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說話說到位
人與人之間溝通,懂得如何說話、說些什麼話、怎麼把話說到對方心坎裏,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嘴上功夫看似雕蟲小技,卻有可能因此扭轉你的一生。
劉邦打敗項羽,平定天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這可是攸關後代子孫的“萬年基業”,群臣們自然當仁不讓,彼此爭功,吵了一年多還吵不完。劉邦認為蕭何功勞最大,就封蕭何為侯,封地也最多。但群臣心中卻不服,私底下議論紛紛。
封爵受祿的事情好不容易塵埃落定,眾臣對席位的高低先後又群起爭議。許多人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傷,而且率兵攻城略地,屢戰屢勝,功勞最多,應當排他第一。”
劉邦在封賞時已經偏袒蕭何,委屈了一些功臣,所以在席位上難以再堅持己見,但在他心中,還是想將蕭何排在首位。這時候,關內侯鄂君已揣測出劉邦的心意,於是就順水推舟,自告奮勇地上前說道:“大家的評議都錯了!曹參雖然有戰功,但都隻是一時之功。皇上與楚霸王對抗五年,時常丟掉部隊,四處逃避,蕭何卻常常從關中派員填補戰線上的漏洞。楚、漢在滎陽對抗好幾年,軍中缺糧,也都是蕭何輾轉運送糧食到關中,糧餉才不至於匱乏。再說,皇上有好幾次避走山東,都是靠蕭何保全關中,才能順利接濟皇上的。這些才是萬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個曹參,對漢朝有什麼影響?我們漢朝也不必靠他來保全啊!你們又憑什麼認為一時之功高過萬世之功呢?所以,我主張蕭何第一,曾參居次。”
這番話正中劉邦的下懷。劉邦聽了,自然高興無比,連連稱好,於是下令蕭何排在首位,可以帶劍上殿,上朝時也不必急行。而鄂君因此也被加封為安平侯,得到的封地多了將近一倍。他憑著自己察言觀色的本領,能言善道,舌燦蓮花,享盡了榮華富貴。
說話,要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說了,還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一個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沒有真知灼見,從他嘴裏吐出來的話也許能一時吸引他人,卻不能一世蒙蔽他人。
第2節怎樣才算有分寸
說話要有分寸,分寸拿捏得好,很普通的一句話,也會平添幾許分量;話少又精到,給人感覺深思熟慮。而說話的分寸取決於與你談話的對象,話題和語境等諸多因素。
換句話說,要言之有度。
有度的反麵則是“失度”,什麼叫做“失度”呢?一般說來,對人出言不遜,或當著眾人之麵揭人短處,或該說的沒說,不該說的卻都說了。這些都是“失度”的表現。下麵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些在談話中禁忌的話題,接觸這些話題容易導致談話“失度”,產生不良效果。
隨意詢問健康狀況。向初次見麵或者還不相熟的人詢問健康問題,會讓人覺得你很唐突。當然如果是和十分親密的人交談,這種情況不在此列。
談論有爭議性的話題。除非很清楚對方立場,否則應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的敏感話題,如宗教、政治等易引起雙方抬杠或對立僵持的話題。
談話涉及他人的隱私。涉及別人隱私的話題不要輕易接觸,這裏包括年齡、東西的價錢、薪酬等,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個人的不幸。不要和同事提起他所遭受的傷害。例如,他離婚了或是家人去世等。當然,若是對方主動提起,則要表現出同情並聽他訴說,但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追問不休。
講品位不高的話。一些有色的笑話,在房間內說可能很有趣,但在大庭廣眾之下說,效果就不好了,容易引起他人的尷尬和反感。
在人際交往中,談話要有分寸,認清自己的身份,適當考慮措辭。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應該怎樣說才能獲得更好的交談效果,是談話應注意的。
同時還要注意講話盡量客觀,實事求是,不誇大其詞,不斷章取義。講話盡量真誠,要有善意,盡量不說刻薄挖苦別人的話,不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
第3節怎樣說好奉承話
1671年5月,倫敦發生了一起舉世震驚的盜竊案。一夥盜賊潛入倫敦市郊馬丁塔,想要搶走英國“鎮國之寶”——國王皇冠。因消息走漏,盜賊束手就擒。英王查理二世得知此事,非常震驚,決定親自審問這些膽大包天的狂妄之徒。於是,罪大惡極的首犯布勒特被押到了國王麵前。查理二世看著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盜國寶。想到這裏,他便開口問道:“聽說你還有男爵的頭銜?”
“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實地回答。“我還聽說你這個頭銜是誘殺了一個叫艾默思的人而得來的。”
“陛下,我隻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賜給他的那個高位,要是他輕而易舉地被我打發掉,陛下就能挑選一個更適合的人來接替他。”查理二世沉思了一會兒,覺得布勒特不僅膽大包天,而且口齒伶俐。於是又厲聲問道:“你膽子越來越大,竟然敢來盜我的王冠?”
“我知道我這個舉動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隻是想以此來提醒您關心一下我這個生活無依無靠的老兵。”“哦,什麼?你並不是我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