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 漁場經營管理(2)(2 / 3)

保證全麵完成和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計劃指標。

漁場內部各生產部門、生產要素、生產環節之間保持正確的比例關係,使生產能夠加快發展速度。

充分利用漁場的人力、物力和財產,挖掘一切增產潛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漁場收入。

總之,在國家計劃指導下,通過反複研究,從漁場的自然、經濟條件出發,選擇各部門各生產要素配合的最佳比例,做到盡可能少的勞動消耗,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為鞏固和發展集體經濟,加速實現漁業現代化做出貢獻。

漁場計劃管理,是通過編製計劃,執行和檢查計劃來實現的。漁場計劃的種類,一般有以下幾種:從時間上可分為長期計劃,年度計劃,階段計劃;從範圍上可分為全場的、分場的、漁業隊的或班組計劃;從內容上可分為生產計劃、基建計劃、財務計劃、銷售計劃、成本計劃等等。這些計劃分別起著不同作用,彼此相互聯係、相互補充,構成企業計劃管理體係。

一、漁場長期計劃

長期計劃也叫遠景規劃,是漁場的一個長遠目標,使人們的眼光不僅看到當前的,而且要看到明年、後年以及更長遠的目標。長期計劃的期限最好和國民經濟的長期計劃相一致。由於我國國民經濟實行五年計劃,因此漁場的長期計劃最好也是五年。由於長期計劃的時間較長,影響經濟發展的各種因素不斷變化,因此,隻能提出一些主要任務和指標,為製定年度計劃提供發展方向。長期計劃的內容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麵:

確定漁場發展方向、速度、規模。根據漁場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提出漁場生產發展方向,確定漁業、農牧業和其它工副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

製定措施

製定出為實現上述目標所必須采取的基本措施,包括水麵、土地等資源的利用,生產基地、流通渠道的建設,漁業配套設施的建設、漁業機械化、科學養魚等。

搞好綜合平衡

要解決好漁場內部各部門、各生產環節、人、才、物、產供銷之間的一係列平衡,平衡的因素有以下四點:一是生產任務與生產設備的平衡;二是生產任務與物資供應的平衡;三是生產任務與勞動力的平衡;四是生產任務與生產資金的平衡。

確定各項指標

長期計劃必須確定產量、產值、勞動生產率、職工收入、上繳利潤、集體積累等指標,以及集體福利事業發展計劃等。長期計劃隻能解決漁場的發展方向,奮鬥目標和一些主要技術措施,內容比較簡要粗略。

二、漁場年度計劃

年度計劃是反映漁場一年內的全部生產經營活動。是一年內廣大職工的奮鬥目標和行動綱領。它既是長期計劃的實施計劃,又是編製階段作業計劃的依據。年度計劃的內容比較具體、詳細,它確定本年度各項生產指標和經營指標,以及完成這些指標的各項措施,全場魚種、成

魚、勞力、資金、飼料、肥料銷售等方麵的安排。年度計劃的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麵:

漁業生產計劃

它是漁場年度計劃的核心部分。根據上級下達的生產任務和承包經營責任製合同指標,根據漁場的具體條件,確定養殖水麵,並參照上年實際產量,確定漁業生產總產量,畝產量及技術措施。技術措施包括:良種繁殖和培育、放養方式、品種搭配、魚種規格、魚種數量、技術操作和飼養管理等等。漁場的漁業生產計劃一般合為成魚生產計劃、魚苗、魚種生產計劃,高產池試驗計劃。

成魚生產計劃。成魚生產計劃是根據不同放養模式的成魚池,如,北京地區成魚池的養殖模式一般分為精養鯉魚池、草魚池、半精養鯉魚池、鰱鱅魚為主的混養池(詳見第三章淡水養殖技術)定產量、產值、定成本、定人工。

定產量產值根據成魚池放養魚種的品種、規格、數量、確定畝產量(包括畝毛產、畝淨產)。產值按淨產量計算,有的規模較大漁場,還應根據成魚池滲漏情況、池水深淺、水源等自然條件,以及技術水平和飼養管理水平,本著參照曆史,承認差異,實事求是,有產可超的原則,實行以池定產。

定成本。每畝成魚池全年成本,也可按片、按組計算成本。北京地區的成本項目一般包括魚種費、飼料肥料費、水電費、工資、企業管理費、共同生產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等一切費用。定人工一般成魚池每人管理10畝左右,也有按組定人員,或按片定人員。集體經營的大漁場,按專業組或按專業認定人員較好。

幻魚苗魚種生產計劃。一般情況下,草、鰱、鱅、青等四大家魚,除少數漁場有孵化能力,自繁自育以外,大部分漁場的魚苗從附近購進,北方地區為了搶時間從南方購進魚苗。鯉魚、鯽魚、鯿魚、魴魚、羅非魚等魚苗大部分漁場自繁自育,確保自給。每年根據本漁場的生產,需要多少魚種,需要什麼品種,製定出需要購買多少四大家魚魚苗;自繁多少鯉、鯽、妨、羅非魚魚苗生產多少夏花,培育多少魚種,都要訂出詳細生產計劃。

製訂魚苗、魚種生產計劃時,還要訂出飼料、肥料需要數量,其中包括親魚的飼料和魚苗,魚種培育的飼料、肥料。

高產試驗池計劃高產試驗池一般麵積較小,帶有全場推廣任務。因此,在做計劃時,一定要做好“五定”,即定水麵,定指標,定人員,定飼料肥料,定措施。

財務收支和收益分配計劃

漁場的財務收支計劃,是計劃管理的重要內容。財務計劃反映漁場生產收入、成本支出和利潤三個方麵。利潤多少主要是根據生產計劃來確定收入和支出。一個經營好的漁場場長,生產計劃確定後,全年需要多少飼料,肥料、需要多少流動資金,以及資金來源,都能按計劃來執行,做到心中有數。

收益分配計劃是反映漁場一年的經營成果,它是按照承包經營責任製合同規定,參照曆年分配水平,確定積累和分配的比例。

財務收支計劃,關係到漁場的資金周轉能否適應生產發展,關係到職工生活利益。因此,財務收支計劃訂出後,要交群眾討論,讓大家對漁場的生產內容、產量、產值、產品成本、集體積累、職工分配、資金周轉等方麵有全麵了解。盡量節約開支,降低成本,達到增產、增收,使幹部和職工做到人人心中有數。

第五節漁場勞動管理

在池塘養魚生產過程中,由於工序多、工種多,往往需要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互相聯係在一起,為著完成共同的生產任務而從事勞動。這種勞動要求嚴格的科學管理。勞動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下,對勞動力在利用過程中進行指揮、監督和調節,實現有秩序的商品生產。

在加強勞動管理工作中,許多漁場積累了豐富經驗,這些經驗主要有:合理安排和使用勞動力;建立合理的勞動組織;加強勞動定額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等。

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勞動力

漁場在養魚生產中,合理安排和使用勞動力,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漁場和漁業專業隊的勞動力利用率,表示勞動力實際參加勞動的程度。通常情況下勞動利用率越高,則生產的水產品和其它農副產品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