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把握說話的分寸與尺度(2)(2 / 3)

大家在一起談話,並沒有請你說教,隻是說說笑笑罷了。你若硬要自作聰明,拿出更高超的見解(即使確是高超的見解),聽者也不見得會樂意接受。因此,你不可以隨時顯出像要教訓別人的神氣。

當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議時,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讚同,但起碼可以表示考慮,不可馬上反駁。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應注意,太多的執拗能把有趣的話題變得枯燥乏味。

如果別人真的犯了錯誤,而又不肯接受批評或勸告,你也不要急於求成,不妨往後退一步,把時間延長一些,隔幾天再談。否則,大家固執己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傷害了相互之間的感情。因此,在社交中,隨時考慮別人的意見,不要做一個固執的人,惟有這樣才能獲得人們的讚賞和喜愛。

大量事實說明,人們談話時都有一個目的:想知道他人對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並進一步希望他人對某件事情和自己能有相同的看法。如果他人的看法與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便會感到極不舒服,甚至立即不高興起來。這是人很正常的一種情緒反應。當然這也是一種很不利於人際交往的現象。因此人們在日常交往中更應該注意的是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切莫自以為是。

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一樣時,你要立刻表示讚同。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被人認為你是隨聲附和,因而就不吭聲了。不吭聲,雖然不會被人誤解為隨聲附和,卻也容易使人認為你並不同意。

同樣,當你聽到別人的意見和你不一致時,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麼地方不同意、為什麼不同意。不要以為這樣做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聲。

第9節說話中常見的缺陷

如果一個人的臉上長有疤痕,可以從鏡中窺見,可以使用化妝品或藥品加以治療彌補。同樣。談吐方麵的缺陷也可以改變。隻要治療之前,自己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這些缺陷。如果不清楚自己說話的缺陷,也可以試著拿一麵鏡子對照自己說話的姿態:是否手勢過多,是否翹起嘴角,是否表情難看,是否過於冷漠、緊張、僵硬,是否強抑聲調……

以下幾點是我們說話中常有的缺陷,我們可以對照檢查,並加以改正。

1.說話用鼻音

用鼻音說話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缺點,當你使用鼻腔說話時,就會發出鼻音。

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而出。在電影裏,鼻音是一種表演技巧。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愛用鼻音說話。如果你使用鼻音說話,鼻音對於女人的傷害比對男人更大。你不可能見到一位不斷發出鼻音,卻顯得迷人的女子。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麵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或者令人心蕩神移,那麼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正確的方法是,平時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

2.聲音過尖

一個人受到驚嚇或大發脾氣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錯誤居多,要多加注意。因為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你可以用鏡子檢查自己有無這一缺點:脖子是否感到緊張?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會發出刺耳的尖聲。這時你就要當機立斷,盡快讓自己鬆弛下來,同時壓低自己的嗓門。

3.說話忽快忽慢

一般來講,說話的速度很難掌握,即使是一些職業演說家或政治家,有時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說話的速度。說話太快,別人就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麼,而且聽得喘不過氣來。說話太慢,又會使人失去耐心。據專家研究,比較合適的說話速度為每分鍾120~160個字之間。當我們朗讀時,其速度要比說話快。而且說話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緒和說話的內容會影響你表達的快慢。說話中把握適度的停頓和速度變化,會給你的講話增添豐富的效果。

為了測量自己說話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說話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講詞,然後用秒表測出自己朗讀的時間。如果你說話的速度每分鍾不到上麵那個標準,就可以試著調整說話速度,看是否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口頭禪過多

日常生活中,人們聽到這樣的口頭禪,如“那個”、“你知道不”、“是不是”、“對不對”、“嗯”等。如果一個人在說話中反複不斷地使用這些詞語,一定會損失自己說話的形象。口頭禪的種類繁多,即使是一些偉大的政治家在電視訪談中也會出現這種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