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致富之道(2)(2 / 3)

小劉的話不無道理,通過房貸得到的錢雖然已經變成了房子。可是有了房子作為基礎,有了加息作為理由,向親友借錢提前還貸比其他形式的開口借錢容易“得手”,由此就獲得了一次創業、投資機遇,變加息的不利消息為有利條件。

“即便不是為了以後有機會做生意,你也不應該提前還貸。”在政府部門當公務員的小王說。“你想想十年以後,你的薪水會漲到多少?也許已經是現在的幾倍了。利率再漲,也不太可能翻幾番,所以從長遠看,慢慢還貸是不會吃虧的。”

小王說的似乎也有道理,不過小馬的猶豫並沒有因此消除。究其原因,他的處境和寓言故事《小馬過河》中的小馬一樣。寓言中那匹小馬曾經求教於大象,大象說河水很淺,隻到腿邊;鬆鼠說河水很深,淹沒頭頂……

相比於對河水深淺摸不清楚的寓言中的小馬,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小馬”們雖然對利率還會漲多少摸不清楚,但至少信息是公開的,他們大致可以感受到自己需要承擔多少壓力。現實中的“小馬”們最需要看清的是自己的情況,就像寓言中的小馬需要知道自己有多高。就拿我的朋友小馬來說,他其實是個上班族,朝九晚五按部就班。雖然不能斷定他未來一定不會經商,至少公司沒有解雇他之前,他幾乎不太可能去做生意,也沒有跡象顯示他會去做某些方麵的投資。所以,小劉對他的勸告其實完全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以己度人。十萬、八萬放在小劉手裏,一兩年內也許可以翻番,甚至幾番,不過在小馬手裏也許隻能放在存折裏。小王是公務員,他們的收入水平可以隨著物價上漲,十年後高出現在許多是毫無懸念的。可小馬吃的不是皇糧,他的工資受物價影響小,受市場影響大。事實上,由於近年來大學生、研究生畢業人數過多,他們行業的工資水平還略有下降……除此之外,每個人的個人心理素質也不盡相同。有人想到慢慢增長的還貸數額,睡不好覺,有人卻可以泰山崩於前都麵不改色。有個朋友就曾很坦然地說,按照現在的政策即便還不上貸款,銀行也無權收回我惟一的住房,慌什麼?

每一次加息,經濟學家們都會熱熱鬧鬧討論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他們可以引用各種各樣的理論數據。而小民們聽這些理論的意義並不大,他們最需要的是好好全方位評估一下自己,然後做出選擇。

點評:生意人、體製內人員、打工者,城市裏的就業人群大致可以分成這幾類,他們的生活方式迥然不同,未來的生活軌跡也大不一樣。所以理財態度應該也大有區別,彼此交流時千萬不要以己度人,因為你的經驗很可能不適用於別人。

幽默房市

曾經在諸多曲藝形式中最受群眾歡迎的相聲沒落了,沒落到除去每年一次的春節聯歡晚會,大多數國人幾乎不會刻意去找相聲聽。

某些西方人說中國人沒有幽默感,作為愛國國民,我們當然不會承認。代{L-End}表國人幽默水平的相聲倒下了,如同不爭氣的中國足球;不過國人的幽默感卻沒有倒下,隻不過換了個大顯身手的舞台——它轉會到房地產市場上去了。

非著名房地產商馮侖曾在一次論壇上指出,現在房價上漲跟需求有很大的關係。需求至少少算了50%,如果政府說有100個人要買房,實際要買房的至少有150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住房需求,跟“未婚女青年推動房價上漲”分不開。隨便問周圍的未婚女青年,很多人結婚的要求就是首先要有房。馮先生認為,如果政府強製規定35歲才能買房,將降低對住房的需求,從而降低房價。

馮先生的這番言論大有四兩撥千斤的架勢,之前的任誌強放了多少“炮”才讓自己家喻戶曉,馮先生隻一開口就讓人們知道話不在多,“驚爆”就行。一夜之間,非著名的馮先生就著名起來。

