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五章 漁場經營管理(3)(2 / 3)

對於革新成果和技術改進建議,要經過反複研究和實際應用,使之真正對漁業生產起到增產增收、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產品質量的作用。對技術革新有成果的集體和個人,都要按審批手續給予精神文明獎和物質獎勵。

有選擇地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這是提高我國水產科學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國從國外引進了流水養鰻成套設備和技術、網箱養鯉魚設備和飼養技術、魚飼料加工成套設備,並移植了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大阪鯽、泰國胡子鯰、虹鱒魚、羅氏沼蝦、池沼公魚等新品種,對我國的漁業生產起了一定作用。

五、開展技術培訓,普及科學養魚知識

推行承包經營責任製以後,廣大職工生產經營的好或差,直接關係到自身經濟利益,許多職工為了提高產量,增加收入,迫切希望學習和掌握養魚科學技術。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必須十分重視提高勞動力的質量。實踐證明,漁場建立一支有社會主義覺悟、精通養魚技術的幹部職工隊伍,才能保證漁場進行科學管理,並且在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和技術裝備已在養魚生產中廣泛應用,但漁場的技術力量不足,多數職工的文化水平和技術水平很低,不能適應生產發展的需要,因此,必須大力加強職工隊伍的培訓,盡快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這是當前一項迫切的任務,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在這種形勢下,必須進行智力投資,特別是一些新建漁場,要把職工培訓工作納入計劃,通過各種途徑培訓職工和幹部。通常情況下,漁場在冬季漁閑季節,集中時間辦培訓班,普及科學養魚知識,傳授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提高職工、幹部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由於養魚生產是項複雜的生產勞動,技術性很強,要在短期內真正掌握全鬱養魚生產技術比較困難,不少老漁場,采用以老帶新、邊學邊幹、邊幹邊學的辦法,不少新建漁場,采用聘請技術人員來場,傳授養魚生產技術。

第七節漁場財務管理

漁場生產經營活動要正常進行,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資金。漁業生產過程不但是物質的消耗和產品的產出過程,而且是資金的運轉過程。表現為一定數量的資金不斷轉換其形式,價值不斷轉移。漁場財務管理就是合理的籌措、使用資金,組織資金運轉過程,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效益。其特點是通過組織、控製、反映和監督漁場的資金運轉情況,實現對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

一、財務管理的任務和原則

財務管理的任務

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是嚴格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遵守財經製度,積極籌措並管好,用好各項資金,為提高漁場的經濟效益出謀劃策。具體任務:

籌集漁業生產所需資金,滿足生產的需要。漁場要開辟財源,並合理地分配和靈活地調撥資金,保證資金的正常運轉。

提高資金的使用效果。漁場要從生產、供應、銷售等各個環節,節約使用資金,避免浪費,以達到降低產品成本,減少生產費用,增加盈利的目的。

正確處理漁場與各方麵的財務關係,財務部門要及時清理對外的債權僨務,既要及時回籠資金,也要樹立良好信譽。在漁場內部,要妥善安排積累與消費的比例,既要保證漁場有擴大再生產的資金,又能適當增加職工收入調動他們的生產積極性。

財務管理的原則

為生產服務生產的好壞,決定財務情況的好壞,隻有生產增長了,才能擴大財源。因此,在資金使用數量上,一定要保證漁業生產的合理需要,有計劃地安排和合理使用各項資金;二是要量入為出,即所謂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避免資金出現缺口,造成生產間斷。

勤儉節約勤儉節約是財務管理的一個基本原則,漁場必須在增產中厲行節約,實行增產增收。因此,在財務管理上必須處處精打細算,節約開支,講求經濟效益。

民主理財定期向職工公布財務收支情況,使職工關心企業發展,增加主人翁責任感。遵守國家有關方針、政策,遵守財務製度對於違反財務製度、財經紀律的行為,都要嚴加禁止,嚴重的要追加責任。

二、資金管理

資金的概念,指社會主%再生產過程中,在生產、分配、流通和社會消費等環節的財產的貨幣形態。我們這裏所說的資金是指漁場生產經營活動中所使用的資金,如魚池、房屋、增氧機、機井、魚池中的魚、庫房中的飼料等等,都是資金的實物形態。

資金按其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運行形式,可以分為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兩類。固定資金能多次參加生產過程,使用時間在一年以上,單價一般在500元以上,如漁場的魚池、機井、房屋、漁業機械、汽車、變壓器等。固定資金的實物形態也叫固定資產。流動資金隨著生產過程進行,其形式不斷循環轉移,如漁場的魚苗、魚種、飼料、肥料、低值易耗品、銀行存款、現金、結算資金等。流動資金的實物形態也叫流動資產。

資金來源及使用

漁場的資金都是從一定渠道取得的,即所謂資金來源。按其取得渠道和形成方式,可分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兩類。自有資金來源有國家、鄉、村的無償投資,如商品魚基地漁場建設的補助金,鄉、村的無償投資,自有資金還包括外單位贈款,獎勵金等,還有一部分是漁場內部依靠發展生產提取的積累。這是擴大再生產的主要來源。借入資金來源是漁場為發展需要,從外部吸收,但要求償還的資金。主要有銀行或信用社貸款、暫收款、外單位和個人投資(主要是通過聯營形式)。

漁場資金來源要以自有資金為主,借入資金為輔。建場初期,依靠國家、集體支持,取得一定數量的自有資金,再適當借入一部分資金滿足建場需要。形成生產能力後,生產經營所需物資,主要靠漁場內部積累形式。積累資金是擴大再生產的基礎。借入資金是為了彌補漁場資金暫時不足,不是漁場資金的主要來源。借入資金是要償還的,並且還需支付利息,所以,借入資金前要仔細考慮是否有償還能力,避免借入資金過多,使漁場背上包袱。合理地使用資金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麵使現有資金和其它生產要素合理搭配,利用充分,發揮效益,就能夠減少對借入資金的需求;另一方麵,合理地使用現有資金,提高其使效果,增加產量,減少物質消耗,降低產品成本,增加利潤,從而增加積累,增加『自有資金來源。所以資金來源和使用是有聯係的。

固定資金管理

固定資金固定資金的實物形態是麵定資產。它是漁場基本核算單位的主要生產資料,也是漁場創造物質財富的重要手段。在實際工作中,為了便於管理和有利生產,並不是把所有生產資料都列為固定資產。按照當前國家財政製度的規定,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算是固定資產:一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二是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小型企業),或1000元以上大、中型企業不同時具備上述兩項條件的,則作為低值易耗品,費用要攤入當年生產成本。我國各地大多數漁場為中、小型企業,因此,固定資產單位價值分別在500元或1000元以上。

固定資金管理固定資產是漁場生產經營的基礎,是漁場經濟實力和生產手段先進與否的重要表現。它的特點是價值大,使用周期長,價值長期地、逐步地轉移到產品中去。管理好麵定資產,妥善保管,及時恢複和更新使其正常運轉,能保證生產的進行,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效益。麵定資產管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