內訌奪地盤,已經到了號令不行的地步。這還叫什麼得軍心?

民間也流傳著謠言,說朝廷縱容我們北軍殺南人。三哥說什麼王霸業,我看我們在江淮立足都難,更別說提兵過江了。”

楊妙真說道:“也許這事我們確實有錯,可是當初誰想到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你當時在山東作戰,不了解楚州的形勢,那時候許國調集兩淮軍隊,馬上要對我們下手。我們不發動兵變,難道坐以待斃不成。我就是想不通,你為什麼這麼責備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