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把握說話的分寸與尺度(1)(2 / 3)

“陛下,我從來不曾對抗過您。現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當然也是您的部下。”“那你說吧,該怎麼處理你?”

“從法律的角度說,我們應當被處死。但是,我們五個人每一位至少會有兩位親屬為此而落淚。從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個人讚美總比多十個人落淚好得多。”查理二世沒有想到他會如此回答,接著又問:“傳說中你是個劫富濟貧的英雄,你覺得自己是個勇士還是懦夫?”

“陛下,我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安身,到處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鄉搞了一次假出殯,希望大家以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這不是一個勇士的行為。

因此,盡管在別人麵前我是個勇士,但在陛下的權威麵前我是個懦夫。”查理二世大悅,最後競赦免了布勒特。

人總是喜歡別人奉承的。有時,即使明知對方講的是奉承話,心中還是免不了會沾沾自喜。這是人性的弱點。一個人受到別人誇讚,絕不會覺得厭惡,除非對方說得太離譜了。

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奉承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裏連說:“哪裏,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冷靜地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奉承話,卻還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悅。因此,說奉承話是與人交際所必備的技巧,奉承話說得得體,會使你更討人喜歡。

奉承別人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份誠摯認真的態度。言辭會反映一個人的心理,因而有口無心,或是輕率的說話態度,很容易被對方識破,而產生不快的感覺。奉承別人時也不可講出與事實相差十萬八千裏的話。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滯的孩子,卻對他的母親說:“你的小孩看起來很聰明!”對方的感受會如何呢?本來是奉承話,卻變成很大的諷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說:“哦!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效果就會好些。所以,奉承別人要坦誠,這樣,你所說的奉承話,會成為真正誇讚別人的話,對方聽在耳中,感受自然和聽一般的奉承話不同。

第4節得寸進尺的策略

說服對方接受一個較小的要求後,再說服他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就有了較大的可能性。心理學家把這種逐步接近目標的說服方法叫做“登門檻”術。正像你想進一間房子,又怕遭到主人的拒絕,就先說服主人讓你的腳踏上門檻,然後再說服他讓你的腳踏進門檻內,達到了這個目的,再說服他讓你進屋就不難了。

春秋時期的晉靈公奢侈腐化。某年他下令興建一座九層高的樓台。群臣勸說,他執意不聽,幹脆下了一道旨意,勸諫者斬!這樣一來便沒人敢來勸了。

有一個叫孫息的大臣很會逗靈公喜歡,想勸諫靈公但苦於無法開口。終於有一天,他告訴靈公他能把十二個棋子摞起來,上麵還能再摞九個雞蛋。

靈公聽了,覺得這事兒挺新鮮,立即要孫息露一手讓他開開眼界。孫息也不推辭,就把十二個棋子摞在一起,接著又小心翼翼地把雞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孫息自己緊張得滿頭大汗、戰戰兢兢,看的人也大氣不敢出一口。因為孫息若不能把雞蛋摞好,就犯了欺君殺頭大罪。

這時,靈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險!”孫息卻從容不迫地說:“這算什麼危險,還有比這更危險的事哩!”靈公的好奇心被勾起來:“還有什麼比這更危險?”

孫息便掂掂手中的雞蛋,慢吞吞地說:“建九層台就比這危險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難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國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織。老百姓沒有收成,國家也窮困了。而國家窮困了,外國便會趁機打進來,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說這不比往棋子上摞雞蛋更危險嗎?”靈公嚇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幾千年前,孫息利用“雜技”,“得寸進尺”地成功勸阻了晉靈公的一次不義之舉。

幾千年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這種技巧也會具有相當的效力。父母要求愛睡懶覺的孩子起床,先讓他每天早起半小時就很容易做到,等他養成習慣後,要求他再提前半小時起床,也就不難做到。而如果一下子讓他提早一個小時就比較困難。這實際上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勸說方法。

有時候相反的技巧也會起到作用,就是首先提出一個大的要求,接著再提出一個較小的要求。這與直接提出較小的要求相比,接受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這種方法對於那些小商販來說是常使用的。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賣主先是漫天要價,再討價還價,當他降低價格的時候,人們以為他退卻了,便接受了這個價格。而實際上他仍然按照自己的原有的價值意圖進行了交易,卻讓雙方都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第5節如何把握與上司說話的火候在社交場上,如何在自己的上司麵前說話,是人際關係中一門重要的學問。如果能很好地把握好與上司說話的火候,我們在前程與事業上的一些難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上司畢竟不像一般同事。何況一般同事之間也應該注意分寸,說話不能太無所顧忌。與領導相處,就更應該注意,特別是一些讓領導不快的話,一定要小心把握。如:“不行嗎?沒關係!”這話是對領導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來講,也是說話不講方式方法,說了不該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