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苗後5~7天開始施肥,以後每周施人糞尿250~300千克,加4~5倍水後澆在葉麵上。在夏季要注意葉麵噴水,以增濕降溫以利生長。
一般6月中下旬開始采收,可將水麵劃出格,以格逐步輪流撈收。水浮蓮的保苗工作從10月開始,到來年4月,越冬苗要在室內溫室中進行,要保持水溫在15℃以上,並且要盡可能多見光,多透氣,才能順利越冬。
水葫蘆
水葫蘆浮生於水麵,從根際生出匍匐枝,發生新枝,葉直生,卵圓形。葉麵光滑,葉柄中部以下膨大如球狀,內含空氣。
水葫蘆產量可達每畝10~16噸,它特別耐瘠薄水質,抗寒力也強,隻要溫度保持在7~1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所以非常適合北方地區種殖。
每年4月水溫達13℃以上時,即可放養。若池塘麵積不大,可直接移入種苗任其漂浮生長。若水麵較大,也應圍圈放養。每畝水麵放種苗4~6千克。
在肥沃池塘,一般可不施肥。當葉麵發黃時,可適當潑灑稀釋的糞肥,灑在葉麵上,每1~2周施一次。放養1~2個月後,即—采收。每次采收量約為全部植株的四分之一,再將餘株均勻撥開,以便繼續繁殖。在夏季一周可收采一次。在10月,可將種苗放在木盆中,底部放些沃土,加上9厘米深的水,以上環境中越冬,要經常見到陽光,通風透氣。
第四節綜合養魚技術經濟效益的評價
一、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綜合養魚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了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這裏講的技術經濟效益評價,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對采取的綜合養魚技術措施、技術方案和政策,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的評價。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消耗同勞動成果;勞動占用同勞動成果;勞動成果和社會需求,這二個方麵的對比關係。評價時,同時還要考慮到綜合養魚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評價的特點和原則
評價的特點
綜合養魚是以魚為主,綜合經營,結構複雜,各專業之間相互關聯又相互製約。綜合養魚的勞動對像是水、陸生生物體,無論是魚還是畜禽、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發育的規律,在研究和製定技術經濟決策時,必須遵循這些規律。
綜合養魚生產,是生物體和大自然生態的矛盾統一,也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矛盾統
評價的原則概括起來是“五統一"、“一評價"、“一結合”。
五統一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經濟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經濟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局部效益和全局效益的統一和當前效益和長遠效益的統一。一評價是以魚為主,各專業全麵評價。一結合是定性和定量相結合。
三、技術經濟效益評價的方法
采用調查研究和試驗研究的方法進行評價。一般要將取得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再根據當地的社會、自然條件,以及企業自身的可能性,因地製宜地選擇最優方案。
四、評價的主要指標
評價綜合養魚的技術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有經濟分析指標和技術分析指標兩個大項,每一項又有若幹指標。
經濟分析指標
產量指標
內容有單位麵積水產品、農產品、畜產品、奶產品分項的產品指標。它反映了生產水平,同時也是技術經濟管理的重要依據,產量指標以實物形式表示。
產值和收人指標
包括總產值、總收入和單位麵積的產值及收入三項內容。
成本指標
包括總成本、單位麵積魚農生產成本、單位產品成本、單位產品產值成本和主產品、聯產品、副產品單位產品產值成本等指標,能比較準確地反映生產的勞動消耗,成本越低,經濟效益
越好。
淨產值和純收人指標
以淨產值和純收入評價,主要采用三個指標:單位麵積淨產值、單位產品淨產值和成本淨產值。它能較準確地反映勞動占用、勞動消耗與勞動成果的比較,反映了各種資源的利用程度,數值越高,經濟效益越好。
勞動生產率
包括每個勞動力創造的淨產值、純收入、利潤和年平均提供的商品量。該指標反映了生產者對社會的貢獻。
良投資效果
包括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效果係數。回收期越短,效益係數越高,經濟效益越好。
技術分析指標
魚類生長率和畜禽日增重,它反映了在不同技術措施等因素影響下魚畜禽生長效果。飼料係數和飼(肥)料轉化係數,也叫作飼料報酬,反映了飼料、肥料投入量與畜禽產量的關係。
五、提高綜合養魚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
根據經濟效益的內涵,增產節約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途徑。因此,提高綜合養魚技術經濟效益的基本途徑,就是采用合適的技術措施,增加社會需要的魚畜禽產品和產值,同時節約產品的勞動耗費。這是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麵,通常產品增加,勞動耗費也增加;勞動耗費減少,產量也減少。但單位耗費的產量增加為增產,單位產量耗費的減少為節約。如果產量增加,單位產量的耗費也增加,甚至增加比例更多,如果耗費減少,單位耗費的產出量也減少,甚至減少比例更多。這樣經濟效益相對降低。當采取某技術措施後,增加產品的收益等於增加耗費的成本時,此時純收入最高。
綜合養魚各專業增產節約措施很多,就池塘養魚主要技術措施如下。增產的技術措施有:
魚類方麵選用良種,采用較好的放養模式,做到及時放養、適時捕撈、合理密養、混養、適當輪捕輪放等,既提高產量,又提髙吃食魚比例,增加產值。
投餌施肥選用適口飼料,搞好飼料營養配合,合理投餌施肥。
池塘方麵改善池塘條件,健全注排水係統,配備增氧設備,保持水質良好。
節約的措施有:
節約活勞動方麵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產品單位勞耗。主要是,合理使用勞力,搞好職工技術培訓,提高工人生產技能,采用先進技術和高效低耗設備。
節約物化勞動方麵的內容極廣,主要是因地製宜,充分合理地利用當地自然資源和物資。搞好生態工程設計,組織綜合經營和利用,提高物質能量利用率,減少生產損失和產後損失,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和完好率,減少固定資產耗費。
為增產節約,在實施技術措施同時,還應實施一係列正確的行政管理措施。