哲學課上常常會引用到一句話,“透過現象看本質”。馮先生“未婚女青年是房價上漲主要原因”的論斷,則避開本質,充分發揮了娛樂圈“透過現象炒現象”的精神,將原本沉重的話題娛樂化、幽默化了。鄙人的太太就因此頓時產生了危機感,所以者何?因為鄙人已過35周歲。假如國家真的規定35歲以上者才能購房,鄙人這樣昔日的愛情困難戶勢必成為未婚女青年激烈爭奪的對象。此計一出,或許房價真能如馮兄所言,“叭唧”落地,可是許多如鄙人這般35歲以上人士的家庭也會麵臨挑戰。如果真有妙齡女子為了得到一張購房資格證,來破壞鄙人的家庭,不知道鄙人的道行是否足以做到“色戒”?

馮先生的笑話說完也就完了,想必政府不會幽默到要給他“捧哏”,采納他的異想天開。不過與此同時出台的“以家庭為單位認定第二套房”也不乏演繹出幽默故事的可能,這項政策本身是嚴肅的,相信多少會對穩定房價起到一定作用。然而,部分國人的智商過高,非常善於尋找政策漏洞,其能力遠遠超過尋找雞蛋裂縫的蒼蠅。為了達到貸款炒房目的,會不會有人演出“假離婚”的老橋段,一分為二,兩個家庭不就可以貸款買兩套房了嗎?當然,這樣舍得冒風險的家庭應該不多,不過鬧出一兩個假戲真做最後上了報紙《情感口述》版的主兒,房地產市場的娛樂化氛圍又會添上幾個花絮。

一個饅頭能夠演繹出陳凱歌的《無極》,而由房子引發的故事當然會比前者精彩紛呈得多。對於馮先生的幽默,我們姑且不去一竿子打死,起碼關注問題會有助於集思廣益,希望拋磚最終能引玉,在探索中漸漸找到能行之有效治理房地產市場的新舉措。

點評:房地產話題熱鬧了10年左右,起初大家都熱切期盼政府拿出調控政策,後來一次次調控都以笑話告終。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再寄希望於調控了,反而越來越多的人期盼徹底市場化,讓它一次漲個夠。花無百日紅,利益集團再強勢,也逃不過自然規律。如果大家都見怪不怪,其怪一定自敗。房地產言論明星們,就怕沒人搭理他們。

趣味經濟學

網上流傳一篇文章,教大家用直觀方法就能判斷出一個地區經濟的興衰,讀來有趣。

第一招是撲克牌銷量指數。撲克牌銷量越多,說明失業空閑人員越多,人們用打撲克來消磨時間,這是一種沒信心的{L-End}表現。顯然,所謂撲克牌銷量指數是舶來貨,而且這種指數有些過時。現在青年人喜歡打電腦遊戲,而中國的中老年人則喜歡打麻將。雖然用撲克牌作為觀測物不太合適了,不過從麻將室的繁榮程度確實能大致看出一座城市的經濟狀況。我們這座內地城市,每個小區裏都有數量眾多的麻將室,設施簡陋很低檔,不過每天熱熱鬧鬧從早到晚通宵達旦。麻將客中既有老年人,也有不少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可見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不甚理想。到了一些沿海發達城市,走遍大街小巷都難找到幾間麻將室,若是年紀輕輕、身強力壯在那兒整天“修長城”,是會被別人鄙視的。

“從證券營業部外麵的自行車多少,可以看出股市牛熊”。這條在許多城市不適用,比如現在正值熊市,我家周圍好幾家證券交易廳外卻停滿了自行車。這是因為天氣炎熱,很多老人家在裏麵蹭空調打瞌睡呢。

“餐廳裏美女服務員隨處可見,談吐間素質還很高,說明經濟不景氣,不然這樣的美女肯定能找到好得多的工作”。這種觀察法在國外肯定很準確,在中國卻不適用。我就常在一些餐廳見到過各方麵都很不錯的美女服務員,而坐過許多次飛機,卻沒見過幾個真正美貌的空姐。所以者何?中國找工作需要拚關係(包括潛規則),不一定各方麵條件好的人,就能找到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